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股市发展环境分析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析报告论文,二季度论文,股市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季度回顾
宏观经济环境
承接2003年经济高增长的势头(GDP增速9.1%),一季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企业效益的上升使得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快速增长,已出报表数据统计显示净利润增长近40%,整体业绩大幅增长已成定局。
经济增长是由投资的高增长所拉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由去年的26.7%,骤然增长至53%,是1994年以来同期增幅最高的。从新开工项目看,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建设与改造新开工项目7816个,同比增加3002个,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5.6%;从在建规模看,去年已高达16万亿元以上,相当于3年的工作量;从固定资产投资率看,去年上升到43%左右,为历史最高水平;从投资领域看,房地产开发、钢铁、电力、城建、化工等五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就占全国的58.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猛、在建规模偏大的问题已经凸现。
投资的高增长是由货币的超量供应造成的,随之产生的主要问题是通胀压力加大,针对通胀趋势与经济过热的信号,央行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总量、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等方式控制信贷规模,发改委通过行政方式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和建设规模。
股市政策环境
2月1日晚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九点意见,这是推动证券市场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最高管理层的角度明确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说法。高层意见的统一意味着资本市场确实面临着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九点意见明确了投资者的预期,今年将着手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推出深圳中小企业板、进行全流通试点、推动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等。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二季度股市发展环境。
宏观经济乐观
面对一季度投资高增长的局面,央行与发改委联合进行了宏观调控。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两方面入手来抑制过高的投资增长,这些举措加上去年下半年货币紧缩政策的滞后效应,将有利于二季度投资的逐步降温,局部过热的现象应能得到控制。
与以往对经济过热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加以控制的方式不同,现在调控为市场化措施与行政措施并举,且以市场化措施为主,使调控力度趋向温和,不至于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可以预计自今年二季度起,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渐减慢,宏观经济在经历一轮快速上升后将进入平稳的调整期,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也就是延长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持续时间。
延长经济增长的持续时间除了依赖于有效的宏观调控外,关键取决于改革的力度,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将更多地有赖于国企改革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因此,随着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对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我们继续保持相当乐观的看法。
随着两会结束,政府各部门开始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进行工作。《九点意见》所阐述的主要目标全流通进程、创业板启动、保险资金入市等即将逐个登台。按照当前的工作进程来看,深圳推出中小企业板是二季度首先会兑现的事情,随后将是全流通原则的制定与流通的试点,二季度保险资金入市的可能性还不大。
深圳发新股利大于弊
据3月27日《经济观察报》报道称,新的中小企业板有“四个独立”,分“两步走”。所谓“四个独立”是指“中小企业板独立挂盘、独立交易、独立披露信息、独立设立指数”。“两步走”是指上市企业初期将从在上交所门外排队的已过会企业中挑选,上市条件、发行审核、信息披露等都和主板一样,股份同样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第二步,会考虑逐步取消上市企业必须三年盈利的限制,转而专注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并在时机成熟时启动股份的全流通。
从上述步骤来看,深圳推出中小企业板可当作扩容加速,对主板市场目前的资金状况没有多大影响。若按上述方式就不需要先推出一个新的上市规则,随时可以推出中小企业板,时间上提前了。从本次配售测试沪深同时发行各两家公司的情况来看,打包的量不大,且主要是面向股票持有者,对主板市场影响很小,相反若新股定位较高,短期对主板市场的科技股有促进作用。
中期来看,扩容加快对市场的资金压力将逐渐显现。
表1 股市主要问题的进展与分析
来源:金信研究
台湾问题长期利空
3·20大选最终陈水扁以微弱多数当选,但连宋提出“选举无效之述”。彼此陷入争执之中,鉴于陈水扁的政治伎俩,最终保持连任的可能性极大。陈水扁最近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关于台独的讲话虽然还是为了获得岛内选民的支持,但透露的信息显示他是个彻底的台独分子,这样两岸的冲突只是时间问题,今年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陈水扁正式当选后态度不会如此放纵,加上没有美国的支持,彼此形成摩擦的几率偏小。
但陈水扁上台后会推动渐进式台独,这样将为两岸关系的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陈水扁再次连任,将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从对市场的影响来看,陈水扁上台不会马上实施台独步骤,应该对二季度市场不构成重大影响;长期来看,潜在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终将对市场趋势构成威胁。
资金需求高于去年同期
表2 2004年一季度筹资额与去年同期以及年初预测值的比较
来源:聚源数据,金信研究
今年一季度的资金需求比去年同期增大,主要是因为印花税和佣金的增加,这表明今年的市场活跃程度远远地高于去年同期。而与我们年初的预测平均值相比,在新股发行方面显得相当慢,可以预计随着二季度深圳新股发行进入倒计时,市场的扩容速度将明显加快,压力将逐步增大。
资金供给充沛
资金供给来看,3月份有7家基金完成发行,募集资金532亿元,将在4月份完成发行的基金有10家左右,目前已募集资金300多亿元,开放式基金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券商发债正在进行之中,二季度有望募集100-150亿元;QFII的审批也将加快,新的QFII入市将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即使二季度扩容速度明显加大,二季度资金的供给仍将远大于扩容导致的需求增长。
动态资金看预期
影响动态资金变动趋势的是投资者预期,《九点意见》给予投资者明确预期后,场外资金纷纷入市,造成一季度市场的空前繁荣,而较低的扩容速度也助长了市场的上涨趋势。
但随着市场上涨,获利盘的压力正在增大,而政府针对潜在通胀压力所进行的宏观调控措施正在成为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温和的调控措施作用不大,不排除有更大力度的调控举措出台。这将影响经济运行速度,改变机构投资者的预期,导致其战略性的持仓调整。
二季度后期不容乐观
通过对二季度宏观环境、股市政策环境以及市场资金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在资金面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深圳发行新股对市场已不构成压力,相反将促进市场同类板块的活跃。温和的宏观调控对投资者预期的影响偏弱,市场的景气状况将进一步延续,至少在4月份整体市场的上涨趋势将得到进一步持续。
但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逐渐加大,相信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将从二季度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机构投资者进行持仓结构的布局调整将对相关行业以及市场构成一定压力。在二季度的大部分时间里,市场还将保持较强劲的运行趋势,但越接近三季度,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将越多,在二季度的中、后期市场发生变局的可能性偏大,有望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