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连锁经营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郑州论文,连锁经营论文,对策论文,现状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00)04-0016-03
一、郑州连锁经营业的现状
郑州是在1993年兴起“超市热”的,“阿波罗”、“良友”、“思达”、“友谊”等遍地开花,其中多则开店有四十来家,少的有六、七家,郑州流通业一场革命即将到来。之后多种业态、多种经济成分以及外埠来郑州开店连锁也不断增补。如“红高梁”、“都市村庄”、“日馨”、“金田超市”等,连锁公司不少于50家。然而,不知是亚细亚连锁的失败击垮了其它经营者的锐气,还是近几年市场需求刺激不热的环境太险恶,郑州市连锁经营一直处于停顿、徘徊中,始终未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从初创期到成长期这样一个转变。
1.郑州连锁经营仍处于初创阶段
(1)从全国范围看,郑州连锁经营居下游
我们从1999年国家连锁经营统计表,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122家企业中查找,郑州友谊商业(集团)公司排列第53位,年销售2.3亿元,门店40个,河南思达商业有限公司排列101名,年销9616万元,门店38个,河南省阿波罗实业有限公司列第120位,年销5438万,门店27个,我省连锁排行居下游。如果从能进入这张表中21个省份销售额看,我省仅列17位,处于吉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西藏这些空缺省份和少部分省销售下游分界线上,可见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全国最大铁路交通交叉点,连锁经营实力差到了何等境地。
(2)从上海发展历程对照看,郑州连锁经营刚刚起步
我国连锁超市的典型代表上海市,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调整发展期,现在已进入相对成熟期。上海在1996年成长期时完成了:超市网点每年以100家速度递增,形成了华联、联华、农工商等连锁超市公司为主导的市场形态,世界零售集团抢滩上海,给上海商业发展提供了样板,同时也为上海商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遇,超市公司由48家重组10家,各类连锁商业网点已突破3000个。1999年在社会需求不足、物价连续28个月负增长的条件下,连锁商业的销售额已达到280亿元。超市卖生鲜食品、新鲜蔬菜、水果的比重迅速提高,超市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而郑州市截止到1999年上半年,全市共有连锁企业16家,店铺总数约250个,其中6个以上门店的企业16家,店铺192个,与上海1993年初创期,经营网点300个、48家超市公司、平均每个公司网点6家的情况完全吻合,除丹尼斯量贩外,生鲜食品、新鲜蔬菜还是菜市场一统天下,未出现一家在我市超市连锁的领头羊,还未形成由初创期向成长期的明显转折特征。
2.经营门店无创新、无特色
不管走进郑州名气略为大一些的店,还是新开张不足一年的超市,几乎是千店一面,无个性,目标市场定位不清。正如有的专家称:“超市连锁除了营业员的服饰可以识别外,其余毫无区别,更谈不上商业企业的经营战略或管理技术了。”这个店经营的品牌别的店都有,一般不逾四千个品种,凡在这个店卖的价,别的店也没有明显差异,仅相错几分钱而已,但顾客不易记住商品的价格,价格高一些倒是常事。配送中心是批发部的翻牌,稍微像那么一回事的也不过仅几家而已。商品失窃损耗靠扣店员的工资填补,迫使员工盯稍顾客,象抓小偷一样专注。有的百十平米的老专业店一换货架便挂出仓储店的招牌。有的企业靠排列市政府连锁经营名单,不断享受给予的优惠政策,但依然是老的专业店模式及各自为政的进货方式且仍自得其乐。何为正规的超市?连锁经营的生命力到底在哪里?郑州市民一片茫然,这怎能有经营效益呢?
