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沿海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勇作“弄潮儿”(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霖[1](2017)在《城市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全国各地都在向土地要发展、要效益,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跨越式推进,土地开发利用高潮迭起。然而,土地利用效率却是低得可怕,一些地区一味地追求发展,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本已短缺的土地资源逐渐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城市的不断扩张侵占了大量耕地,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断被逼近。耕地的减少不仅仅威胁到我国的粮食产量,还使得一大批农民因此失地,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生态安全、农民基本保障、留守儿童等等。城市开发区在集聚产业效益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如今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寻求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国家也为开发区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特殊待遇”让开发区热潮席卷全国。然而,开发区目前普遍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闲置地较多、乱圈地、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刻不容缓。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虽早已开展,但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评价结果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之间存在差异,尚不能做到对现实状况的客观、准确地反映,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亟待完善。本文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查摆开发区目前在土地集约利用及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等作为切入点,找出目前城市开发区土地闲置率高、利用率低、评价结果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以临沂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理想值、指标体系、评价过程进行研究,得出目前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存在评价方法与实践脱节、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等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安虎森,郑文光[2](2015)在《亚欧“世界岛”和重塑国内外经济地理》文中研究表明麦金德的地缘政治思想为我国选择能够实现更大范围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区域提供了依据。"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是中国经济活动空间向亚欧"世界岛"的扩张,而其表现形式是重塑国内经济地理和重塑亚欧"世界岛"经济地理的两个大局的统筹。重塑国内经济地理,就是要实现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重塑亚欧"世界岛"经济地理,是构建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的新的模式,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强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无缝对接。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2015)在《引领科技创新驱动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兴区”之路》文中指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三十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技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目前,秦皇岛开发区已成为全市创新产业最发达、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担负着引领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任。
张树成,徐永明[4](2014)在《三十而立 行稳致远——写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三十周年之际》文中研究指明30年前的1984年初,昆山经济正处于苏州地区六个县中末一位。怎么办?当初县委、县政府领导一班人审时度势,远见卓识,果断决策在老城区东侧首期规划开发一个占地3.75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是年8月,经县九届三次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实施。尔后,逐步滚动发展为6.18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至2012年,拓展到115平方公里。期间,所发生的重大变化随处可见,谁都能感觉到。
程伟[5](2014)在《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经济特区从产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在各国和地区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中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但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向东开放和海上开放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向西开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而在西部建立经济特区也已成为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于2010年5月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提出在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地分别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喀什、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建设的提出,有利于我国探索提升沿边开放新途径,完善我国对外幵放战略体系,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同时将喀什、霍尔果斯打造成为带动新疆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本文在全面阐述霍尔果斯经济特区设立背景、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对外贸易、通关物流业、出口加工业、金融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用SWOT分析法对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的战略环境做了进一步分析,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霍尔果斯进行综合评价,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对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作分析,找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的原则及发展理念,确定了战略目标,提出了六大核心战略构想:即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战略、产业布局优化发展战略、投资环境优先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与优化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的五大战略保障措施,即:根据周边国家和地区需求,提升经济特区生产力水平;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的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经济特区人才队伍素质建设,提升科技实力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服务性开发政府,提升经济特区公共治理水平。