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水平与技术利润贡献的实证研究_消费者偏好论文

技术水平与技术利润贡献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水平论文,利润论文,贡献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8)12-0038-10

生产不同性质产品的行业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只有技术在产品利润中占有显著比例的那一类企业才会对技术投资表现出极度的热情,对于一般性质的企业来说技术也许并没有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重要。或者说,技术是否领先并不一定是决定盈利多少的关键,这还要看产品自身的属性。为什么技术要素对不同的产品来说其利润贡献不同呢?这其实与技术演进的路径有关。在以往的文献中,我们一般认为“所有行业的技术都是同质的,而忽略了不同技术本身的差异”。

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从稀缺到一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对利润的贡献是递减的。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不同生产性质的行业处于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其生产者对技术投资有不同的偏好;二是在同一生产性质的行业内部,不同技术水平的生产者对技术投资也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行业对技术投资肯定存在一个基本的偏好,即技术要素在产品利润中的贡献程度决定该行业对技术投资的热情程度。这个偏好还可以表述为,技术投资对处于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的行业来说其吸引力也是不同的,这与技术投资的回报程度有关。同时,行业内的不同生产者存在技术差异,这种技术差异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表现出来——企业和国别层面。这就产生了有关技术投资的第二个偏好,即处于不同技术水平的生产者将技术投资用于改良自身生产设备、自主研发、学习模仿还是直接购买引进新技术,这与生产者改进技术的成本和收益有关。反之,既然生产者在技术投资方面存在着这样两大偏好,我们就可以从这两个偏好出发,利用不同行业多年来技术投资的经验数据来研究该行业的技术发展阶段和其所处的技术水平,这是本文最基本的理论逻辑①。

一、文献综述

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看,这些年来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主研究和开发(R&D),技术引进和整合以及自主研发与引进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一直以来,R&D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问题,因为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有研究表明,R&D是促进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Griliches,1964;Mansfield,1965),这就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非常清晰的研究思路,特别是对那些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个契机。近期,主要研究R&D的文献有Hu(2001),Jefferson et al.(2004),吴延兵(2008)。

事实上,R&D只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吴延兵,2008)而不是唯一途径,对处于不同技术水平阶段的生产者来说,R&D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此时引进先进技术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林毅夫,张鹏飞(2005)指出,通过模仿、吸收和消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落后国家能够得到经济加速增长的效果,而且可以使得落后经济最终收敛到发达经济。这就是说,如果通过学习、模仿、吸收和消化新技术,可以使落后经济收敛到发达经济,那么就可以肯定,学习和模仿的效率在技术进步方面要比R&D高,但这个前提是,学习和模仿者本身的技术水平不是领先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生产者当期所处技术水平和其在人力资本方面的积累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显著的,因为这直接决定了生产者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一方面,如果生产者当期的技术水平很低,那么其学习、模仿的能力肯定不高,这会导致其所引进的先进技术的使用效率不高,使引进新技术的成本变大,R&D的作用就显得比较重要,生产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有目的地去研发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技术,而不是盲目引进自身行业的高新技术。例如,Hu(2001)运用北京市海淀区1995年813个高科技技术企业样本,Jefferson et al.(2004)运用中国1997-1999年5451个大中型制造业样本,均发现自主研发对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

另一方面,接近高技术水平的生产者虽然有很好的学习和模仿先进技术的能力,但其学习和模仿的成本也很高。孙文杰和沈坤荣(2007)的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与世界先进技术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中国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了较快的技术收敛,引进技术的效果比较显著;但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外开放的规模不断扩大,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同时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背景下,引进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引进技术的成本逐渐上升。因此,他们重点研究了技术引进对内资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认为在外部压力和内部竞争压力的综合作用下,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会增强,建立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创新成本会相对下降。该观点也得到国际上有关技术引进在促进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研究文献的支持,如Driffield(2001)、Kaminski and Riboud(2000)、Lutz and Talavera(2004)等,由于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也有一些研究发现FDI对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没有影响或影响不显著(Aitken and Harrison,1999;Djankov and Hoekman,2000),这非但没有使上述观点失去代表意义,反而帮助证明了前文所提到的处于低端技术水平的生产者更喜欢进行自主研发的结论。

