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张平武

资中县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1200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下肢血管状况,根据患者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有下肢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无下肢血管病变)。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超声诊断发现,100例患者中有35例出现下肢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5.0%。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发现,年龄、病程、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法发现,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独立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且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独立因素。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50%,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该病可能引发糖尿病足的出现,导致下肢截肢等严重后果的出现[2]。因此,分析影响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对于临床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为46~85岁,平均为(63.8±10.6)岁。入选标准:①符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3]以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 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随访调查。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下肢血管状况,根据患者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有下肢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无下肢血管病变)。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出现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P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经超声诊断发现,100例患者中有35例出现下肢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5.0%。

2.2 单因素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

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发现,年龄、病程、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2.3多因素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独立因素

通过多因素分析法发现,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独立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加上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升,糖尿病发生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4]。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时间高血糖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性[5]。该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的增长、多元醇代谢通路异常等因素有密切的相关性,患者由于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导致糖化血红蛋白中的糖基化血红蛋白增长,从而阻断了2.3-二磷酸甘油酸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从而降低了红细胞携氧数量,同时提高了糖基化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能力,导致外周组织缺氧症状的出现,并最终引发下肢血管组织出现增殖性病变[6]。本次研究中经超声诊断发现,100例患者中有35例出现下肢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5.0%。

本次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发现,年龄、病程、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法发现,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独立因素(P<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血管硬化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且随着病程的逐步升高,导致患者血管受损的严重程度不断提升。高血压是下肢血管病变出现的高危原因,同时能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风险[7]。其次,血糖控制情况不佳是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通过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血脂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了血管阻力,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是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可能导致血管上皮细胞受损加重,从而增加了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病程的增加也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增加,病程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风险是病程5年患者的5~6倍。BMI指数也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文献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自身的体重,改善BMI指数。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且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独立因素。

参考文献:

[1]苏庆华,蔡爱露,李婷等.血管回波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的早期评价[J].广东医学,2015,33(9):1308-1310.

[2]周红,吴文成,康宏等.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15(1):72-73.

[3]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伴发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5,22(10):704-705.

[4]苏春,程江,廖新华等.2型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β淀粉样肽40与晨尿微量白蛋白关系的探讨[J].检验医学,2015,34(4):389-390.

[5]徐仁艳.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超声改变情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34(31):8-9.

[6]张旭艳,毛红.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28(4):532-534.

[7]张晓峰,赵占胜,张雪坤等.溶血磷脂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1(1):28-30.

论文作者:张平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张平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