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

张喜武[1]2003年在《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内外关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和宏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两个方面。论文在总结目前已有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兴的大型能源基地——神东煤炭责任有限公司的实际,系统研究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等问题,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神东矿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3)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研究 (4)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研究 (5)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研究 本文在利用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十年来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 论文在分析评述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保障系统的概念,并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初步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能力增长的保障系统。 2) 论文在分析和研究神东矿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神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 3) 根据神华集团中长期发展目标,研究提出了神东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实现该战略的途径与措施。 4) 系统总结了神东矿区近年来技术创新的成果,结合矿区实际,从开拓开采方案的调整、工作面开采参数选择及设备选型优化、矿井生产工艺改革和河东矿区开发建设规划等方面研究提出了确保神东发展目标实现的技术措施,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 5) 根据国内外矿山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结合近年来神东矿区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从矿区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和手段等 叁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 。6)根据神东矿区所处地域的特点,提出了神东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环境 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对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从 减少井下出肝量、井下粉尘治理、井下废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了矿山洁 净开采技术,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

程艳[2]2016年在《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4年上半年起,煤炭市场持续低迷,进入2016年,政府陆续颁布专项配套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当前的宏观环境迫使煤炭企业重新思考黄金十年中依靠增加投资、扩大产能、提高产量的发展模式,转而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优势资源获得及利用从根本上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创新已有的发展路径,提升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目的,理论界提出以绿色创新发展模式取代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绩效的“叁赢”目标。但是由于绿色创新绩效的显现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需要内外有效协同迅速转化外部资源为内部优势,形成协同绿色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实现,摆脱目前的困境。作为一个前沿性的研究领域,对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的研究缺乏系统的分析,为了揭开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研究的黑箱,本文将系统解决以下问题: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是否对煤炭企业创新绩效有重要作用?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的作用发挥又受什么要素影响?是什么机制驱动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是沿着怎样的发展路径进行的?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过程又是如何演化的?应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促进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阐述将为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的研究提供一完整、动态的研究框架,从理论上解决煤炭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问题。首先,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建立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影响要素——构成维度——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力图解决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为何形成、如何构成、效果怎样的问题。首先使用SSIP过程聚焦法确定了市场导向、政策导向、战略导向、企业文化、技术水平5个影响要素,其次通过文献研究、企业调研实证检验了上述要素对协同绿色创新能力、协同绿色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并在分析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的两个构成维度——协同能力与绿色创新能力的相互关系上,验证其互动机制以及基于煤炭企业实际调研数据探索得出影响要素中市场导向与战略导向、政策导向与战略导向、市场导向与企业文化、政策导向与企业文化、市场导向与技术水平、政策导向与技术水平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使对于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的研究更符合煤炭企业所属行业实际。研究框架的搭建与实证检验,不仅证实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同时也为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关键要素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以及实证依据。其次,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以及能力本身的动态性特征,运用自组织、生物学等理论、方法对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协同绿色创新能力实证分析框架以及相应的自组织理论,对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及其关联机理、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内生性、外生性路径各自的优点以及适用条件进行了阐述,并依据煤炭企业的行业特点、当前特定的宏观环境以及绿色创新能力与协同能力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得出内外动力耦合路径对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适应性和促进作用。最后,本文基于生物学进化理论对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演化过程进行了逻辑推演。由于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各个阶段提升的重点、方式方法迥异,是一个“秩序跃迁”的演化过程,因此对其内在基因、演化过程的阐述和分析可以揭示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方向,依据能力提升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本文在特定的能力管理原则基础上最终提出了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具体管理举措,使上述研究落实到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当中。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上述研究内容的探索不仅仅构建了完整的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分析体系,深入探究煤炭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绿色创新能力发展的多元性提供了理论支持;还在于将煤炭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更加符合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的复杂性特征,避免其在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过程中,产生基于静态能力研究所形成的“能力刚性”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不但使用了传统关系研究所常用的结构方程方法,同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的发展阶段、能力提升基础、提升路径进行分析,揭示其非线性运行机制,继而用生物学隐喻方法揭示对于能力提升最为重要的内生因素——惯例的变异、选择、保留过程,反映了协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演化过程的本质特征,将对能力演化的动力、要素、路径的研究推向了更为本质、深入的领域。在经济转型期的特殊背景下,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规制加强的客观条件,煤炭企业应如何结合自身优势、行业特点来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尽快走出困境是煤炭企业经营者关注的重心,因此本文对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的研究,对解决煤炭企业脱困的思路、方法、评价机制问题,为加快绿色创新的价值转化,以及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实施路径。