3.国有经济成分在连锁经营业风光不再
业内人知晓,进入国内贸易局1997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排名郑州也只有三家,当时排名23位的郑州友谊商业(集团)总公司年销售1.689亿元,门店38个,排名第61位是河南思达年销8274万元,门店23个,排名92位的河南省阿波罗实业有限公司销售5047万元,门店数21个。但经过二年时间,三家基本上维持现状,门店共增24个,销售额共上升八千元,但在全国排名则被挤到中间和倒数第几名,面临被挤出局的危机。市饮食公司以风味名吃连锁,虽已开店达42个,但因销售额有限在我市担不起主角,零售老大哥市糖酒公司、食品公司、蔬菜、水产公司等都无力在连锁经营上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友谊、阿波罗在全国连锁销售排行榜上大幅跌落、勉强维持,标志着我市国有经济成份主导地位名存实亡,这一点与全国连锁经营发展快的城市正好形成强烈的反差:广东东莞美佳、上海农工商、上海捷强烟草糖酒公司、江苏的苏果、北京小白羊、北京朝阳副食公司、成都的人民市场等,均是原糖酒公司、蔬菜、粮油国有企业改制成功,或者说是建立在国有母体应运而生的,这充分反映出了我市国有零售业的无力和无奈。尽管以思达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不甘示弱,孤军奋战,但若与全国省会城市非国有经济比较,却不是一个级别较量的对手。可见我市连锁经营在走过七年历程中,始终未拉开国有、非国有与丹尼斯这家合资样板共同竞争的层次。
4.陷入了“不上规模无效益”的困难境地
实现连锁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规模效益,而实现规模效益途径有两个:一是进货批量大,进价下降;二是单位营业面积和劳动时间内经营量越大,每件商品的平均经营费用就越低。郑州是拥有二百万市民的中等城市,为规避现在百货店过剩、商业网点无序的不利局面,迫使我们在郑州连锁经营起步发展阶段只得寻求中小型超市效益之路,依照一般规律,以每个门店300-500平方米营业面积中小型超市而言,办14家可盈亏持平,体现规模则要超过15家,我市思达商业能生存并发展正是因为达到超过这个规模。而良友定位则是便民店,即营业面积百十平方左右,它要有效益大致得在25-30个门店之间,现在27个门店支撑还没有真正突破瓶颈。再如金田超市、日馨、都市村庄,甚至还有一些四不象的超市等,几乎都处于同样的境地——没资金。要开办一个500平方米的超市,固定资产投入最低也得二百万元,资金短缺迫使网点开发速度放慢,销售额就低,利润少,反过来又影响对网点的开发、再投入,陷入了“要上规模无资金,不上规模无效益”两难境地,那些未具规模的店铺只能咬紧牙关,顶住责难,克服瓶颈阻碍,谁走下去谁就能获得成功。
5.管理不规范,制约着连锁业正常发展
上海几家排列我国连锁企业销售的前几名多年,发展速度超常规,1999年有销售42-73亿的记录,其中内在关键是这些公司从起步就引进世界零售著名牌店的管理技术,聘请世界零售专家坐阵具体指导,从理货员作业到店长,从商品盘点到顾客投诉意见处理,有一整套科学、现代化的规范制度,真正靠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推动本公司运行。福建华榕集团,从起步到我国连锁经营居第26位,不到5年的时间,创业初仅有900万资金,就拿出300万元成立华榕莱茵电脑公司,研制开发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软件系统,包括全国采价、进货成本、库存自动补货,重点商品A、B、C分类,保质期预警的商品质量管理系统,实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单品管理”商品。而郑州,在我们接触的商业经理或总经理人中,被国内贸易局指定为必学知识,而看过杨树德主编的《连锁经营与管理》的人却寥寥无几。电脑似乎是收款员的营业工具,与经理老总毫不相干,POS系统、EOS系统它的灵魂,它在现代化连锁经营中的珍贵,还未被我们的老总们有时间去发现。普遍认为软盘的实用性、微机的服务对象是会计而不是“领导”的事。我国现在连锁超市的主力军以及许多新生后备军,在其起步时就已导入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单品管理”,然而我市除“思达”微机管理较为规范外,其它或未完全实现,或“穿新鞋走老路”,配货系统我市始终还在重复初创时的教训,门店不愿放弃进货权,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管理者私欲的制约,使配送的优点变成矛盾碰撞的焦点,暴露出管理高层对科学化、现代化手段的茫然和疑惑。
二、郑州连锁经营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必须强化政府的政策力度
国外政府对发展连锁商业都有一定的支持政策,如日本政府1966年提出了零售商业连锁化政策后,从70年代始,对中小企业自由连锁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美国14个州都制订有连锁加盟法。众所周知,上海连锁超市以民族零售代表称雄我国,击碎了世界零售集团称霸中国之梦,在国家1999年122强排行榜中有17名挤入,在前10强中上海占去半壁河山,总销售额280亿元,占去前十名销售额的三分之二,如果说企业推进是基础的话,那么政府推进则是有力的保障。政府在此发展规划中,既有战略考虑、又有推进计划,还有优惠政策,以及指导发展的基本标准,使它在初创期向成长期转变、成长期向调整发展期跳跃,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都能及时地、务实地、有效地推进和指导上海超级市场在健康向上的道路上发展,经验确实很值得郑州借鉴。我市虽在1995年下发《关于开展市连锁商业规范达标活动的通知》,1998年下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连锁商业发展的通知》,对规范我市超市连锁经营、制定扶持连锁发展优惠政策,确实起了一些保障作用,但与上海、北京、广东相比,无论是及时性,还是有效性,还是围绕郑州市实际都缺乏力度、深度和广度,由于政府推进指导的滞后形成了我市连锁经营落伍,尤其从1996年起在停步中衰退,而恰恰这几年我国连锁业正值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
