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支撑。整合,就是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体味言外之意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常常对诗歌的意境极尽描述之能事,然而学生仍然无法真正走进作者创作的空间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这时我们把诗情画意加工成课件,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配画朗读、配画音乐,那悦耳的音乐、流动的画面、质感的语调定会使学生怦然心动,使每一首诗歌作者所创设的意境通过音乐、画面、朗读传递到学生心灵的深处。
比如,在《观沧海》一诗的教学中,我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有一座兀立于海边的孤山,全副武装的曹操傲立于山顶,身后是无边的萧萧落木。随着沙沙的风声,眼前的大海波涛汹涌,卷起千堆雪。海天相接的地方,日正升,星正落。大海博大的气势,曹操登高远眺的高大形象,无不令人心动。诗中曹操以大海自比的象征意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博大的胸怀都一一定格在学生心中,震撼着学生的灵魂,让他们体会到历史英雄的情怀。随之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伴着浑厚的男中音,学生走进了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走出画面,走出音乐,回望历史,今人再一次体会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无奈与现实,加深了对现实生活意蕴的理解,潜化了淡泊名利的意识。诗歌的意境和诗情对学生品格的熏陶在此都得到了无声的升华,无尽的言外之意源源而来。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释疑解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例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学生难于理解父亲的四次背影,而这一内容恰恰是课文的重难点,于是我就采用动画的形式再现了四次背影出现的情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学生看到这四段简短的动画,就基本能概括出这四次背影的内容,学生无不为之而感到兴奋。这样也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重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运用多媒体,简化教学程序,形象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直观、形象,将许多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以其手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简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读自读课《月亮上的足迹》时,安排了一课时。文章中有许多关于人类登月的知识,对于飞船上天的全过程,如果只是靠老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每一个环节是什么样的,很抽象、难懂,并且学生积极性不高,费时、费功,还不见效。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阿波罗11号”飞船上天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图片形式,每到一个过程时,配上形象的图片,老师只要做简单讲解。这样学生读起来很有兴致,很快就能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落实得很轻松。
四、活用多媒体,激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传媒的发达,我们传统的言语、体态表达等手段对学生的感觉器官的刺激减弱了,适当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媒体,特别是音像教材,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再现生活画面,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对生活回忆的波澜,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提高作文的教学效果。
如作文《爱我,我爱》,揭示题目后,投影幻灯片一:爸爸坐在“我”床边,一手给“我”递水果,一手拿着《365夜》给“我”讲故事,让学生明白这是讲“爸爸爱我”。投影二:“我”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一边做着功课,一边等着爸爸回家,让学生明确这是“我”爱爸爸。两幅合在一起可反映“爸爸爱我,我爱爸爸”的中心思想。再如半命题作文“这件事”,首先要在头脑中选择一件事,然后想想这件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再确定该补上什么。但学生面对题目常常无从下手,觉得身边的事多,又觉得上不了文,不知道选哪件事来写好,这时,学生最需要的是有人帮助确定题材。老师抓住这一时机,播放一组录像,用社会上、学校中、家庭里发生的小事来引发,使学生体会到可从社会、学校、家庭的广阔空间来选材,拓宽了选材的思路,从而减少了选材的难度。
总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对于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
论文作者:苏国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0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形象论文; 多媒体论文; 爸爸论文; 这一论文; 画面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