姚晓军[3]2008年在《煤炭开发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们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承载力评价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国内煤炭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理论及方法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于煤炭开发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评价因子和评价指标体系均亟待深入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1)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生态脆弱以及煤炭开发区域环境影响的特点,提出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煤炭开发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2)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承载力理论、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煤炭开发区域环境影响的特征,构建了适用于煤炭开发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的模型,提出了采用承压度(CCPS)来描述特定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水平,承压度用压力指数(CCP)、承载指数(CCS)的比值来表征。(3)依据构建的评价模型,构建了煤炭开发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叁级,一级为承压度,二级为承载指数、压力指数,叁级为生态系统弹性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给出了指标的量化方法。(4)以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过渡带为研究区域,确定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分值和权重,对研究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承压度为59.20,分级为中压水平;说明研究区域生态承载力为中等,可在保护条件下发展。压力指数为34.33,分级为中压,表明压力主要来自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以及固废排放压力。承载指数为57.99,属中等承载,表明区域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自我恢复能力也比较低,水资源和环境要素承载力较小,矿区资源的开发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在矿区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的治理,实现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5)通过研究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评价结果,提出了增强煤炭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和措施: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等。

张洁[4]2014年在《神东煤炭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都处于低谷期,我国煤炭市场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深入探讨神东煤炭集团作为我国大型煤炭基地的未来战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PEST分析、五力竞争模型以及SWOT分析,深入研究了神东煤炭集团内外部的竞争环境和优劣势,提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方向:(1)整合煤炭资源,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竞争力;(2)适应国家及行业的产业政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3)继续发挥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优势,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增强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为了确保战略得以充分实施,论文提出了(1)推进生产工艺创新、(2)优化业务流程、(3)创新信息化技术、(4)提升企业文化、(5)强化组织保障、(6)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等六大方面的保障措施。论文对神东煤炭集团的战略发展给出了比较全面的、具有借鉴意义的探索。

王金力[5]2001年在《现代化集约型矿区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现代化集约型企业的运营、管理及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管理观念及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地探讨了现代化集约型矿区的管理模式及其变革,剖析了如何建立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战略、营销策略、决策方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并提出神东矿区改革与发展战略。详细分析结合责任成本,改进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给出神东矿区的科学管理模式,并对神华集团榆家梁煤矿管理模式进行了透析。本文还对煤炭工业多种经营发展模式及其趋势作了研究,并探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矿区。

