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胡耕樵

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142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筑水平显著提升。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造价进行预算,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只有提高造价计算的精确性、优化成本控制方法,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文中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成本控制;BIM技术;建设工程;应用

1导言

传统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大多以人的经验为依据,且建设工程具有一次性的特点,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不精细,把控效果差,使建设项目一直具有效率低、耗损重的现象。造成了超工期、超预算等与成本控制分离的现象。BIM是当前海内外学者和建筑行业人士目光的焦点。BIM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一个基于数字化技术和可视化技术集成和管理与建设项目有关信息的方法。采用BIM技术可以建立BIM模型,协助设计方、施工方和业主方直观、全面地理解建设项目的情况。针对预算中出现的错误数据,进行合理的改正,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从而有效调控建筑工程的成本。

2 BIM技术概述

所谓的BIM技术,就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建筑设计技术。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BIM技术容纳了更多的建筑信息,可以形成二维平面图形、三维立体模型等,为建筑师提供预算依据。建筑工程处在持续变化中,工程模型参数也需要进行更改,BIM技术记录了建筑工程的各项数据,优化了建筑工程的技术方案,可以及时调整变化参数,形成高质量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不仅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载体,也是建筑师的重要工作参照。提高设计图纸的水平,不仅能节约建筑成本,更能提高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在应用BIM技术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模型图进行展示,修改结构线条、管路构造方式等等。BIM技术不仅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可视性能,还消除了建筑工程的结构隐患。据相关调查资料,应用BIM技术可以节省企业百分之五以上的投资,我国自2011年引入这一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3传统的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成本管理的方法是以实现对建筑实体计量和计价为基础,在招投标阶段通过同类工程进行估计,造价工程师通过算量软件辅助计算工程量,运用造价软件结合市场和公司情况等要素编制投标书。中标后,承包商成立项目部并初步制定成本计划。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再跟随施工进度不断深入,此阶段实行“量价分离”的控制方法,量主要是针对资源消耗量和工程量的控制,价则注重采购与合同价格;随着工程进展对成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是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通过核算得到成本基础数据,利用网络图对成本、工期、资源优化、挣值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分析优化,通过数据实施成本动态管理。成本考核则在项目竣工结算后,根据成本目标完成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实施奖惩。在传统的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工作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3.1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在传统的管理中,大多先完成项目设计,再进行成本控制,从而预算和结算的过程相距较远,这使整个成本管理过程是被动的、不连贯的,从而导致对成本的预算和控制有限,在结算时容易产生矛盾。

3.2传统的信息管理有限,实时性也不够强

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许多信息的获取速度较慢,在成本管理中缺乏及时的数据依据,容易出现造价不准确等问题,特别是出现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等情况,不能快速实时地修正数据,从而不利于对整体施工工程的成本管理和掌控。

3.3成本信息过多

建筑工程具有建设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管理时,需要划分各个建筑阶段,计算每个建设阶段的成本消耗。建筑工程在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等会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材料成本等。建筑师不仅要对每个阶段的成本消耗进行计算,还要对月份成本消耗、季度成本消耗进行计算。由于成本信息过多,建筑师背负的工作压力较大,很难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3.4成本核算不力

建筑工程建设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物资管理部门、技术部门等需要为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数据。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同,数据提供的精确性会呈现出较大差异。在实际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很多部门提供的数据都不够准确,加大了成本核算的难度。

3.5成本分解困难

有些材料设备不仅可以应用在一个成本项目中,还可以应用在其他成本项目中。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对成本项目进行分解。成本项目的分解难度较大,许多企业和项目部没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对应拆分,致使成本核算经常出现失真问题,损害经济效益。

3.6成本数据复杂

成本花费和物资采购具有延时性,在采购物资时,大都需要花费采购费用,然而在付款之后,材料并不一定入库。除了物资成本数据复杂外,劳务成本数据也非常复杂:一些项目没有对施工人员的工资进行结算;一些项目在进行工资结算之后没有付款。这些成本数据都会对数据收集工作造成影响,使成本核算漏项问题时有出现。

4 BIM在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中应用

图 1建筑工程实施生命周期

4.1施工前

4.1.1招标阶段

建设单位借助于BIM展示可视化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序、资源调配等,用以项目投标,由此可以清晰地知道全部施工进程或办法,展示自己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优势,大大提高投标方案的可读性,确保投标方案的可行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1.2施工准备阶段

造价人员利用BIM构建算量模型,将数据准确输入到系统中,结合模型的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利用BIM检查功能,合理改进项目施工计划,节省工程量计算的时间。在设计阶段采用BIM展现和剖析设计方案,检查设计错误,在进行施工前处理好所有设计问题,保证设计的可实施性,避免返工。

4.2施工阶段

采用BIM和模拟技术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与分析,找出合适的施工方案,改变常出现的边施工边变更的现象,运用BIM的算量功能,合理计算工程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科学的对人工、材料、机械进行组织安排,真正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建设工程,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特点,明确施工流程,建立合理的BIM模型,将其与施工进度有效结合,针对工程中的薄弱部位,进行动态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周期,改变施工单位重进度轻质量,重索赔轻控制的现象。

4.3竣工阶段

竣工结算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事后控制。造价人员利用BIM技术,做好相应的核对工作,保证工程中的各项数据得到合理利用,进行合理的成本结算,并结合竣工阶段的各项数据,针对错误的数据,进行二次核对。同时,BIM模型保证了竣工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避免施工单位利用虚假不实的工程资料,追求额外经济索赔的现象。将BIM运用到工程竣工阶段,能减轻造价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质量。通过建立合理的BIM模型,能够为造价人员提供准确的竣工结算数据,造价人员要结合施工方案与设计方案,详细了解施工的各个细节,不断提升工程中各项核算数据的正确性。从而不断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

5结束语

总之,利用?BIM?技术的动态信息处理和共享在施工阶段可以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通过在料单复核、碰撞检查、设计变更调整、内部多算对比、支付审核等方面的应用,不仅对于提高施工阶段成本管理水平产生有益的推进作用,更影响着成本管理方式,并将长远地影响成本管理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安申.基于BIM的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2]张璞.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3]赵锦设.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1333-1334.

论文作者:胡耕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胡耕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