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何琴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何琴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 621700

【摘要】目的: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6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护理指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呼吸衰竭;应用

急性呼吸衰竭属于能够引起患者生理功能以及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疾病,其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难治疗等特征,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此确保治疗的效果,并促进患者良好的康复[1]。为此,我院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6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6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在23-72岁之间,平均(47.5±24.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在22-73岁之间,平均(47.5±25.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环境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心理状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并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在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每天都需要对患者的路径护理内容进行记录,例如,第1日对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创建护患关系;第2日向患者介绍呼吸衰竭疾病的相关知识、实施心理干预等;第3日,患者开始使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有效抢救,防止患者产生呼吸困难等[2]。(2)密切检测。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相关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患者的动脉血气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加以分析,以此对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呼吸进行确定。观察患者瞳孔对光的意识与反射,以此确定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如果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挣扎或者躁动不安等现象,就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根据医嘱对患者实施相应的镇静剂。同时,对患者的人工气道进行护理,主要是检查气管插管的具体程度、气管导管的固定效果等。(3)评估护理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将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在护理措施完成之后,需要患者或者家属进行确认签字。具体护理措施,需要依照护理路径表进行严格落实。同时,需要严格检查护理路径的具体执行状况,并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相应调整。在患者出院之后,对护理路径进行相应的评估与总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并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t检验,实验样本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相关护理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为(218.6±79.8)h,对照组为(317.8±89.6)h,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4.821,P<0.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的时间为(7.5±2.5)d,对照组为(16.8±8.2)d,观察组入住ICU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数据对比可知,具有明显差异(t=6.326,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为:自发性气胸1例(2.94),肺部感染1例(2.94),尿路感染2例(5.88),肾功能不全1例(2.94),应激性溃疡0例(0.00),并发症发生率为5例(14.71);对照组患者并发发生状况为:自发性气胸2例(5.88),肺部感染5例(14.71),尿路感染4例(11.76),肾功能不全3例(8.82),应激性溃疡2例(5.88),并发症发生率为16例(47.0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X2=23.936,P<0.05)。

3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人性化护理,其不仅使相关护理工作趋向于具体化、系统化,而且具有加强的针对性,主要就是指根据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所存在的差异性,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内容的细化进行详细的记录与说明[3]。在对制定的护理项目进行执行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将护理路径表以及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结合,以此使护理路径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得以保障。同时,护理人员在开展相关护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护理路径表,并对患者的体征状况、病情、并发症等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及饮食干预,以此提高患者治疗过程的依从性,并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提高。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患者住院时间有效缩短,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玉姐,史玲梅,王丽.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流程优化路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5):110-111.

[2]张雪梅,刘莹莹,王彬,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的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19):194-195.

[3]李芳玲,聂稀枝,邓淼.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7,(6):1248-后插1.

论文作者:何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何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