郁钟铭[6]2012年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煤炭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以资源利用为基础的自然、人口、经济复杂大系统,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和保证。本论文在详细研究了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全面总结迄今为止该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及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将煤炭资源、经济、人口、环境等放在一个大系统中进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分析研究,建立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系统动力学模型,为论文后续研究框定出明确的主题范围,从而提高了课题研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煤炭工业生产与自然资源、人口的内部结构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社会行为和过程、环境的仿真实验,编写DYNAMO方程,对煤炭工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了多方案的预测描述,考查技术—经济参数的变化、政策因素的介入或变化对系统行为的影响。深入系统的研究了随煤矿的具体地域、资源条件、环境条件、人口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改变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从“总量增长主导型”向“结构优化主导型”转变,发展以煤为基础,煤与非煤产业并重的多元化新型产业结构,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其它行业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提供借鉴。本论文将所建立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于贵州省省域煤炭工业,利用计算机软件Vensim对此模型的参数估计、敏感性因素、未来煤炭工业系统利用演化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模拟,在完成对实证案例发展过程动态分析的同时,使评价理论和方法得到应用性检验。通过各子系统主要指标的模拟仿真结果对贵州省煤炭工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贵州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我国省域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徐蓝[7]2013年在《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矿区是指那些依赖于矿产资源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具有社会功能的经济与行政社区。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但由于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特定的矿区都是暂时的,任何一种矿业都有“开发——兴盛——萎缩——报废”的历史过程,因此矿区也会遵循这种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一般规律。目前,相当数量的矿区已经步入资源递减甚至枯竭阶段,而且其衰退或增长的相对停滞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此类矿区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首先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矿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业结构优化理论进行简要介绍,为后面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再次,本文构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框架,将其分为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持续性和协调性进行分析。接着,本文从矿区系统发展水平和系统协调性两方面入手,以矿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为评价对象,构建起包含18个指标在内的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论文选取BP神经网络为综合评价模型,以郴州市宜章县煤矿矿区为研究对象进行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根据实证分析得出,宜章县矿区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或初级可持续发展阶段。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宜章矿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本文从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城镇化建设、产权制度改革、技术和人才积累等方面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焦英博[8]2018年在《煤炭矿区生态建设政府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煤炭资源是我国基础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早期的煤炭资源开发,无论从是从矿区勘探、开采、矿区退役等各环节,都没有重视环境污染和生态建设问题,导致煤炭开采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生态重建压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社会各界同各级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煤炭开采中的生态建设途径和措施。由于煤炭矿区生态建设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亟需从企业责任、社会参与及政府规制等各角度研究煤炭矿区生态建设问题。本研究梳理了煤炭矿区生态建设政府规制的相关理论,从信息不对称、激励相容和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分析了煤炭矿区生态建设过程中政府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多重多层委托代理下政府规制方和被规制的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上政府规制都存在政府难以控制煤炭开发企业的问题,这是导致政府规制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同时,本研究认为,煤炭资源开发的不同阶段,政府规制的措施和重点应有所不同。在煤炭资源开发规划阶段,政府规制的核心任务是对企业的资质及其开发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以确保企业进入规则范畴后能够有效地实现生态建设。在煤炭资源开发和生产阶段,围绕生态建设所涉及的大气污染、地表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政府各部门都应参与到煤炭矿区的生态建设过程。煤炭矿区进入退役阶段后,土地复垦和再开发利用、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规制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本研究以P、Y两市煤炭矿区生态建设过程中政府规制态势为案例,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了两市煤炭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矿山环境治理保证基金、煤炭资源开发过程对环境造成的主要污染以及当地政府相关政策等内容,评估了政府规制的绩效。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了P、Y两市煤炭矿区的生态建设主要负责人和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水利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等相关人员。研究结果显示,当前煤炭矿区生态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是以监管为主,企业是最重要的生态建设主体。在当前生态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煤炭矿区生态建设的效果主要依赖企业,同时企业面临被多头环境管理部门管辖的局面,承受着大量的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本研究认为,在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承担更多的职能,服务生态建设的总体大局,促进生态治理收益的货币化和多元化。