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这种刺伤可能造成出血、感染,特别是若遇到有血液传染病的患者用过的针头,容易造成血液病的传播。为减少临床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本文分析了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对此探讨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护理工作;针刺伤;原因;预防措施
1.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
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而且多为介入性操作等高危险性的接触,因而在医务人员中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较高。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的报道,而这一数字可能仅为实际发生的1/3,其中60%-90%是由护理人员造成的。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3% -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2】。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非常重要。
2.针刺伤原因分析
2.1人为因素
2.1.1缺乏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处理相关知识。
2.1.2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存在侥幸心理。
2.1.3护理人员不良的工作习惯:有些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印度1998年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收集储存不当,造成伤害达12%【3】;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等。
2.1.4操作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致针刺伤。
2.1.5操作时心情急躁或紧张易致针刺伤。
2.2环境因素
2.2.1病人周转快,工作量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繁重的工作使得临床护士注意力不集中,在超负荷状态下应激反应能力往往较差,因而容易发生针刺伤【4】。
2.3机制因素
2.3.1护理操作规范不严格监管。
2.3.2实习生带教不严谨:实习生往往更是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
3.预防措施
3.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
提高临床护士有效处理针刺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护理人员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是避免职业性伤害的关键,尤其是对刚上岗的新护士。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品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医院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落实标准预防,从而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
3.2 规范操作行为避免针刺伤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确保护士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注射器使用后原则上不允许套回护针帽,在别无选择时必须单手操作,绝对禁止双手操作。养成用钳子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以减少接触锐器的机会。正确的医疗垃圾分类。
3.3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提供良好的光线条件,合理配置人员,防止疲劳、工作忙乱而发生针刺伤。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改善手卫生的非接触式水龙头设施;为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不易穿透的橡胶手套等。有条件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针刺伤的产品。如无针头产品、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锐器收集器
3.4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 医院处理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作规程.
4.总结
在临床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实际操作中针刺伤时有发生,进一步分析针刺伤的发生原因,严格操作规范,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对减少针刺伤、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所致的危害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会,2003:67-68.
[2]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J].中华护 理杂志,2002,37(11):878-879.
[3]白彩锋,李新辉.医疗废物处理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7,(10):30-32.
[4]雷 静,王筱慧.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50
论文作者:谢金懿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针刺论文; 护士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针头论文; 工作论文; 发生论文; 操作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