对霍尔果斯经济特区未来发展以及政府制定相应的决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李珊珊[6](2013)在《山东省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开发区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助推器”。但是在近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背后,因为种种因素,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实施开发区的战略管理,从而引导开发区的良性发展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胶南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属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经济开发区,处于胶南市对外开放的前沿。本文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开发区发展状况,分析了胶南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并运用SWOT模型对开发区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胶南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的思路和目标、产业选择与定位、战略实施等提出建议,为胶南经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以及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决策提供参考。本论文对于促进开发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转型升级和战略调整,尽快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姑丽尼格尔·艾斯卡尔[7](2013)在《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喀什经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西部建立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必然要求。自古以来,喀什就是中、西方贸易交易重要的集散地。喀什地区地处祖国最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多种文明交流融合,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喀什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喀什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关系到祖国边疆的团结稳定和南疆地区的振兴繁荣。喀什的快速发展不仅有于推动喀什周边地区的现代化进程,而且有利于中国打通中亚、南亚、西亚的广阔市场。本文在全面阐述喀什经济特区设立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喀什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及交通优势,分析喀什的地理、人文环境、产业结构、金融机制等对开发政策实施的障碍因素,将中央、自治区的支持政策与喀什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总结和分析了喀什经济特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理论与实际,索出合适的发展对策,提出了关于喀什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以增强喀什经济开发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黎学锐[8](2012)在《广西海洋文化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西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南疆特色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开发潜力巨大。广西海洋文化的开发利用不能盲目无度,要遵循一定的开发原则,要选择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开发路径。北部湾沿海三市北海、钦州、防城港的海洋文化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市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将海洋文化精神特质融入到城市建设主题中去,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名城。
刘震[9](2012)在《劳动力资源转型对投资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以大连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04年春节过后广东东莞首次由政府确认劳动力数量不足,这标志着我国劳动力资源转型的开始,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正处于由原来的长期过剩,向劳动力供给不足转化的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劳动力供给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劳动力资源转型问题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和物价指数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对我国经济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个大问题。大连作为东北重工业基地与环渤海经济带的龙头城市,我们要趁着这个机会来促进我们经济产业的升级并且借此来优化我们的经济结构,同时也要在这个敏感时期用有效的策略来控制物价的上涨,避免劳动力成本和物价的螺旋上升与成本驱动型通货膨胀的发生。更要重视由此产生的企业关停以及投资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转型时期的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别是大连地区劳动力资源转型的主要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寻找大连地区劳动力资源转型的原因,并针对这一问题对大连市区域投资环境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劳动力资源转型形势下对投资环境改善的促进策略,从而为解决劳动力资源转型对大连市投资环境影响的问题提供参考。
周瑞芬[10](2012)在《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和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的,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里程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直接反映,认真总结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十多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而管理体制的创新又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转型和提升的首要问题,呼和浩特市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办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呼和浩特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全球经济通胀不断增强,我国正步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时期,呼和浩特市旧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必须考虑区域内各方经济利益的平衡,各种管理手段的衔接和各种经济关系的协调,本文吸收了国内外关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身的发展规律,提出完善配套法规,明确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管委会法律地位;管理放权,政企分开,分工协作,共建园区,强化管委会服务职能,改变依靠优惠政策的被动局面和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等建议,以促进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沿海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勇作“弄潮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沿海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勇作“弄潮儿”(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点与不足 |
1.4.1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2 创新点 |
1.4.3 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土地集约利用及评价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土地集约利用 |
2.1.2 城市开发区 |