此外,研究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相互关系的文献还有很多,例如,何洁(2000),徐涛(2003),王飞(2003),潘文卿(2003),陈涛涛(2003),王志鹏和李子奈(2004),冼国明和严兵(2005),蒋殿春和夏良科(2005),蒋殿春和张宇(2006)等,他们主要研究了消化吸收的“门槛效应”、技术引进和扩散的“溢出效应”等,用于说明技术引进和R&D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综上所述,有关技术进步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一点,即生产者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创新以及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和结果是怎样的,或者说,生产者对技术进步的方式是有选择的。本文正是从这一问题的反面出发,通过研究中国多个代表行业近年来所采用的技术创新方式,说明其行业性质以及其所处的技术水平。

二、技术发展阶段及其利润贡献

我们在开篇曾提到,对于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的行业来说,技术对利润的贡献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并由此产生了生产者对技术投资的第一个偏好。而在以往文献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有关生产者技术投资偏好影响的研究,一般都是默认所有企业对技术创新都抱有同样的热情,这有可能会产生研究结果上的偏差。例如,对于一个技术发展非常成熟或者正处于没落阶段的行业来说,他们对技术进步的关心程度可能是远远不够的,更不用说他们去积极地研发新技术了,但对于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来说可能正相反。本部分内容将对不同产品或行业的技术发展阶段进行量化,以便对行业的技术属性进行分类。因此,这里我们给出本文的第一个命题。

命题I:如果在产品的贡献构成中,技术所占比例是显著的,那么我们就称这一产品为技术型产品。当将这一类产品扩大到一个行业时,就可以定义这一行业为技术型行业。否则,则为非技术型产品或行业。技术性产品的生产者对技术投资具有极大的热情,反之则不尽然。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如果某一行业技术对产品利润的贡献是微弱的,那么这一行业必然处于技术发展的非常成熟阶段,这是判断一个行业所处技术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

将命题I模型化,设利润为p,技术水平为A,资本为K,劳动力为L,其他投资为o,则有:

这里是针对产品的利润所建立的模型。事实上,这一模型默认了一个前提,即现存市场上所有产品的利润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下的差别是不显著的,因为在相对开放的市场模式下,如果发现某种商品具有非常丰厚的利润,那么资本自然就会流向生产这一商品的行业,直到各种商品的利润之间达到大致均衡为止②。如果所有产品或行业之间的利润差别是不显著的,则可以肯定,对于不同的产品和行业来说,其技术投资对利润的贡献是不同的,这是我们研究产品或行业技术属性的立足点。因此,当一类产品的α[,1]显著大于某一个阈值时,我们即认为该产品是技术型产品,或者说它是新兴技术行业的产品。

显然,利用公式(1)或(2)对产品进行分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命题I的基础上,我们用其逆命题来衡量产品或行业的技术属性及其所处的技术发展阶段。

逆命题:如果生产者多年来的技术投资在其利润中占有显著的比例,我们就称这一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为技术型产品。当我们将研究视角转换为某一行业时,我们同样可以定义这一行业为技术型行业。反之,如果对技术的投资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是微弱的,我们就称其为非技术型产品和行业。技术型产品的生产者对技术创新抱有极度的热情,他们对技术进步方式的选择是积极有效的,反之则不尽然。对应于产品或行业的技术属性,我们定义,技术型产品或行业处于新兴技术阶段,一般技术型产品或行业处于技术发展相对成熟阶段,非技术型产品或行业则处于技术发展非常成熟阶段。

下面我们根据中国1996-2006年份行业的技术投资数据和其对应的年度产品销售收入对其进行行业技术属性量化,量化结果见表1。根据量化结果,如果我们设定阈值为1%,2%,就可以将表中所统计的18个行业按技术属性分为三类,即技术型行业、一般技术型行业、非技术型行业,分类结果见表2。

资料来源:1996-2004年中国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活动经费支出统计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7-2005)。技术活动经费统计分为技术改造经费、技术引进经费(内含引进图纸、专利及专用设备经费)、消化吸收经费、购买国内技术经费四个项目,2001年缺失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技术改造经费数据。2005-2006年数据来源于精讯数据库(2006-2007)。1996-2006年对应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7)分行业统计数据。

