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辅助媒体运用的探索研究论文_于洪斌

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辅助媒体运用的探索研究论文_于洪斌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8-020-03

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我们探索研究阅读教学中辅助媒体运用的出发点。其重要性归纳起来无外乎三个方面。其一,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目前,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材料基本满足了丰富性、趣味性的要求。这些读物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有较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的职责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读出趣味、读出品味。其二,课外阅读有效助推学生写作素材的日常积累。小学阶段阅读资料中的诗歌、故事等内容,对阅读者必然会产生文学艺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学生在拓展视野的同时还能积累知识与素材,成为日后提升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养成良好的语感和思维逻辑,并通过反复诵读领会美的意境。其三,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与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提高想象力、发展创新力。教师的职责是带领学生再现阅读世界的精彩,再造文字世界的幻境。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非常重要,而教师在其中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

一、解决问题的思路

现在小学生所处的时代,几乎已经超越了所有文字作品描述过的世界,曾经所有的瑰丽璀璨在数字影像面前都忽然黯然失色。如何让学生回归文字,理解文字创造的无限可能,享受文字世界里人类精神财富的魅力,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既然我们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定位成催化剂,那么这个催化剂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催化的原理是什么?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明确一个概念,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这里推崇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的观点:"教育即生长"。她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苏格拉底也早已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当时有人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苏格拉底笑道,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现在,我们再来看教师的催化剂问题,答案就浅显易懂了。这个催化剂是由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组成。催化的原理亦如教育的起源,法国社会学家利图尔诺认为,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其效果见诸个体的发展过程。简言之,就是长辈为小辈示范。

基于此,我们认为,小学生阅读教育是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辅助媒体手段,实现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能力、打好语文基础的目的。

二、媒体运用的探索研究

现在的课堂,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教师们的操作也已得心应手,媒体的运用还会是问题吗?本课题的研究,正是要解决由于多媒体的全覆盖造成的对文字阅读的"伤害"。就小学生而言,离开了文字的基础而沉湎于多媒体的感官刺激,其结果就是目前已经初露端倪的语言粗鄙化、情感极端化。其实,多媒体教学所造成的视觉疲劳已经让不少优秀的教师自觉地回到传统的板书上来。他们摒弃平庸的课件,加强师生间互动与交流,投入更多的情感而非技术手段,让学生来感受知识的温度、学习的乐趣。

下面是我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运用辅助媒体进行探索实践的几个方向。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及专家的批评。

1、以服饰为媒体

阅读需要仪式感。最容易也是最难做好的就是以朗读者的服饰去营造场景和氛围。我们都知道,服饰对人物形象塑造既可以表现外在的特征,也有助于反映人物的心理,同时它还是人物的民族、时代、地位、坏境的综合体现。只要我们理解了人物形象设计并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是一种艺术,是一门科学,那么我们就会很好地运用这个司空见惯媒体,制造独一无二的阅读舞台。

成功的事例就在眼前。每年在白马湖的动漫节上,COSPLAY必定是最受小学生们欢迎的内容,那些由真人扮演的游戏中的角色吸引力是超强的。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偶像,借鉴COSPLAY就成。

例如我教学三年级下册中的《守株待兔》一课时,在导入课题这一环节中,首先安排了一位学生头戴斗笠,身披布衣,肩扛一把锄头缓缓出场。其他同学见此情景,一脸好奇,于是我相机抛出问题--谁来猜猜这位同学扮演的是哪个人物?学生们兴致盎然,各抒己见……随着课题的导入,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也就从这一刻被点燃。COSPLAY在整堂课教学中的多次运用,不但让学生形象感知了古代种田人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更为今后进一步阅读文言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以美术为媒体

阅读需要形象感。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诉诸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她和我们阅读的文字材料是可以相互印证、交相辉映的。当然,其中涉及诸多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古往今来丰富而繁杂的传承及发展。但是,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在阅读中,从自己动手到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将文字转换成可视的"作品"后,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此举,对于今后学生将所见所闻落实到文字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可以先从绘画入手。配合阅读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依据文字内容,可以做成按时间顺序进行的甲、乙、丙……一目了然的路线图,也可以是按空间变化的远景、近景、特写组成层层深入的分镜头。或者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制作地图、连环画等等,把阅读和画面糅合起来,为看图说话提供素材。

例如我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时,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场景进行绘画创作,把自己读到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将朗读、说话训练与欣赏绘画作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互动,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催化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我们在有了合适的阅读材料时就可以试试雕塑。但是,不必真用凿子或其他工具将木石、金属或其他材料雕刻塑造成一定形象。我们的目的在还原文字所构造的空间,让学生明白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艺术家用这样的形式表达思想,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

比如,我们曾经在比照文字所附的图片后,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各色人物,再现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欣赏者对扮演者形象、动作、神态、表情等的评价加以改进,从而达到对文字描述精准度的理解。学生中欣赏者和扮演者是要互换的,让他们体会人物与观众不同的感受。对于经典的作品,这样的活动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反复呈现,不断提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阅读品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大有裨益。至于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相关内容的阅读,再现她们的风貌是不太容易在教室内完成的。请参照后文"把现场作媒体"。