2.1.3 土地利用评价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与经济学相关理论 |
2.2.2 与生态学相关理论 |
2.2.3 其他相关理论 |
小结 |
第3章 土地集约利用及评价实践基础 |
3.1 开发区的发展 |
3.1.1 开发区发展的历史回顾 |
3.1.2 开发区发展现状 |
3.2 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的发展 |
3.2.1 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的演变 |
3.2.2 国内外土地利用评价现状 |
小结 |
第4章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
4.1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
4.1.1 自然区位条件 |
4.1.2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4.2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行评价体系 |
4.2.1 评价目标 |
4.2.2 评价指标 |
4.2.3 评价指标权重测算 |
小结 |
第5章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问题和影响 |
5.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问题 |
5.1.1 评价范围须进一步统一 |
5.1.2 理想值的确定不够严谨 |
5.1.3 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完整性 |
5.2 问题带来的影响 |
5.2.1 评价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 |
5.2.2 评价结果常与实际不符 |
小结 |
第6章 完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
6.1 政策保障措施 |
6.1.1 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制度 |
6.1.2 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考核评价制度 |
6.1.3 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督反馈制度 |
6.1.4 建立科学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6.2 实施途径 |
6.2.1 科学规划开发区用地,做好土地集约利用引导 |
6.2.2 实施综合性土地集约利用模式 |
6.2.3 注重土地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的合理利用 |
小结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亚欧“世界岛”和重塑国内外经济地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取“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空间 |
二、亚欧“世界岛”与“一带一路”战略 |
三、重塑国内经济地理 |
四、重塑亚欧“世界岛”经济地理 |
五、小结 |
(3)引领科技创新驱动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兴区”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全区创新能力 |
大力引进创新资源务实推动产学研合作 |
科学谋划创新机制加快实现成果转化 |
奋勇攀登创新高峰着力打造科技新城 |
相关链接 |
(4)三十而立 行稳致远——写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三十周年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筚路蓝缕闯出昆山之路 |
锐意进取铸就辉煌业绩 |
使命担当谱写新的乐章 |
(5)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经济特区 |
2.1.2 发展战略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经济增长极理论 |
2.2.2 非均衡发展理论 |
2.2.3 战略管理理论 |
2.2.4 区域发展战略理论 |
第三章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状况 |
3.1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简介 |
3.2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现状 |
3.2.1 对外贸易发展 |
3.2.2 通关物流业发展 |
3.2.3 出口加工业发展 |
3.2.4 金融服务业发展 |
3.2.5 旅游服务业发展 |
第四章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战略环境分析 |
4.1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的优势分析(S) |
4.1.1 历史基础 |
4.1.2 自然资源丰富 |
4.1.3 地缘优势 |
4.1.4 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优势 |
4.2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的劣势分析(W) |
4.2.1 管理体制不完善 |
4.2.2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4.2.3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
4.3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的机遇(O) |
4.3.1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提供了向西开放平台 |
4.3.2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其它城市的援助 |
4.3.3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的发展 |
4.3.4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资本转移的基地 |
4.4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的挑战(T) |
4.4.1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的进出口 |
4.4.2 中国其它经济区扩张和发展对资源的争夺 |
4.4.3 周边国家的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因素 |
第五章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实证分析 |
5.1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综合评价 |
5.1.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2 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其计算步骤 |
5.1.3 实证分析 |
5.1.4 结果分析 |
5.2 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对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分析 |
5.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2 分析方法 |
5.2.3 结果分析 |
5.3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的问题 |
5.3.1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5.3.2 人才队伍缺乏对当地发展带来的挑战 |
5.3.3 区域间的合作力度不大 |
5.3.4 金融机制不完善 |
5.3.5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六章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设计 |
6.1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原则与指导思想 |
6.1.1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原则 |
6.1.2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
6.2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目标 |
6.2.1 近期战略目标 |
6.2.2 中远期战略目标 |
6.3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思路 |
6.4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构想 |
6.4.1 积极推进城市化的战略 |
6.4.2 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的战略 |
6.4.3 产业布局优化发展战略 |
6.4.4 投资环境优先发展战略 |
6.4.5 管理体制创新战略 |
6.4.6 人力资源开发与优化战略 |
第七章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7.1 根据周边国家和地区需求,提升经济特区生产力水平 |
7.2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的经济发展环境 |