很容易发现,像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行业对技术创新的反应是非常迟钝的,从而缺乏技术创新的激励,这些行业技术已经处于非常成熟的阶段。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则对技术投资有很大的热情,对技术投资有很强的偏好。煤炭采选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则处于技术发展的一般阶段。事实上,我们也很容易从理论上解释这一量化结果。例如,我们很容易想到,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技术贡献率一定会很低,因为这些行业基本已经没有多少技术含金量了,其利润主要来源于原材料和劳动投入。

本部分内容完成了对所选取的18个行业的技术属性分类,并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就可以进一步确定这些行业对技术投资的热情程度,这是制定行业技术扶持政策的主要依据。如果该行业属于新兴的技术型行业,则该行业对技术创新将具有很强的偏好,此时我们加大对该行业的技术扶持,一定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反之,如果该行业属于技术发展的没落阶段,即便我们对其实行政策倾斜,其技术创新也不会有太大的收效,因为技术对这一行业来说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重要。

三、技术水平与技术创新的方式选择

本文第二部分利用经验数据完成了对所选取的18个代表行业的技术属性分类,筛选出了行业技术投资的第一个偏好,下面将重点分析处于不同技术水平上的企业将采取怎样的技术创新方式,其理论基础是产品销售的“长尾理论”模型③。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一下处于不同技术水平阶段的生产者对技术投资方式有什么偏好。我们在文献综述中提到,不同技术水平阶段的生产者在技术引进的效率方面存在着差异,一些学者发现,有些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有着显著的影响,如Driffield(2001)、Kaminski and Riboud(2000)、Lutz and Talavera(2004)等。同时,由于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也有一些研究发现FDI对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没有影响或影响不显著(Aitken and Harrison,1999;Djankov and Hoekman,2000),这就说明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本方面积累的差异对相同性质技术投资的收益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同样,直接划分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也是困难的。为了量化生产者的技术水平,这里给出本文的第二个命题。

命题Ⅱ:生产者所显示技术创新方式的选择偏好是由其所处的技术水平决定的,根据对耦原理,可以认为生产者对技术创新方式的选择与其所处的技术水平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只要能够对其中一个变量进行量化就可以得到其对应的量。

命题Ⅱ是本文实证研究的关键,本文第四部分将以行业统计数据为依据,分别考察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来推证该行业所处于的技术水平。如果该行业某一种技术创新方式的投资对收益的影响是显著的,则说明该行业正处于对应于该技术创新方式的技术水平上。比如,如果某一行业购买外国专利的投资对收益的影响比自主研发的高,那么就说明该行业的技术水平要落后于国外;如果当购买国内技术的影响显著高于购买国外技术时,则说明该行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实证研究

前文指出,不同技术水平的生产者会对技术创新的方式显示出不同的偏好。本部分将对技术创新方式的选择进行行业层面上的实证分析,以确定不同行业所处的技术水平⑥。

首先,我们将利润表示为:

根据不同的技术投资项目按其显著性水平归类(见表3),很容易地判断不同的技术投资项目对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程度,反过来,当某一技术投资项目对产品销售收入影响显著时,则可以推导出该行业所处的技术水平。由于我们的统计是建立在行业层面的,技术项目中包含了购买国外技术的数据,所以,我们的分析结果表征的是行业在国别层面的平均技术水平。这种测度恰好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方法,购买国外技术的影响比购买国内技术的影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我国在该行业技术水平上的差距。

注:这里的回归分析是按行业进行的,我们分别对18个行业1996-2006年的各项投资进行了回归拟合,即得到18组回归数据,本表显示的主要是根据实证需要所列出的分类结果,如有需要,我们可以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

通过表3可知,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其中,食品加工业和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属于非技术型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属于技术型行业,说明技术型行业和非技术型行业在技术改造方面具有相同的偏好。对于技术型行业来说,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改造技术对收入的影响自然是显著的;对于非技术型行业来说,其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改造技术的成本很低,所以改造技术对收入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对于一般性技术型行业则不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它们的技术改造不如二者显著。食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几乎对收益没有影响。这些足以说明,在行业技术发展程度层面上,技术发展越成熟,技术改造对收益的影响越微弱。