未来的煤炭矿区生态建设收益的市场化,也能够一定程度提高企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煤炭矿区的生态治理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制度保障。为了解决煤炭矿区生态建设政府规制中的问题,本研究从项目管理角度出发,基于项目管理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构建煤炭矿区生态治理办公室的构想。在该模式下,国家和地方能够实现高效的垂直管理,通过建立资源池、统一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和制定明确的赏罚规则,不仅能为企业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也可为企业生态建设的收益实现提供政策支持和依据,从而能够整合煤炭矿区生态建设的多元力量,推进煤炭矿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李崇茂[9]2018年在《煤炭资源开采系统与水资源生态系统健康度评价与协同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与煤炭资源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对于保障国家安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定时期内,中国的能源结构基础仍然是煤炭。而煤炭资源的开发活动,必然对矿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煤炭开发区域的水资源也对生产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现有的学术研究中,在能源环境政策领域,偏重煤炭资源开采和利用造成的水资源环境破坏和污染;在矿业工程和安全生产领域,多集中在水灾水害给煤炭资源开采带来的危害和破坏。目前,无论从社会认知层面、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工程实践层面,对于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关系的认识,多从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和水资源生态保护的角度,认为两者是对立和矛盾的关系。本文从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出发,研究重心不再是对煤炭资源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作环境化学机理分析,也不对煤炭开采中水灾水害防治的力学机理、工程技术手段进行详细分析。而是在原有的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和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单向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和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健康度评价和两大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研究。基于现有研究,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和水资源生态保护的现状,借鉴系统学、协同学理论,建立了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健康度和水资源生态系统健康度评价体系;进一步地,提出了“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和水资源生态系统协同”理念,构建了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和水资源生态系统协同测度模型;选取我国最主要的煤炭资源开采区,同时是我国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的内蒙古地区,进行了案例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结果,分析了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和水资源生态系统协同的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1)基于研究需要,界定了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健康度和水资源生态系统健康度的概念,并分析了两大自然资源系统的特征;基于系统学理论,分别分析了煤炭资源开采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水资源对煤炭资源开采系统的影响。(2)从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健康演化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水资源生态系统健康度(Water Resource Ecosystem Health,WRESH)评价体系和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健康度(Coal Resouce Mining System Health,CRMSH)评价体系。在案例分析中,结合相关系统数据,测度了两大系统的健康度,并分析了变化过程与规律。(3)提出了煤炭资源开采系统与水资源生态系统协同理念。包括界定了“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和水资源生态系统协同”的概念,分析了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和水资源生态系统协同的特征,建立了相应的协同度测度模型,并选取内蒙古地区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4)借鉴了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思想和空间计量经济研究中的“经济关联强度”概念,对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和水资源生态系统之间的长期协整状态进行了检验,构建了基于协同理论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关联强度计算模型,并选取内蒙古地区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5)对煤炭资源开采系统与水资源生态系统协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最优系统协同演进状态做了分析。结合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数据和水资源生态系统数据,进行了案例研究。(6)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和实地调研,计算了不同情境下,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产业耗水强度以及总的耗水量。在内蒙古地区2016年的现实情景下和2020年规划情景下,计算该地区煤炭产业耗水总量。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文献1”和“文献2”标准,到2020年,该地区的煤炭采选业的用水需求将远远不能满足。(7)通过梳理当前我国关于煤炭资源开采和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包括法律法规、政府规章、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提出了关于提升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和水资源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以及两者之间协同水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参考。本文认为,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协同开发与保护的核心内涵和思想包括:(1)平等的自然资源属性。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均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平等看待。并非煤炭资源本身破坏水资源生态环境或者水资源本身危害了煤炭资源安全开采,而是煤炭资源开采系统演化中的无序和混乱导致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受人工活动影响后的水资源生态系统也会危害煤炭资源开采活动。(2)共生共存的资源禀赋。我国大部分的煤炭资源赋存于地下,即赋存于地下岩层之间,或者是岩层的组成部分。而一般煤炭资源赋存的区域,有水资源赋存,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甚至有部分的煤炭直接赋存在湖泊和海洋下,我国已经有一部分煤矿在水体下采煤。(3)协同开采与协同保护。从观念和技术上分别创新,改变煤炭资源开采破坏水资源生态系统和水灾水害破坏煤炭资源开采系统的现状。这包括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和共同开发,和水资源保护视角下的煤炭资源开发规划与技术、管理创新等。以上,“煤炭资源开采系统和水资源生态系统健康度与协同度评价”可为我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开采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与政策参考,也丰富了协同学在我国资源协同领域的应用。