7.3 增强经济特区人才队伍素质建设,提升科技实力水平 |
7.4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7.5 构建服务性开发政府,提升经济特区公共治理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6)山东省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开发区基本理论 |
2.1 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发展模式 |
2.2 中外理论综述 |
2.3 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
2.3.1 我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成就 |
2.3.2 我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山东胶南经济开发区SWOT发展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
3.1 胶南经济开发区总体概况 |
3.2 胶南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分析 |
3.3 胶南经济开发区发展环境SWOT分析 |
3.3.1 胶南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的优势分析 |
3.3.2 胶南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劣势分析 |
3.3.3 胶南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的机会分析 |
3.3.4 胶南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威胁分析 |
第四章 山东胶南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战略与实施 |
4.1 新时期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战略选择 |
4.1.1 胶南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
4.1.2 胶南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基本原则 |
4.1.3 胶南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思路 |
4.1.4 胶南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目标 |
4.2 胶南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转型的产业选择与定位 |
4.2.1 胶南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选择与定位的关系处理 |
4.2.2 胶南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选择与定位 |
4.3 胶南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的实施 |
4.3.1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构筑全方位外向型经济格局 |
4.3.2 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4.3.3 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加快由“建区”向“造城”转变 |
4.3.4 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建设宜商宜居宜业新城 |
4.3.5 实施“体制创新”战略,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
4.3.6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喀什经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1章 经济特区的基本理论 |
1.1 经济特区的概念和功能 |
1.1.1 经济特区的基本概念 |
1.1.2 经济特区的功能 |
1.2 中国的经济特区 |
1.2.1 六大经济特区的设立 |
1.2.2 经济特区在我国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
1.2.3 深圳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 |
1.3 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 |
1.3.1 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 |
1.3.2 世界各国经济特区的特色 |
第2章 喀什经济特区设立的背景及意义 |
2.1 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的背景 |
2.1.1 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
2.1.2 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标志 |
2.1.3 兴边富民的一项战略行动 |
2.1.4 实现民族团结的需要 |
2.1.5 “睦邻、安邻、富邻”的选择 |
2.2 喀什经济特区的优势 |
2.2.1 地理环境与区位优势 |
2.2.2 资源优势 |
2.2.3 政策优势 |
2.3 喀什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
2.3.1 特区设立对喀什经济发展意义 |
2.3.2 喀什经济特区对新疆经济的意义 |
2.3.3 喀什经济特区对西部经济的意义 |
第3章 喀什经济特区之“特” |
3.1 喀什的区位之“特” |
3.1.1 陆路边疆惟一的经济特区 |
3.1.2 便捷的交通之“特” |
3.1.3 自然地理条件之“特” |
3.2 喀什经济特区的政策之“特” |
3.2.1 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 |
3.2.2 享受经济特区政策 |
3.2.3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政策 |
3.3 喀什民族经济特色 |
3.3.1 维吾尔族经济特色 |
3.3.2 伊斯兰经济特色 |
3.3.3 喀什区域经济特色 |
3.4 独特的周边经济环境下的喀什经济 |
3.4.1 中亚经济圈的核心地位 |
3.4.2 喀什经济对西亚国家的影响 |
3.4.3 喀什经济对伊斯兰国家的影响 |
3.4.4 日趋多元化的边疆贸易 |
第4章 喀什经济特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
4.1 喀什经济特区建设的目标与进展 |
4.1.1 喀什经济特区的定位 |
4.1.2 喀什经济特区建设的进展 |
4.1.3 喀什经济特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
4.2 喀什经济特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
4.2.1 主要矛盾:空前的机遇与较低的发展水平 |
4.2.2 人才队伍缺乏——对当地发展带来的挑战 |
4.2.3 区域间的合作力度不够大 |
4.2.4 未完善的金融机制 |
4.2.5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
4.3 喀什经济特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
4.3.1 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特区基础设施 |
4.3.2 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及条件,加快引进人才脚步 |
4.3.3 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避免盲目追求 |
4.3.4 坚持政策的连续稳定性,保持可持续发展 |
4.3.5 发挥经济特区的带动作用,合理利用优惠政策 |
4.4 喀什经济特区与深圳经济特区之比较 |
4.4.1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经验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
4.4.2 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可借鉴的经验 |
4.4.3 喀什经济特区的创新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广西海洋文化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海洋文化内涵 |
二、广西海洋文化开发利用的战略原则及路径选择 |
(一) 战略原则 |
1. 保护为主与开发为辅相结合的原则 |
2. 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原则 |
3. 优势互补与联动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4. 本土特色与品牌打造相结合的原则 |
(二) 路径选择 |
1. 打造“西南出海大通道” |
2. 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
3. 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打造海洋文化品牌 |
(1) 海洋旅游文化产业 |
(2) 海洋节庆会展产业 |
(3) 海洋休闲渔业产业 |
(4) 海洋演艺娱乐产业 |
三、北部湾沿海三市海洋文化开发利用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
