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病理学实验教学体会与改进论文_余平,彭泽鸿,董迪烽,姚伟(通讯作者)

新形势下病理学实验教学体会与改进论文_余平,彭泽鸿,董迪烽,姚伟(通讯作者)

1.长沙医学院2013级本科临床6班 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以适应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病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原有的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从更新教学观念、革新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着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病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校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病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实践性较强的形态学科,它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作为医学生第一门要学的与疾病有关的学科,因此它在医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1]。病理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然而病理实验教学正是沟通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桥梁,也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实验教学改革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体会和一些改进方法。

1.目前我校病理实验教学模式

1.1由实验老师带领同学回顾实验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并介绍实验的目的、内容、需要观察的内容及实验注意事项。

1.2标本的观察:引导学生找到标本相应病变部位,然后对病变部位进行描述(包括病变组织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

1.3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利用挂图及一些病理模型简单的介绍需要观察的内容,随后让学生以两人为以小组的形式从显微镜的低倍镜到高倍镜进行细致地观察。

1.4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并绘出观察到的病理切片图样。

2.目前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我校目前的病理实验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似。强调老师的“教”,实验教学设计都围绕“教”而展开,学生的“学”局限在教师的“教”之内[2]。再者其仅侧重于病理变化的观察,由于学生在实验中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静止地、孤立地去认识疾病,这也就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使得学生对病理实验学习缺乏兴趣感,也就谈不上自主性与探索性学习了。

经过长时间病理教学体会,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课件不注意更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革新,医学知识也不断有新的进展。然而一些新的病因、新的疾病、新的诊断方法等的出现,却因部分教师不注意与时俱进,而被课堂遗忘。课件的一次制作,反复多次的使用,从而导致教学内容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久而久之教师也会形成懒惰的习惯,疏于备课。

2.2不重视与学生互动交流:在病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从进教室到下课离开教室这期间从未离开过讲台,也不曾与学生进行交流,只是照“课件”宣科,当讲到重点的地方也只是一遍而过,不顾及学生是否理解。等下课铃声一响,课件放完,一节课也就随之结束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又羞于言表得不到解答,学生也就兴味索然。

2.3实验教材不足:目前学校所用的实验教材内容与实验录像比较陈旧,图像不够清晰,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2.4教学标本不够齐全:标本切片种类有限,一些重要疾病切片和典型切片不足,经常出现好几个小组只能观察一张切片的情况,影响了教学效果。

2.5重理论,轻实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在实验课上走马观花,从不亲手实践。因为对实验课的不重视,课前从不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上课交头接耳,课后仅仅敷衍地完成实验报告,而忽略了实验课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解决方法

2.1首先明确教学目的意义:作为病理教师应当重视病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意义,真正落实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时间,以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养成科学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

2.2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多媒体课件和绘黑板图[3]的应用,这也要求教师们需要不断充电学习,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课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病例分析,让指定的学生以医生的身份对所要观察的大体标本进行观察,根据自己所观察的病变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分析总结。这样实验,无论教师指定了那位学生讲解,其他学生都会全神贯注听讲[4],从而提高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3建立有效的实验考核制度:一是平时的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每次实验课掌握知识的情况;二是实验技能考核,检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三是综合能力评价,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实际动手能力、结果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制定了考核评分标准[5]。

2.4弥补实验教材及标本不足的问题:多次向领导反映、申请增加教学经费的投人,以解决实验教材及教具不足的问题。

我校一直以来以培育基层医院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然而病理实验教学正是沟通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桥梁,也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课的教学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总之,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探索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散发性思维的强化训练,将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周慧芬,甘亚平,廖文莉,等.病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4):150-153.

[3]刘沨.如何上好病理学实验课[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3):236-237.

[4]吴庚利,张润岐,周伊,等.浅谈如何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J].医学信息,2008,21(3):333-335.

[5]徐筱红.新教学模式下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导报,2006,12(10):91-92.

作者简介:余平(1994—),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2013级本科临床专业在校学生。

通讯作者:姚伟(1989—),女,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助教,从事眼耳鼻喉教学研究。

论文作者:余平,彭泽鸿,董迪烽,姚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病理学实验教学体会与改进论文_余平,彭泽鸿,董迪烽,姚伟(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