敬珠玛[10]2014年在《神华新疆能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煤炭是国家的基础能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煤炭工业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接近叁分之二的一次能源,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煤炭产业能否稳定、健康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较大比例,煤炭资源占全国已探明能源资源总量的87.4%,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中国唯一可以依赖的基础能源。2012年我国原煤产量36.5亿吨,原煤产量列世界第一位。中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比重首次超过半数,达50.2%,创历史最高水平。新疆煤炭资源具有先天战略优势,尤其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推动下,新疆在中国能源安全和能源保障中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本文的研究对象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神华新疆公司)是神华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火力发电、城市供热等产业,是新疆境内最大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本文主要研究神华新疆能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通过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在认真梳理、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基础上,从公司目前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微观环境对公司竞争战略、经营战略两个层面对神华新疆公司的当前发展战略展开深入分析,提出神华新疆能源公司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总结了新疆煤炭产业状况的特点。认为新疆煤炭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可喜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拉动力强劲,煤炭产量激增;产业集中度提高,大基地和大集团建设得到加强;技术改造力度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等几方面。在取得可喜变化的同时,新疆煤炭行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市场供求变化,过剩隐忧加剧;资源保障能力较弱,浪费现象严重;煤矿规模偏小,装备水平较低;安全形势严峻,环境保护任务艰巨;遗留问题较多,企业改革滞后等几方面。因此,实施战略管理是煤炭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2)通过对神华新疆公司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分析,认为公司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结合神新公司自身的优势及劣势,进行SWOT分析得出公司竞争战略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煤炭产品优势逐渐降低,神华新疆公司目前产品不具备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认为公司经营战略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多元化经营遭遇瓶颈。煤电尚未建成大规模项目,下游延伸煤化工产品国内市场不景气。二是优质资源占比较小。高级煤炭资源储量只占公司总体储量的20%,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相对滞后,煤炭资源区域过于集中。在此基础之上,指出神华新疆能源公司可采取的战略是:建设“五型”企业,做强煤炭主业,推进煤电外输、煤炭外运和煤炭化工事业的发展战略。未来公司的发展思路将以煤炭为核心,积极参与铁路、电力、煤化工领域的建设。(3)根据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将神华新疆公司的发展战略分为近、中、远期目标叁个阶段,对神华新疆公司进行重新定位为:在神华集团的领导下,突出煤炭开采转化主业,做好区域性传统煤炭市场开发,积极推进煤炭转化,在五年内使神华新疆公司成为具有国内先进生产和管理水平、占有新疆煤炭市场30%以上的国内一流能源企业;到2020年使神华新疆公司成为具有国际先进生产和管理水平、占有新疆煤炭市场50%,经济效益达到国内行业平均水平的国际一流能源企业。同时指出其公司战略主要为发展战略,并为神华新疆公司的“煤炭、煤电、煤化工”叁大主导产业制定了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神华新疆公司的主要竞争战略为成本领先战略,通过低成本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对职能战略从生产策略、市场营销策略及人力资源策略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是对神华新疆公司在政策、市场两大背景下进行战略优化的一次尝试,对公司在疆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D]. 张喜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3

[2]. 煤炭企业协同绿色创新能力研究[D]. 程艳. 山西财经大学. 2016

[3]. 煤炭开发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研究[D]. 姚晓军. 西北大学. 2008

[4]. 神东煤炭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张洁. 西安科技大学. 2014

[5]. 现代化集约型矿区管理模式研究[D]. 王金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1

[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郁钟铭.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7]. 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徐蓝.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8]. 煤炭矿区生态建设政府规制研究[D]. 焦英博. 华中科技大学. 2018

[9]. 煤炭资源开采系统与水资源生态系统健康度评价与协同关系研究[D]. 李崇茂. 中国矿业大学. 2018

[10]. 神华新疆能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敬珠玛. 石河子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