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宗教的存在和发展是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和理性精神不足的结果,但这一观点不能明确解释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信仰宗教现象。当代中国大学生也算是知识层次比较高的群体,并且长期接受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按照一般的逻辑他们是不会接受有神论的。但从最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是呈上升趋势的,即使是在工科类院校,这一情况依然存在。
关键词:高校;宗教;大学生;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客观物质世界,具有客观实在性,否认任何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各种宗教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只不过人们对这种客观精神的命名不同,基督教称为上帝,佛教称为佛,等等。所有信仰宗教者,都是有神论者,不过信仰的神不同罢了。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对于陈旧的、封建的内容嗤之以鼻,但有时又企图借助“神明”来满足自身的侥幸心理;当前信息来源复杂繁多,很多学生会受到网络上其他思潮或思想的影响,对于宗教的一知半解或好奇也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理性上的无神与行为上的宗教信仰,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因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个人信仰问题,也是关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培养、树立和巩固问题,是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问题。
在这里面,为了不脱离主题,我们只谈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灾难和危机可以使人心因恐惧而朝一个方向发展,却不能直接形成整体的思维,并且,在恐惧和贪婪的作用下,人的价值观也有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必须有另一个领域来专门承担起使人心凝聚的作用,这个领域就是信仰。于是,很多“走投无路”的人们,就会将自己的信仰寄托于神明或者宗教,祈求其以带来心灵的慰藉。有一部分学生试图借助“神明”的力量,来保佑自己通过考试、顺利毕业等。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问卷发放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发放纸质版调查表,由学生填写,共限定填写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后对填写内容进行数据分析。
二、社会调查结果及成因
(一)调查结果
为了摸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本课题组拟定“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现状、问题、趋势及对策研究报告”课题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被调查对象涵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全体学生,其中男生67人,女生33人。从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来看,绝大多数是团员,还有部分党员和预备党员。在被调查中的100名大学生中,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的共35人,占总数的35%。无任何信仰的有36人,占总数的36%,模糊不清的有29人,占总数的29%。
此次调查显示,随着宗教存在和发展条件的变化,影响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因素日益多元化,大学生在宗教信仰上也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对我校大学生的跟踪调查表明,2015年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不到10%,2016年这一比例超过20%,2017年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信教比例达到23.6%,明显呈上升趋势。调查被试者对宗教的看法时,74.1%的大学生选择了:“看情况,有益也有害”;4.4%的大学生选择了“有益无害”;只有1.9%的学生选择“有害无益”。在调查周围人群对信教者的看法及本人对信教者的看法时,表示“基本理解”的均过半数,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宗教信仰者不再像以往持鄙视的态度。所谓望教者,就是对宗教持观望态度的人。事实证明,在大学生信奉宗教之前往往有一个求助于“世俗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阶段。当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奏效时才转向、求助于宗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调查发现,“现在没有、将来也许会参加宗教活动”的大学生占被调查者的15%;在调查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时,“不信仰但有兴趣”的人占41%,“将来也许会信教的”人占ll%,这部分大学生极易受某些突发事件的影响而皈依宗教。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较多:熟人、朋友介绍,阅读宗教书籍,宗教家庭的影响,长期观瞻宗教礼仪,网络接触或收听外国福音广播,传教士引导等等。因网络接触或收听外国福音广播而信奉宗教者所占的比例比较突出,达32.9%。宗教网站的地址主要是通过国际互联网上常用的几种搜索引擎获得,国际互联网中关于基督教的各类网站就有7千多,一些以传教为主旨的电台、电视台也开设网站推广其电台节目,如梵蒂冈广播电台等。另外,宗教书刊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也在向电子化、网络化方向迅速发展,其影响面迅速扩大。
(二)问题成因分析
报告的总结分析显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现象。主要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物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神秘物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恩格斯曾对宗教的产生做过概括:“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在力量在人的精神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可见,宗教作为一种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我们只能在现实社会中去寻找它的存在根源。
宗教产生的最初根源是社会文明程度不高,人们无法科学地解释自然、社会现象,产生神秘感和恐惧感,开始了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宗教存在的这一认识因素逐渐消失,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知识层次比较高,为什么还要信仰宗教?因为宗教存在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的。其中,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原因我们也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去剖析。
三、针对性对策与建议
(一)净化宗教知识来源和校园社会环境。
我们应建立健全宗教宣传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非法宣传册、宣传资料等进入大学校园和大学生活。一方面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权利和自由.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信仰生活,弘扬宗教教义中积极向上的内容,鼓励宗教徒大学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校内外的非法宗教活动和一切借助宗教名义进行的迷信活动,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保持学校纯净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正面的宣传引导和知识普及。
调查得知,同学们对宗教和宗教信仰了解较多,但具有认识偏差。我们应因势利导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可通过增设相关选
修课程,开设专题讲座等来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和盲目性,大力宣传国家的宗教政策,将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相联系,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三)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崇尚精神文明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团课、团日活动、党校培训等的主要思想的引导作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同时,大学教学课堂涉及的宗教知识是学生正面接触宗教的重要途径,唯有正面宣传宗教知识,正面解释宗教现象,才能让同学们客观全面地理解。
对于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象,我们不能以主观的对、错意识去引导,我们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保证大学校园的宗教活动,传播正确的校园宗教文化。同时,要教育信教同学和谐的政治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智出力。
论文作者:孙励1 高圣2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宗教论文; 大学生论文; 宗教信仰论文; 力量论文; 这一论文; 外因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