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血液病;反复输血;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
血液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而对患有血液病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期的接受治疗,并且不宜治愈。现阶段已经有较多的患者因患血液病而死亡。而本次实验主要是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数据
我市医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选取44例患有血液病的患者以及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但是在进行研究前,相关的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家属进行试验的相关信息,并且在患者家属自愿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同意书。除此之外,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需对研究对象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排除患有影响试验结果疾病的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均接受3次以上的输注次数,且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龄处于20岁与68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7.5岁。除此之外,在选择的患者中患有急性白血病的有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1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18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有3例。而在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中男性体检者有26例、女性体检者有18例,年龄处于22岁与65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本次试验中主要是调查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的阴性率。而在实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有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TD-3血型血清学用平板离心机、OrthoBio Vue37℃孵育箱、流式荧光仪LumineX200、交叉配型采用与患者ABO同型供血者血小板[1]。检测研究对象血小板阴性率的主要方法为按照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并根据说明书确定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的阴阳性。在输注血小板时,需要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观察研究,从而避免患者在输注的过程中出现自发性出血现象[2]。而在进行输注时,需要保证患者的血型和输入的血型相同,并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法和SEPSA技术进行侧交叉配血实验。而一般一次输注需要一袋血小板,并在30分钟内输注完成[3]。
1.3评价指标
在本次试验中主要是调查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抗体阴性率,并调查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血小板矫正增加指数、输注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观察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纳入 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 X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抗体的阴阳性。在对照组中,所有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而研究组中有55.3%患者的血小板抗体为阴性。且两组数据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中阴性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阴性组患者在输注1小时后,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为(16.35±3.20)×109L-1,而在输注24小时后,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为(8.69±2.73)×109L-1,输注无效的患者有9例,NHTR的发生率占17.2%。阳性组患者在输注1小时后,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为(6.35±3.20)×109L-1,而在输注24小时后,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为(2.75±2.73)×109L-1,输注无效的患者有33例,NHTR的发生率占52.6%。且两组数据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病是一项比较重大的疾病,一般很少有患者可以痊愈,这也使得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并且对于患有血液病的患者来说,不仅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感,还需要面临严重的经济负担,有的患者因无法承受巨大的费用而选择拒绝治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死亡的人数[4]。本次实验主要是探究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经过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进行反复输血的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抗体为阴性的约占55%,而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并且根据血小板抗体的检测结果将研究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发现阴性组患者的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明显高于阳性组、而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阳性组。通过对其调查发现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和人体白细胞抗原导致的免疫反应使得血小板输注无效;二是因为出血、发热、败血症、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脾肿大等原因导致的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增多使得血小板输注无效[5]。因此在进行输注时需要避免发生同种免疫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徐煜,吴林伯,吴芳,曾群娟,钱昱霖.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06):931-933.
[2]孙学兰. 豫北地区HPA1~18与RHD基因多态性研究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D].新乡医学院,2016.
[3]王琴. 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值的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10.
[4]于天华. HPA基因型供者库的建立及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09.
[5]刘竞,陈方平,马金旗,蹇在伏,邢晓为,李昕,蒋铁斌,周洋.GP IIb三种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及GP IIbT13959G在血小板输注耐受中的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04):584-589.
论文作者:李允 樊卫忠 郭华卿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血小板论文; 患者论文; 抗体论文; 血液病论文; 阴性论文; 研究对象论文; 发生率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