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祥 何盼 陈杰 史玉生
句容市人民医院 江苏 句容 2124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患者一共有30例,对3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有腹部疼痛、发热以及血便等。5例病人在一个月以内死亡。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对其主要采取临床CT进行诊断,以及采取抗凝以及手术治疗,使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临床特点;预后
AMVT(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是造成肠缺血的少见因素,这种疾病的预后要比肠系膜动脉栓塞相对较好,根据相关临床统计数据表明[1],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死亡率为30%,然而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死亡率在50%-90%。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因为初期诊断以及抗凝治疗,使其死亡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本文笔者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患者一共有3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患者一共有30例,当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0-71岁,平均年龄为53.2±4.6岁。
1.2临床方法
对病人的相关入院资料给予详细记录,其中包括有症状、检查、性别、年龄以及疗法等,并且根据不同发病时间以及血栓部位给予分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两样本率比较都使用X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点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病人的临床表现包括有腹部疼痛、发热、腹胀、呕吐以及血便。30例病人全部出现一定程度的腹部疼痛,28例病人腹胀较为明显,肠鸣音减弱或者完全消失,9例患者出现发热,呕吐一共有9例,血便一共有7例。大部分病人伴有心动过速和脱水。
2.2临床检查结果
临床CT诊断应用率为94.5%,超声临床诊断应用率为33.2%,核磁共振成像临床诊断应用率为11.2%,血管造影诊断应用率为的5.5%。其中,增强CT扫描是应用最多的临床检查方式,临床确诊率为94.2%,当中包括有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血栓、肠道水肿以及积气等。血管造影的确诊率为100%,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确诊率为100%,其中最低的就是超声诊断,其临床确诊率为32.1%。
2.3临床疗法
18例病人采取单一抗凝治疗,1例病人死亡急性心梗。12例病人采取临床手术进行治疗,4例病人死亡,当中1例死于全小肠坏死。3例病人死于手术以后多个脏器功能衰竭。30例病人确定诊断以后采取初始剂量肝素一万U静脉泵入,维持活化部分APTT(凝血酶时间)在正常值的2.0-2.5倍,在临床手术之前和以后持续输注。在临床手术过程当中仔细探查9例病人腹腔渗液为淡血性,1例属于暗红色陈旧性渗液。肠管坏死20-180厘米。9例病人采取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其余3例病人采取坏死肠管切除。
2.4发病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根据发病时间分为发病<3天组和发病≥3天组,两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发病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组别 n 手术治疗(n/%)住院时间(d)30天死亡率(n/%)
发病<3天组9 7(77.8) 21.7±6.2 4(44.4)
发病≥3天组215(23.8) 20.8±4.91(4.8)*
注:与发病<3天组对比,*P<0.05。
2.5血栓数量对预后的影响
根据血栓部位包括单个部位血栓组以及多个部位血栓组,前者治疗明显要比后者多(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血栓数量对预后的影响
组别 n 手术治疗(n/%)住院时间(d)30天死亡率(n/%)
单部血栓组149(64.3) 21.2±5.6 3(33.3)
多部血栓组163(18.8) 22.4±5.3 2(12.5)*
注:与单部血栓组对比,*P<0.05。
2.6跟踪随访
非临床手术病人跟踪随访六个月,手术病人平均随访45个月,全部采取口服抗凝治疗,保持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化)1.5-2.5。非高凝体质病人抗凝6个月,高凝体质病人终身抗凝,没有出现1例复发以及死亡。
3讨论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在临床当中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定位模糊的腹部疼痛、呕吐以及恶心,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是造成死亡率最为主要的因素,立即采取抗凝治疗可以对肠管活力给予保护,使死亡率以及发病率明显减少[2]。
在一些临床医师的意识当中,腹膜刺激症状属于透壁性梗死,需要马上实施手术治疗。本文一共有9例病人发生腹膜刺激症状,可是有1例病人没有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而是采取抗凝治疗,肠缺血表现全部消失。经过抗凝治疗以后,小肠缺血存在转归的可能性,当病人发生休克或者脓毒血症症状的时候,必须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对于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预后至关重要,其临床症状和肠系膜动脉栓塞相类似,可是病程演变存在差异。对于不明诱因腹部疼痛和腹腔渗液的病人,检查身体和腹部疼痛性质不符,应该采取腹部增强CT扫描检查,以及采取渐进式的诊断,特殊情况的时候需要再一次进行CT扫描。
根据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3],抗凝治疗能够使病人生存率明显提高,使复发率明显降低,使肠坏死存在一个可逆的过程。采取CT可以立即诊断,使大量病人采取抗凝治疗,以免出现肠坏死,和文本临床试验结果相一致。
总而言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对其主要采取临床CT进行诊断,以及采取抗凝以及手术治疗,使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荫槐,何三光,段志泉.现代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中国医科大学报,2012,31(4):314-315.
[2]王梦华,王子宣,王文波.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八例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2(4):660.
[3]谢文涛,査斌山,朱化刚.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J].安徽医药,2013,24(2):153.
论文作者:邹祥 何盼 陈杰 史玉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肠系膜论文; 病人论文; 血栓论文; 死亡率论文; 率为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腹部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