如果再从这几年政府政策落实情况看,实际是到处打折扣,使经营者执行起来茫然无措,苦不堪言。一是政策多,落实少,在实施中,除财政贴息、统一纳税基本落实外,其余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如资金,我市争取国内贸易局技改资金贷款规模3600万元,目前仍有1700万元没落实,银行直接用于连锁商业贷款几乎没有,资金困难,导致我市连锁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二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盲目开店,随意审批,缺乏管理是我市连锁店布局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的区域居民买菜难、购物难,而有的500米商圈内竟有五家同样业态店经营。三是外部环境不宽松。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和摊派,重复检查罚款等问题严重、屡禁不止。如筹建居委会要摊几百元,门口挂两个灯笼就要2000元,连锁店办理通行证实际是空头支票,有的部门在抽检中多拿样品,不开收据,检验结果不反馈,不出示有关证件,借检查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
2.必须考虑郑州经济结构的实情
目前,超市发展是以人均收入普遍提高为支撑点。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人均收入达到250-600美元的水平,连锁商业就能开始发展,上海连锁经营进入成长期时,年人均收入是4297元(1993年),而我市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5元,考虑我们中等城市这一差异因素,与上海1993年同处于一个初创的后期,因此尚不能急于发展连琐业。我国连锁业发展较快,并能形成规模经济,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省份经济中心大城市,如果一味攀比,急于求成,不顾我市经济结构实情,盲目推进,必然会使经济效益更差。
3.避免盲目开办大型超市
从1998年我市冒出丹尼斯量贩起,已经有6个二千至五千平方米大型综合超市开业盈门,现在丹尼斯又在国棉五厂区域筹备第三家,还有我市更多商场老总和外埠零售王也相继考察,瞄准目标几乎都集中在大型综合性超市,营业面积在二千五百平方米至万米之间,似乎连锁经营的规模就是单店做大,做商业零售的趋势就是开大店、开仓储店,世界零售跨国集团来中国也都是开万米以上的大店:走进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万客隆,易初莲华这些洋人开的店多么激动人心,多少人发疯地到此购买!这其实是个误区,需要深层次地认识,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零售业如何迎合消费者”调查结果表明,大型超市(5000平方米以上)发展的条件是: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电冰箱普及率50%以上,千人汽车拥有量100辆左右,生产和包装达到标准化,电脑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应用,同时,大型超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鲜食品占30%-55%。目前我市生活水平还远没达到这个层次。大型超市与超级市场相比表面看是规模不同,实际是需求和购买不同。一般来说,小型超市在市中心、社区内,购买频率较高但数额不大;大型超市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一次购买批量化,购买金额在500元到1000元,那可不是为低收入者开的店。
总之,当今市场零售业态连锁经营成功的主要是这四种:百货店、专卖店、便利店、超级市场(含仓储店)。世界零售跨国集团公司发展壮大,均离不开立足自己的优势,寻找开店地区、城市零售业态的薄弱点以赢得市场,规避竞争焦点,采取错位经营,保持与其它业态经营者共存,实现市场业态的互补,他们是在争取自己业态消费群的同时,铸造市场零售健康运行的集合体,满足社会各层需求。然而,郑州商业零售却一直走不出各自为战、一哄而上、业态极为失调的误区。由此我们应该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发展便利店、特许加盟店是郑州业态薄弱环节,是消费的需求,也是我国未来发展最具生命的业态形式。这不仅是我国的国情,更是我市的市情,同时也是被零售专家反复论证过的结论。
[收稿日期]200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