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昌[1]2004年在《探讨汉字文化蕴涵 改进中学汉字教学》文中认为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出力不少,收效不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甚至感到头疼。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困难地区”。其原因在于汉字形体的复杂和字义的多变。 汉字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交际符号,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探讨汉字文化蕴涵,能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汉字的形义联系,准确掌握字义系统。同时丰富的汉字文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 本文主要由叁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探讨汉字文化蕴涵改进汉字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是探讨汉字文化蕴涵改进汉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第叁部分是探讨汉字文化蕴涵改进汉字教学的示例。
郭英[2]2018年在《浅析从汉字文化视角改进中学汉字教学》文中提出汉字是一种有表意特点且历史悠久的文字,其形、音、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目前中学汉字教学大多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化训练上,对汉字的文化意蕴并未作深入讲解,未能调动学生去感受汉字的魅力。结合中学汉字教学实际,引入汉字文化意蕴的概念,力求从汉字文化视角去谈如何改进中学汉字教学,以期改变教学困境,为汉字教学注入一些活力。
覃冬生[3]2008年在《汉字字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字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表意文字,表意性是它本质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汉字的形、音、义的结合是有理据的,而且这种理据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就为后人学习汉字提供了方便。今天,汉字形体虽然几经演变,但它仍是富有理据的文字,我们依然可以“以形索义”。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字词理解是他们阅读古诗文的主要障碍。因此,汉字构形理据(即“字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汉字字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以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视角,从实践应用的层面主要探讨了在中学古诗文字词教学中运用字理知识来教学的理论依据、重要意义,以及运用字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本文共五章。第一章对汉字字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认为运用字理教学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传统教法。今天小学的字理识字教学实验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其有效性。然而运用字理辅助教学的方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第二章讨论的是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字理教学的理论依据,认为字理辅助教学符合心理学中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理解记忆、形象记忆、联想记忆具有更高的效率等原理,也遵循教育学的直观性教学原则。在文字学、训诂学方面也有充分的依据:传统的“六书说”和训诂学的形训理论是字理分析的基础,而现行汉字依然是富有理据的文字这一特点为字理分析提供了可能,此外,俗形义学的研究成果是运用字理分析来教学的有益补充。第叁章揭示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字理来教学的重要意义,它有助于中学生掌握古诗文字词的本义、引申义以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能减少学生默写古诗文时书写错别字,有助于渗透审美教育和传承传统文化,因而运用字理来教学是很有价值的。第四章则初步提出了解析字理的方法和原则。我们可以追本溯源,解析汉字的字源理据;也可以采用系统对照、同源互证的方法来分析字理,还可以直接合理地解析现行汉字的字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均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生动性原则。在第五章中,笔者就如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推广实施字理辅助教学提出了个人的几条建议。
王晶[4]2010年在《试论高中汉字教学中汉字文化功能的落实》文中研究表明高中语文汉字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区别于小学、初中的以识记为目标的教学形式,高中阶段汉字教学应重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挥汉字显着的文化功能。即在汉字的语言交际功能中发掘它的文化特性,用汉字特有的表意特征来辨别汉字的字音、字形、字意,以区别形似字、音近字、近义词,避免写错别字,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炼字炼句的精神。以汉字教学为媒介,构建汉民族的文化体系,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自觉地担负起弘扬文化的历史重任。在汉字文化的熏陶渐染中,开展书法、篆刻、修辞等专题训练,最终实现汉字潜移默化的文化塑造功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合格人才。
刘爱军[5]2009年在《汉字教学的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自古以来,汉字教学就是中国一切文化教育的基石与起点。新课改的文化价值取向,语文教育的文化特质以及汉字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内容,要求汉字教学既具有工具性价值,同样也具有文化的特性与功能,既要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工具符号,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发现蕴藏于汉字中的民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尽管已有研究者开始提出汉字教学的文化问题并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但是从目前汉字教学的现状来看,它基本上仍被定位于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手段,主要目标还是追求识字的速度和数量,汉字教学的文化意义和功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本论文试图从实践的角度,对汉字教学的文化问题借助具体案例进行较为详尽的剖析,以发现汉字教学文化缺失的具体状况,问题存在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实施途径和教学建议。