国别层面上,的影响程度可以用来反映该行业技术的国际排名,在的显著性统计量中,具有1%显著水平的行业是纺织业和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分别对应于一般技术型行业和非技术型行业。首先,可以肯定,我国这两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是远远落后于外国的,所以购买国外技术的影响特别显著。同时,纺织业在购买国内技术方面影响也同等显著,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在自主消化吸收方面也同等显著。这一点则与该行业自身的性质有关,由于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除生产技术以外还需要具有地域特征的设计技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其呈现两个显著性。对于纺织业来说,小型的技术设备和适合中国小规模生产的设备和技术主要来自国内,因此购买国内技术方面的投资影响显著。5%显著水平上,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影响显著。10%显著水平上,煤炭采选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影响显著,则说明这些行业都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国际水平。根据统计含义,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中国的行业有11.1%远远落后于国际技术水平,有16.7%明显落后于国际技术水平,有27.8%显著落后于国际技术水平。中国有55.6%以上的行业技术落后于国际水平,值得关注。

在自主消化吸收方面,食品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影响显著,占44.4%,说明我国这些行业的R&D已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同时,自主消化吸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自主研发主要集中在技术型和非技术型行业,但一般技术型行业的自主研发不明显。

在购买国内技术方面,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影响显著,说明我国这四个行业的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食品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是靠自主研发提高的技术水平,具有自己的特色。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则具有比较特殊的含义,对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来说,其除了以外,其他技术投资影响都是比较显著的。

因此,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大体给中国行业技术发展作一个总体评价。①有55.6%的行业技术需要改造,改造后的技术对行业收益影响显著,其中亟待改造的占22.2%,急需改造的占27.8%,有待改造的占5.6%。②中国有55.6%以上的行业技术落后于国际水平,这个比例与需要进行技术改造的行业比例一致。③中国有77.8%的行业重视自主创新,其中55.6%的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说明近些年我国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逐步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变。④国内有44.4%的行业技术已经在一些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国内技术交流和产学研转化取得了一定成果。

同时,以技术投资的第一个偏好为依据所做的行业技术属性分类反映了各个行业技术发展的成熟程度,而在实证研究中发现,我国行业的技术投资偏好出现两极分化,即对技术发展非常成熟和技术发展不成熟的行业投资热情显著,而对相对成熟的一般技术型行业反应迟钝,这一点将非常不利于我国行业技术的均衡提高,很可能在未来某一时期出现弱势行业。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技术投资与技术发展程度呈负相关更利于技术进步,所以我们的产业政策应该有纠正技术投资偏好的考虑。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总体来说,本文针对技术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平进行的研究,与以往文献对技术创新方式和技术增长的研究有本质的区别。更为确切地说,本研究是从技术创新方式和技术投资促进技术增长的反面进行的,其目的是完成对技术所处发展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技术内部不同技术水平的不同维度上的测量,进而确定不同行业所处的技术发展阶段和中国各个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水平。

处于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的行业对技术投资的热情是不同的,这是本文针对行业技术创新投资所提出的第一个偏好。在同一行业内部,不同技术水平的生产者对技术创新方式有着不同的选择偏好,将利于我们对生产者进行技术水平的测量,不同技术投资带来的效果反映了其技术水平。根据我国1996-2006年间18个代表行业的技术投资数据所做的经验研究表明,我国行业技术发展程度呈现两头大中间小形状,技术发展程度处于中间水平的行业较少,这说明我国行业技术的积累水平很低,尤其是对近一两百年来工业技术的积累远远不够。非常传统和行业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相对前沿的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结论符合中国行业技术发展的实际。但在所研究的行业中,有55.6%的行业技术需要改造,说明我国大部分行业的技术还比较落后,虽然有77.8%的行业都在进行自主创新,并且其中44.4%的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技术研发到技术改造仍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同时,我国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成果说明近些年我国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逐步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表明了我国企业存在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我国有一半以上的行业技术还低于国际水平,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技术交流和产学研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上述结论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如果我们的政策是为了促进某一行业的技术发展,我们最先需要确定的就是这一行业属于什么样的技术发展阶段。如果这一行业已经处于技术发展非常成熟阶段,再利用财政倾斜来扶持这一行业是非常低效的,原因在于这一行业严重缺乏对技术投资的激励。许多时候,用于促进传统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的绩效并不明显就是由于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导致的。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一旦一个行业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如果市场是开放的,无论过去对这一行业技术的积累多么薄弱,再对这一行业进行技术投资都是不必要的,因为,此时在这个领域内技术创新的空间已经很小,投资的回报率极低,即便我们用政策支持,生产者也不会对技术投资感兴趣,激励不足的政策必然导致绩效低下。