(一) 北海市 |
一是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 |
二是打造北海国际珍珠文化节。 |
三是打造北海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线路。 |
(二) 钦州市 |
一是打造钦州三娘湾白海豚生态公园。 |
二是打造中国—东盟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 |
三是打造国家级海洋公园。 |
(三) 防城港市 |
一是打造京族三岛海洋文化旅游区。 |
二是打造中国—东盟海洋动漫产业基地。 |
三是打造“上山下海出国”特色旅游线路。 |
四、结语 |
(9)劳动力资源转型对投资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以大连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背景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关键词解释 |
1.2.1 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 |
1.2.2 投资环境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大连地区劳动力资源转型的现状及其原因 |
2.1 大连地区劳动力资源变化的现状与特征 |
2.1.1 2004年以来大连劳动力资源变化的状况 |
2.1.2 大连地区劳动力资源转型的主要特征 |
2.2 大连地区劳动力资源转型的原因分析 |
2.2.1 工资相对较低缺乏对外来务工者的吸引力 |
2.2.2 “三农政策”改变了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原有状况 |
2.2.3 城乡一体化更加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
2.2.4 农民工素质提升改变原有就业观念 |
2.2.5 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基数下降 |
3 劳动力资源转型对大连市投资环境的影响现状和现有政策分析 |
3.1 劳动力资源转型对大连市投资环境的影响现状 |
3.1.1 劳动力资源转型对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 |
3.1.2 劳动力资源转型对投资结构的影响 |
3.1.3 劳动力资源转型对投资效益的影响 |
3.2 应对劳动力资源转型大连市现有策略分析 |
3.2.1 多层次、多产业经济圈建设 |
3.2.2 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策略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型 |
4 劳动力资源转型形势下的大连地区投资环境促进策略 |
4.1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
4.1.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出合理引导 |
4.1.2 根据大连市特殊性做出相应调整 |
4.2 加快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梯度转移 |
4.2.1 积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
4.2.2 促进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梯度转移 |
4.3 加大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与培养的力度 |
4.3.1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引进力度 |
4.3.2 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培养机制 |
4.4 加强区域环境建设加大高新技术行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
4.4.1 通过区域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就业氛围 |
4.4.2 加大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 研究情况综述 |
(三) 研究方法和内容 |
(四) 创新与不足 |
一、开发区管理体制及特点 |
(一) 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管理模式 |
1. 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定义 |
2. 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内涵 |
3. 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类型 |
(二)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模式的国内现状 |
1. 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 |
2. 开发区与行政区管理合一的管理体制 |
3. 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体制 |
二、呼和浩特市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及存在问题 |
(一) 呼和浩特市开发区管理体制 |
1. 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2.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特点 |
3. 呼和浩特市开发区的发展状况 |
(二) 呼和浩特市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1. 管理模式渐趋僵化 |
2. 政策优势基本丧失 |
3. 投入困难,后劲不足 |
4. 区域规划不够长远,制约长期发展 |
(三) 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逐步向行政体制靠拢,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 |
2. 依靠优惠政策的惯性思维难以扭转,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思路 |
3. 市场化水平偏低,主要依靠财税投入的模式难以为继 |
4. 决策和监督机制滞后,利用外脑的能力不强 |
三、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方法 |
(一) 完善配套法规,明确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管委会法律地位 |
(二) 管理放权,政企分开,分工协作,共建园区 |
(三) 强化管委会服务职能,改变依靠优惠政策的被动局面 |
(四)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
四、集思广益促进开发区发展 |
(一) 壮大工业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二) 培育内生力量,促进外部移植产业内生化 |
(三)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赢 |
(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市化进程 |
(五) 进一步强化对内对外的联系和协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沿海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勇作“弄潮儿”(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D]. 李金霖. 山东财经大学, 2017(05)
- [2]亚欧“世界岛”和重塑国内外经济地理[J]. 安虎森,郑文光. 甘肃社会科学, 2015(06)
- [3]引领科技创新驱动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兴区”之路[J].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科技产业, 2015(03)
- [4]三十而立 行稳致远——写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三十周年之际[J]. 张树成,徐永明. 上海农村经济, 2014(07)
- [5]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研究[D]. 程伟.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6]山东省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战略研究[D]. 李珊珊.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
- [7]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喀什经济的影响[D]. 姑丽尼格尔·艾斯卡尔.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1)
- [8]广西海洋文化开发利用研究[J]. 黎学锐. 歌海, 2012(06)
- [9]劳动力资源转型对投资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以大连地区为例[D]. 刘震. 大连理工大学, 2012(S1)
- [10]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周瑞芬. 内蒙古大学, 2012(01)
标签:霍尔果斯论文; 喀什论文; 胶南论文;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