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略谈论文_刘欣妹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略谈论文_刘欣妹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5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建筑越来越多,但是与此同时,在城市的规划上对于排水系统的规划处理并不完善。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就是一种在城市规划中专门针对城市内涝灾害和地下水污染等进行防范和治理的技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在保护城市生态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地表水及其下浸途径,把渗透量和排水量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应用,让城市排水系统起到海绵的同等作用,实现雨季不涝,旱季不旱的目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方法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那样,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雨季时,可以具有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在城市需要时将蓄水释放出来。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人工措施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城市雨水的汇集、渗透、净化,从而最大化的实现雨水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1 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遵循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将人工改造措施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对城市雨水收集、渗透、滞留、净化,从而最大化的实现雨水资源地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在海绵城市可持续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者的结合,并做好给水、排水等各个环节的协调。海绵城市主要目标是处理城市发展阶段中的雨水问题,包括缺水、雨水流失和雨水灾害。海绵城以三种方式处理各种问题。一是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保护天然河流、湖泊、池塘、湿地、森林和草原等海绵体,使城市可以有效的储备雨水,保持水文循环的发展。二是修复和恢复生态。将传统城市建设中破坏的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三是新建海绵,利用LID技术和基础设施,建立了一批海绵体,控制发展的规模,减少城市灰色设施区域面积,尽量降低对城市水环境的破坏程度。

2 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2.1定量分析不足

海绵城市在建设的时候,需要在前期规划时考虑到区域的调研和量化分析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区域中存在的作业风险,标定可以实施建设的区域和规模,然后再设定土地开发的强度以及洪水区改造等方案。而目前投入使用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还停留在以文字描述报告形式为主的定性方法,虽然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大家理解起来也没有太大的误区,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是,长期使用会偏离实际内容,规划的方案同实际情况出现背离的现象时有发生,种种缺点在实践中显现出来。定量分析同定性分析还有一定的差异性。定量分析需要对大量的资料数据进行搜集分析,但是,对数据的搜集上就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虽然结果是比较客观的,但是实际应用的还是占少数。

2.2城市竖向规划重视不足

在我国现行的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对城市规划进行了系统的要求,但是对“竖向规划”这一块的描述比较少,这也使得地方在对城市开发规划时对城市竖向规划比较忽略。城市竖向规划也就是关于城市建设中的道路交通、排水、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规划内容,这对于自然的利用和改造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还要控制坡度和平衡土石方等一系列规划内容,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项目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竖向规划与城市排水防涝等项目规划项目的实施情况同城市发生内涝情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在进行城市竖向规划时,需要对城市的地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城市实际的排水量情况开发雨水系统,使排水系统、雨水设施建设、管渠道等相关排水设施同竖向规划紧密联系起来,如果超过标准的雨水流经等也要满足竖向要求等。

3 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3.1前期要合理规划

海绵城市的具体实施办法,首先就是要在城市规划时期就能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该城市的发展。在雨水的管理相关问题上,需要严格的加以论证,尽量做到利用好雨水,把雨水利用和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加以结合。所以前期对土地的规划中就要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划分好种类,对可能会影响雨水利用的土地利用方式加以改造。并且,在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中也要注意避开城市生态排水相关领域,适当的增建桥梁,以使自然的地形地势在排水中增强连续性、保持原始的功能。

3.2对天然海绵体的保护和营造人工海绵体

所谓天然海绵体,就是自然形成的生态,比如城市里面的树木、草地,以及城市周边的湖泊河流和森林等植被覆盖的地方。它们对于雨水的储存和控制径流量,甚至在水污染的净化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类似海绵的吸水作用。所以需要对这类自然海绵体进行保护,对有破坏迹象的海绵体采取手段,促进恢复。所谓人工海绵体,就是非自然形成的,主要靠人为力量去建造的生态公园、人为的种植树木和草坪,所起作用也和天然海绵体的作用一致。所以,要做好城市的绿化工作,改造好河流湖泊,使其更好的为自然雨水的利用和控制地表径流量服务。

3.3下凹绿地

下凹式绿地是指比周边地面或道路低的绿地,利用植被截流和土壤渗透积蓄、下渗、净化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生态型雨水渗透设施。下凹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凹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且不换土的绿地,一般那又叫普通下凹绿地;广义的下凹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普通下凹绿地的主要设计参数是绿地下凹的深度,一般建议下凹深度为H=100~200mm。绿地土壤采用自然原状土,不采取换土措施。例如,某城区对现有的人行道树带、道路外侧绿地、机非隔离带进行下凹绿地改造,并增设溢流口及重视相应的植被,实现了对雨水进行滞留以及净化下渗的目的。

3.4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人工建造或自然形成的浅凹绿地,其主要用于收集地表雨水,并利用花园中的植被和土壤行程天然过滤层,实现对雨水的过滤、净化,减少了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悬浮颗粒、重金属离子等,过滤后的雨水渗入至地下,补给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天然的雨水利用和雨洪控制的设施,同时利用植被蒸腾原理,可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改善小范围内的气候。例如,某城区,利用大面积的绿地,选择地势较低的区段改造为雨水花园,换填下凹,并避开原有大树,对原地段进行自然式布置,并根据不同景观的特点,建设成置石式、花境式的雨水花园。

3.5城市水系

水系规划主要以保护原有的水源生态系统为主要人物,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建设植被缓冲带、雨水湿地和生物滞留等基础设施,保障生态功能稳定,加强汛期防洪能力,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结束语

当前城市中容易发生城市内涝和地下水污染加重的现象,这都对城市规划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要特别注意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通过对现状的解读,作出一定的调整,并且要把相关的规定都落到实处,实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小松.关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4):51-52.

[2]荣燕燕,张洁.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方法及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231.

[3]邓国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6,(26):147-148.

[4]赵鹏,郑兰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设科技,2016,(02):64-65.

[5]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04):108-114.

论文作者:刘欣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  ;  ;  ;  ;  ;  ;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略谈论文_刘欣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