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实践论文_郭义

基于信息化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实践论文_郭义

郭义(安徽省阜阳工业经济学校 安徽省 阜阳市 236500)

摘要: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时间及参与教学的师生,让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个性和可操作性,减轻了学习过程的压力,增加了教学质量的难度,对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融合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107-01

随着职业教育的鼎新深化,基于信息化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不仅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理念变革,而且已经成为各职业学校正在深入推进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原有专业课授课大纲、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课堂评价等进行新的调整与规划,体现创新模式的改革。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更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作用,采用线上、线下与岗位相结合的“产教融合”方式,使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合理地融为一体,真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通、互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综合素养。

一、创新理念—国内外信息化建设概述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后来,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Kenneth Green主持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The Campus Communicating Project”,才出现最早的数字校园概念,在这之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概念被全世界的人们广泛接受。

90年代初,国内很多高校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从时间上已经落后欧美国家的高校十到二十多年。在高校的的教育教学研究、科技创新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等各个方面开始大量应用信息化技术。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环境设施比较薄弱,共建共享资源的能力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创新研究教学比较缺乏。在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把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 水平作为检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标。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当前,我国现有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还停留在纯视频式的慕课、微课,在线练习、在线测评、在线社区等, "智慧信息化技术"含量的新技术创新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挖掘。

二、创新理论—构建信息化下“多核多驱”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

构建从“建设”到“应用”为核心、“传统教学”到“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思路,创新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驱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学生自主、教师主导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平衡”,解决 “冷、弱”问题,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接地气”,达到职业教育企业用人需求培养目标。

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灵活,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充分体现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学、如何学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导学能力。

三、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校企联合,深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推进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的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更是职业教育教学层面坚持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强化教学、科研、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真实场景教学、虚拟模拟教学、真实项目教学、实际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实训实践过程中学习的比重,强化以德育教育为目标的实训实践考核评价标准。校企融合下专业建设的改革创新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让企业的骨干专业技术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与规划,学校与企业共同研讨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授课内容和教学手段等,紧密地将企业市场需求与学校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零接轨。

四、创新机制—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2015年7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到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并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产教深度融合是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构建校企双赢的产教融合机制,在 “产教融合”实践层面,从抓调查研究做起,进而抓组织建设、抓协议签订、抓专业建设、抓教学改革、抓企业职工培训,构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运行机制,解决了过去企业浮于表面,自娱自乐,难以长久,合作双方难以在利益和协调上达成一致。通过融合机制的建设,有效权衡校企利益,实现共赢,有效破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难题,体现机制创新。

汲取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发挥智慧校园建设的引领创新,营造智慧化教学环境,改变从“建设”到“应用”为核心 、以“传统教学”到“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思路,创新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驱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学生自主、教师主导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白景永.国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与借鉴[J].科教导刊,2017-12-30.

[2]洪山.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

[3]郭荣.基于SNMP的图书馆网络设备监控与管理[J].电子世界,2014-07-01.

[4]王斌.培养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5-02-01.

论文作者:郭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基于信息化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实践论文_郭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