第二,我国行业的技术投资出现了两极分化,即对技术发展非常成熟和技术发展不成熟的行业投资热情显著,而对相当成熟的一般技术型行业反应迟钝,这一点将非常不利于我国行业技术的均衡提高,很可能在未来某一时期出现弱势行业。从历史角度看,现在之所以出现对技术发展非常成熟行业技术投资的偏好说明过去我国在这些行业技术方面的积累不足,而在过去的某一段时间,这一行业技术发展程度可能正处于中间阶段,正是由于当时的投资不足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如果我们现在仍不注意对中间发展程度的行业技术进行必要的投资,将很可能在未来某一时期,当现在这些中间发展程度的技术变成非常成熟的技术时,我们又不得不回过头来加大对它们的投资,这是非常低效的做法。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技术投资与技术发展程度呈负相关更利于技术进步,所以我们制定的产业政策应该有纠正技术投资偏好的考虑。如果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行业间对技术投资的偏好偏离了技术投资与技术发展程度的最优关系,那么,此时利用政策调节偏好进行技术投资效率的改进将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我们的产业政策在一些时候存在着这样的错觉,即认为只要我们重点扶持某一行业,这一行业的技术肯定就会有所提高,而忽略了政策本身的效率和行业技术本身的属性。长期以来,我们将产业政策向传统行业倾斜,目的在于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这些行业关心的不足,以平衡对新兴行业过度投资,盲目追求先进技术造成投资的浪费。但这些政策的效率如何,我们将很难发现。因此,我们就在制定政策的一开始,必须了解这一行业的技术属性和技术水平,进而制定高效规范的产业扶持或限制政策。

第四,对于那些技术发展非常成熟的行业来说,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可能比技术要素更重要。这时候,产品竞争的焦点可能就会转移到资源上来,相对丰富的资源并一定是件好事,资源诅咒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资源丰富有可能成为该行业技术进步的障碍,提高相对丰富资源的获得性约束对促进该行业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注释:

①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技术本身的两大属性进行的,一是行业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新兴技术还是成熟技术;二是同一技术阶段内部存在不同的技术水平。技术发展阶段决定了生产者对技术投资的基本偏好,而技术水平则决定生产者将技术投资用于何种方式改良技术。因此,技术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是两个不同维度上的概念。另外,本文所提到的产品或行业的技术属性是就产品或行业所处的技术发展阶段而言的,与技术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②当然,由于市场发育程度、市场进入障碍等方面的差距会导致某些较为特殊的产品或行业间的利润差别比较显著。因此,本文在选取行业数据时,主要以市场发育比较成熟、进入障碍较小的一般性行业为研究对象,尽量减少由于行业自身属性之间的差别导致的理论误差。

③这里所提到的“长尾理论”不同于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安氏理论阐述主要是由于销售渠道的变革,生产者开始关注原来看似不重要的消费者的需求,将“冷门”变成“热门”,以致引发“长尾”效应。本文所提到的长尾理论则具有特点的含义,旨在说明不同技术水平上的产品价格、生产者数量和销售之间的关系。

④这种假设有两个理论依据。(1)根据微观经济学供求原理,很容易抽象出来这么一个结论,即随着产品价格的上升,需求量是下降的,如果将这一原理用于分析某一个行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时,随着产品价格的上升,销售量就会是急剧下降的,需求曲线的横轴只是对需求量的抽象描述,而实际上价格对销售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处于每个价格单元上的消费者的数量是有巨大差别的。(2)对于同一类或同一行业的产品来说,其技术水平与价格大致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将技术水平按其价格差异分类,与价格一样反映在纵轴上。

⑤技术水平是指对应于价格的不同技术等级。

⑥这里所说的技术水平是国际范围内的,行业的研究对象以一个国家为标准,得出的结论也是国家层面上的,即中国这些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何种技术水平。

标签:;  ;  ;  

技术水平与技术利润贡献的实证研究_消费者偏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