3、借用影音媒体

阅读需要投入情感。所以需要借用。所谓借用,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引入可视可感的影视或音乐片段进行比较、烘托氛围,激发联想,来加深体会文字特有的表现方法和特色,达到最大限度地理解文字中所包含的意思与情感。小学生正处于他们人生情感的发展阶段,情感内容的丰富与深化与语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学习过程中的自身的成败、集体中的地位、同伴的关系等,又会不断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并逐步形成道德感、美感。

我们所说的影音,影,静态的就是图像,动态的即视频;音,是指音效和音乐。自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影音的数量急剧暴增可谓泛滥成灾,稍有不慎便会淹没其中难以自拔。筛选、提炼是非常烧脑的事情。我们现在的小学生缺少的不是影音体验,而是影音转换成文字表达的方式方法。所以,我们必须借助阅读来逆向追溯,让他们重新认识语言文字无与伦比的价值。

据说,看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连环画的只有读了《水浒传》才真觉得过瘾,而读过小说还想穿越回去亲眼看看那情景的--看电视剧,却再也感觉不到小说里那么细致入微、深入人心的味道了。尽管我们可以理解电视剧和小说表现方式不同。但是,鲁提辖那著名的三拳头在小说里是不可超越的经典,而在电视剧里只是一场寻衅斗殴。受此启发,我们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比较视频资料,也可以看视频后试用语言表达再进行阅读。此外,在阅读中编排好音效和音乐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中,我在导入和说话训练两个环节中都安排学生欣赏晚霞视频来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景象:导入环节中,学生观看视频后,表达的内容都为"真美"、"好漂亮"、"五彩缤纷"等一些比较笼统的概括性语言。而经过对课文的学习后,再让学生欣赏视频进行"说话"时,学生的思维明显活跃了,大部分同学对看到的景象都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从颜色或者形状方面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也能仿造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句式来进行创造性说话。这一教学安排既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也训练了学生把影音转化为华丽的语言,体会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4、把现场作媒体

阅读需要真实感。让小学生身处相关实物面前,或者在与内容相关的地点进行阅读,会对他们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并形成深刻的记忆。我们把这个"实物"和"空间"称之为"现场"。我们希望通过文化的、历史的、心理的层面,在阅读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多方面的知识,为心灵提供营养。

其实,这种以实物或空间进入另一个时间节点完成与阅读内容共时空的做法,是传统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馆、寺庙古建、名人故居等,都是极好的"现场",他们都有助于小学生完成"穿越",身临其境地进行阅读和理解。如果是反映现代生活的阅读,那我们现代化城市里的公共设施就可以大放异彩了。光是看看建筑就眼花缭乱,学校、医院、书店、菜场、超市、影剧院、少年宫、银行、邮局、派出所、市民中心、商业综合体等等。按照不同的部门还能分成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燃气、通信、消防、环卫等。只要我们做好有心人,就能为学生提供各色的"现场"。

当然,所有的"现场"必须是现场。要是只满足于弄个图片搞段视频提供现场--屏幕上谈兵,我们认为那是不可能产生现场感的。即使是用最先进的AR技术真实还原,目前也还是做不到触觉、嗅觉、味觉的真实。

那么问题来了,有同行会质疑:为了一篇阅读材料你能带着一个班的学生去现场吗?是的。即使是带一个学习小组去现场的申请报告,校长也不大会批准。好在办法还是比困难多,我们请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在发出邀请的同时提供教案和音频(自制)资料,讲清操作方法和过程,并请家长和孩子讨论教案中的问题完成相应练习。活动结束后做好讲评,同时把情况反馈给家长,以激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我们更期待有一天,阅读能成为学生感知真实世界的触角,能让他们的视听嗅味触甚至第六感全都调动起来,完成文字的神奇转化,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传承汉语的悠久文化。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后,我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让家长带孩子寻找家乡的桥,了解家乡桥的种类,并找到一座石拱桥,观察桥的建筑造型和艺术风格,通过阅读《赵州桥》加以对比,进一步感知赵州桥的造型与艺术特点,体会"赵州桥智慧与文化"的时代传承。

三、结论及局限性

我们的探索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过多种尝试,积累了一些案例,但还是无法给出科学的结论。但就我们这两年来的实践和学生及家长的反映来看,阅读教学中辅助媒体运用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读写能力的增强呈显著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较大。我们期待有同行一起加入研究,在足够大的样本基础上进行更为科学的实验。

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阅读教学中辅助媒体运用是否得当和有效,是与教师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和教学技能的强弱密不可分的。这就是开展本研究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只能把阅读教学中辅助媒体运用称之为个性化教学,是因为没有哪个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些能力。但是,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看,教师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你有心要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会花功夫下决心去努力学习。何况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获得很多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丽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 [J]西部素质教育2017

3.韩桂荣.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J].办公室业务,2016

4.赵彩.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J].科技经济导刊,2016

5.周晓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J].中国校外教育,2015

6.叶朗,美在意象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鲁道夫•阿恩海姆,孟沛欣译.艺术与视知觉 [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8.杨景芝.从直觉到理性 [M].湖北长沙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于洪斌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辅助媒体运用的探索研究论文_于洪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