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企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电力能源作为一种方便获得且清洁的能源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助力作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加快,电力的工业也在迅速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因为具有输送电力距离远、损耗电力少、线路节约等特性成为电力输送的研究关键。本文通过国内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的管理问题研究,提出新型管理检修模式,更好地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运维检修管理模式
1 概述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状况
美国、日本、前苏联、意大利等国家在上世界六十年代就开始涉足交流特高压线路的实验工作中去,美国建立了如莱克维尔、莱昂斯和莫洛等有名的试验基地,他们主要针对空气间隙绝缘、电晕效应、操作过电压等电气设备设计原理的研究。美国的实验基地在无线电干扰、电晕损失和对环境效应的实测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日本在1972年进行了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并成立专门的特高压输电特别委员会,选择了在赤城、盐原和日立等建立了试验场,以本国国情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对抗地震、盐污、季风等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试验和论证。前苏联1973年,投入运行了第一条在白利塔斯特变电站建立的试验线路并关注其1800-2000kv等级的电压的研究,建设了8*1200kv串级试验变压器和10000kv冲击发生器的试验基地,对绝缘、机械、系统、设备、线路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1)。
相比于外国,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较晚但是发展迅速。通过借鉴他国的实验经验,中国电网公司开展了“晋东南-南阳-荆门”和“向家坝-上海”的交直流输电线路示范性工程。在特高压关键技术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工程中建立完备的特高压输电的运维和检修设计能力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新时期,国家电网公司又提出了提出了“一特三大”战略,以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基地集约化开发为目标,大力发展国家电网事业。 “十二五”期间,全国特高压电网建设全面提速,更全面度支持了特高压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蓬勃的开展活动。
2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维是当今国内相关学界高度重视的,有关我国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质量的重要领域。如何建立长距离、大容量、跨区域国家电网成为了重中之重。在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之中,组建专业化检修基地、完善特高压输电运维管理制度、优化生产组织构架,文献提出,在开展特高压输电设备运维检修工作过程中,除了核心业务外,最大程度地利用和整合社会化资源,积极开展非核心生产业务的外包,补充电网企业运检资源的缺乏,完善设备管理体系,达到运维、检修质量和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降低的目的。(2)
2.1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情况
我国传统运维检修管理大致分为区域化管理、属地化管理和集中管理分片运维三大主要运维模式,这三种模式都各有利弊。集中管理分片运维模式适应于较分散的输电网络。虽然目前大部分省市都已经建立了输电线路的电网工程,但是还存在管控能力较弱、输电线路本身能耗较大且运维半径控制较弱的问题。利用集中管理分片运维模式的方法,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具备的维修条件选择自身的运维半径。找到相对集中点作为巡检基站,进行日常运维和事故巡检、应急抢修工作。这种模式只是适合单一技术的运维。将所有运维点按照各自能力分配自身维护范围,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也增加了交通的压力,分散了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利于带动区域协调统一发展特高压输电网络。属地化管理模式顾名思义是由各个行政地区管理各自的输电线路。这中模式的实时管理能力较强,且能够针对当地自身的特点及时处理突发应急事件,更准确地处理险情。但是在人员配置较多、巡检仪器重复配置造成资源浪费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区域化管理模式适用于长距离、、跨省市、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随着煤炭资源日以珍贵、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跨省调配,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的建立使得全国资源的共享,跨省市的电力资源的调度自然离不开区域化管理。区域化管理一汽专业化、资源集中、各省市联系密切等优势现在在全国兴盛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造成在事故发生之后出现的各个管辖区之间责任的相互扯皮推诿,不利于抢险救灾顺利进行。
2.2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存在问题
