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炎黄联合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10000
摘要: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近些年来,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尽可能的保护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现代社会发展中伴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绿色建筑设计采取了多种手段降低建筑物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尽最大的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经济”
关键词:绿色建筑;改善环节
引言
目前已有研究人员分析了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分析了绿色建筑节能的环境效益分析,但实际上大量的绿色建筑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改善室内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综合设计初衷有待进一步研究。
1现阶段我国建筑业的能耗现状情况
现在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是气候条件相似发达国家他们2倍左右,而且室内热环境相对较差。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建筑能耗约8.14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9.12%。城镇居住建筑能耗3.01亿吨标准煤,农村建筑能耗1.87亿吨标准煤。2014年,全国建筑总面积达到605亿平方米。资源利用率不计较低,能源浪更加费突出和严重。建筑能耗形势严峻,加大节能建筑的开发力度与增加节能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让建筑实现低能耗运行,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效降低我国能源消耗,最终也能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2阻碍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原因
建筑业是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大户,传统的建筑业生产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理解,在绿色发展的今天,建筑业的绿色进出总是进展缓慢。而绿色建筑能在生命周期内产生良好的外部收益,而投资者能获得全部的外部收益,就产生了经济外部性,也就是经济外部性的生产是由生产者的内部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出现了差距。由于市场只能反映投资者的内部收益或内部成本,因此只有投资者的内部成本与收益决定产量,无法保证收益最大,就出现“市场失灵”。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干预。
主要原因包括:(1)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由于投资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低,效率底下,市场失灵。(2)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标准还有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整合全国绿色建筑标准,提高在群众中的认知度。(3)规模较小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表现为家庭化的继承模式和独裁型的决策方式,较小的经营规模和单一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4)政府激励政策不足,由于我国接触绿色建筑较晚,许多法规政策不健全,针对绿色建筑激励不完善,依靠市场调节。
3强制度的完善
3.1政策导向
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政府应在宏观调控上下功夫。采取强制性政策,通过强制执行法律、行业标准和规范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目标明确,可以直接管控投资者,效果明显。
3.2经济刺激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减免税收,来刺激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性等。
3.3加大绿色建筑宣传由于对绿色建筑认知度较低,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低,大家对绿色建筑认知度不高,同时绿色建筑价格较贵,政府应该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搞好宣传工作。
3.4市场干预
由于绿色建筑的不经济性,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致使市场失灵,政府应该首先解决外部效应问题,通过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消除外部不经济,使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4绿色建筑环境效益评价以及绿色技术应用
4.1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析可以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室内环境改善五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具体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室内环境改善效益。在计算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时,应从建筑的全寿命期来考虑。考虑到由于节能、节水、节材、绿化、交通改善等手段直接或间接的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故这部分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转换为全寿命期内相对于基准建筑的碳减排效益。而室内环境改善方面的环境效益却不容易量化,在研究中,通过实测室内物理环境参数以及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从而获取绿色建筑室内环境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统计用户对环境的主观感觉以及满意率,由此得出绿色建筑在室内环境改善方面的环境效益评价指标。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将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归纳为碳减排效益和室内环境改善效益两个方向。如图1所示。
图1绿色建筑环境效益分析思路
4.2墙体的节能设计
墙体保温一般都是使用多层窗户及厚重的砖墙创建,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降低热量的消失。目前都是使用小导热系数和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材料,利用合理墙体构造,从而有效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并且还能够减少墙体的厚度,从而提高建筑的有效面积。想要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节能和绿色,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朝向、自然资源、绿化和遮阳等,进而采用绿色节能设备,实现隔热以及保温作用。墙体绿色节能包含内部、中部以及外部等。表1为墙体保温技术的对比结果。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提高保温和隔热的能力,确保室内的环境与气候具备稳定性,以此作为基础。冬天在采暖的过程中有效降低热量流失,减少采暖所带来的消耗。夏天室外的温度相比高于室内,可以减少空调所带来的能源消耗。
4.3屋顶的节能设计
其一,倒置式保温层面。此种方式就是在防水层上面创建保温层,能够屏蔽和防护防水层,温度的变化不会受到阳光及气候的影响,并且也不会出现外界机械损伤。其构造主要为从下到上为结构层、找坡找平层、卷材防水层、保温层、水泥沙浆找平层和保护层,具体做法为:在防水层中直接铺设保温板,在纤维织物中铺设卵石和天然石块,将其作为保护层。施工较为简单,并且耐用、便于维护。第二,种植屋面。此种节能方式需要在屋面的防水层当中铺设土,锯末,还可以种植一些植物,以此来起到隔热的作用,借助于植物的光学作用实现隔热的目的,将热能进一步转换,变为生物能。同时还借助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散射量提高,后通过植物培植的基质热惰性及热阻降低内表面平均振幅及温度。图1为种植屋面的构造。
4.4在建筑中设计应用太阳能
在绿色建筑中,通过综合评比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方案,可以在实际中针对绿色建筑实际情况,优化设计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利用绿色建筑节能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综合使用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如果绿色建筑中具有充足的阳光,或者在顶楼及其他位置实现太阳能收集装置的设置,从而有效使用自然界资源,是太阳能能够朝着电能进行转换。之后使电能在水加热中使用,太阳能的使用能够降低对家用电能的消耗,发挥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效益。
结束语
在高能耗以及环境恶化的今天,能源面临严重枯竭,为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恢复地球碧水蓝天,降耗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提升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是世界建筑发展总的方向和趋势。尤其对我们国家来讲,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经济效益的绿色建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白冬梅.基于能值的绿色建筑成本与效益评价研究[J].住宅产业,2017(08):68-71.
[2]赵红.成本效益视角下绿色建筑建设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子测试,2017(16):56-57.
[3]马培尧.碳排放视角下绿色建筑环境效益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 2017.
[4]冯嘉.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 (05):13.
[5]纪元明.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与市场前景[J].低碳世界,2017(15): 258-259.
论文作者:耿蕊,杨万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建筑论文; 效益论文; 环境论文; 节能论文; 墙体论文; 防水层论文; 经济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