特高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线路运维设备、检修设备和仪器造价高昂相关人员的培养和工资保障都相对较高。在运维的三种基本模式中和实际的运维检修活动中,机构设置过于繁琐、重复设备重复单一且各个地区所需仪器基本相似,但是有不可或缺以及人员配置出现人浮于事现象都对我国财政收入造成胃严重的损失和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片面式、区域化自我管理造成各地域之间没有沟通联系,使得不同的管辖范围出现了运维检修资源相对不平衡。例如衢州和丽水供电公司由于管辖线路长度短,仅配置2个超高压运检班;宁波、杭州及金华供电公司管辖超高压线路长度长,配置5个超高压运检班。(3)其次,由于各地区局限于自身区域内特点情况忽视整个输电线路运行的整体情况,在运行维系方面给工作人员数据检索和技术支持方面能够提供的帮助较少,不利于统筹建设输电网络,在电网铺设的过程中会再次造成不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并有可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同时,也不利于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例如在线监测、无人机、直升机巡线等项目。第三,没有统筹的考虑就不能安排整个区域的统一停电时间,造成一个地区反复停电检修的状况多次发生,给人们的生活、企业的运行和政府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也降低了电网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让风险有机可乘。2011年4月,±800kV复奉线停电检修10天,湖州局就结合此次停电机会开展16基耐张塔的防风偏改造项目,而嘉兴局由于前期可研及设计未及时开展,无法结合此次停电机会同时开展10基耐张塔的防风偏改造,这项工程后来又由于国家电网的相关政策和计划安排被无限延期,极大拖延了特高压输电运行维修的工作效率。(4)
3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新型管理模式设计
3.1 组织机构设置
为了保障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顺利运营,在组织机构的相关设置中应该统筹考虑本地所有区域内电力网络和运维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不断发展的电力需求和组织变革理论,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寻找到一条安全、稳定、高效的特高电压输电线路。其中一定要包括设备养护管理、技术达标管理监督机制、人员的专业化定向性培养以及技术考核这几个关键因素的制定。并开展非核心生产业务的“外包”(5)的管理新模式。为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维检修、技术监督及大型事故抢修等技术保障、在组织机构设置中庶形成各个地市局统一调配管理、特高压输电电路运维公司责任进一步分割、电科院单位管理监督、变电公司负责非核心生产业务及大型事故抢修的实施的一体化纵深责任分配体系。保障责任到人,杜绝事故发生后的扯皮和推诿。
3.2 技术及管理体系构建
特高压输电技术监督要求监督工作专业性和全面化检测,严格考虑输电设备的设计、安装、运行维修并整体囊括在运行检修过程中一切人为或者是自然不可控因素,对施工以及运维环节中会造成的一切可能麻烦。从勘探到安装施工到电网运行维护和事故检修都不容有分毫差池。为实现特高压电网的稳定运作,基于Intranet技术的技术监督网络、在线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以及紫外、红外检测数据管理系统等先进的专业技术监督手段以及单一专门技术检测专项技术(6)也要覆盖到运维中的每一台设备和各个细小环节。聘用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打造高素质施工监测队伍、开放工程设计、建设和监督部门沟通渠道,搜集社会智力,反观工程中优点和不足,促进技术监督体系更加完善,保障特高压线路顺利铺设。
结束语
国家电网现在进入了全民高速发展阶段,“一特三大”战略的提出以及 “十二五”期间特高压输电网的大力建设对特高压输电网运维的新要求对优化现有业务流程,深入挖掘社会电力资源,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电网发展带动一体化检修,对建设更高效特高压输电电路各项工作都有指导学习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振亚.特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程艳菊.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中的运维管理[J].民营科技,2011,2:200
[3]闫宏斌.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模式探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12:48-50
[4]史智萍.基于寿命周期成本的输变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5]孙艺新.利用社会化资源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大型电网企业特高压设备运维检修模式浅析[J].中国设
备工程,2012,4:7-8
[6]张柯,周朝阳.直升机作业在我国特高压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河南电力,2006,34(1): 18-19,22
作者简介:
胡风(1988-),男,东北电力大学,助理工程师,从事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 309235702@qq.com。
论文作者:胡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特高压论文; 线路论文; 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论文; 模式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