论文首先阐述汉字教学之所以具有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叁条,一是新课改的文化价值取向的需求;二是语文教育具有文化特质,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在文化教育方面比其他学科有着更大的优势,汉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应该具有语文教育的文化功能;叁是汉字作为象形表意文字,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是汉字教学能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这些依据决定了汉字教学不是文化无涉的领域,同样也是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汉字教学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化缺失现象。论文第二部分在分解汉字教学应呈现哪些具体文化形态的基础上,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以“文化”为尺度,以几种具体文化形态为标准,剖析了目前的汉字教学中是否缺失文化,缺失哪些形态的文化,这种缺失具体有什么表现,最后分析造成汉字教学文化缺失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论文的最后是有关汉字教学实现文化功能的途径和教学建议,希望为汉字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将汉字教学的文化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楼琦君[6]2014年在《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种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不仅是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石,如何发挥汉字的优点,教育学生科学认读、运用汉字,也是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的问题。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就是以“文化视野”为切入点,以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根基,将“汉字文化”的理念植入于识字教学中,使学生在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中认识隐藏在汉字的音、形、义之中的无穷奥妙,从而使学生轻松掌握汉字,提升识字能力,同时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本文共分六章进行阐述。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二章,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追寻。讨论了“文化”与“文化视野”的关系,汉字的文化蕴涵,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汉字与文化的内在联系。第叁章,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识字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识字顺序、识字途径等方面的现状;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常用的教学方法、改进意见以及存在的困惑进行了思考。第四章,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实要求。讨论了小学识字教学中文化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从汉字本身、儿童心理发展这两个角度探讨影响识字教学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了在识字教学中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的可行性。第五章,文化视野下的优化小学识字教学的原则及策略。这一部分提出了阶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等教学原则,并讨论了如何采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汉字文化的课程资源。第六章优化识字教学的外部保障。主要讨论了如何从评价、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几方面着手,为提高识字效率提供必要的外部保障。
拜书婷[7]2011年在《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汉字一直都以造型优美等特点,成为举世公认的最具艺术价值的文字。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对汉字听说读写的过程也就是对音形义的认知过程,对音形义的认识,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甚至于口语交际都少不了汉字的参与,对汉字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汉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该成为被忽视的对象,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本文分为叁个部分分析汉字教学的现状,第一部分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应有的地位阐述,说明汉字的重要性以及汉字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从汉字形音义叁方面分析汉字教学的意义。第二部分深入实践,从学校、教师、学生几个方面调查,以当前中学阶段学生的作业、日常用字等为例,分析目前的汉字教学的现状,例如汉字书写不规范、书写能力下降、识读水平低下、误读误写,找出问题的根源,指出其中的危害,力图找出提高汉字教学的方法。第叁部分从影响汉字教学效果的主体入手,即学校、教师和学生,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探析传统汉字教学的价值,找出其中可供当代汉字教学借鉴的地方;然后从学校管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汉字学习的角度谈谈加强汉字学习的有效措施。希望关于汉字教学的建议对于指导中小学的汉字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切实提高中小学学生的汉字听说读写能力。
王晓雯[8]2011年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文中研究表明在小学汉字教学中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出力不少,收效不大,学生记忆负担大,错别字层出不穷,对汉字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甚至感到头痛。汉字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耗时长而收效不高的“困难地区”。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丰富的文化意蕴是汉字所特有的,汉字以其字音、字形、字义向我们展示着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族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等,是一部巨大的文化巨作。但是,在目前的汉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忽视、违背汉字的文化性进行教学,单纯追求汉字的趣味性、只追求汉字数量,忽视汉字教学质量等现象丛生。我们不否认汉字的趣味性教学,但是要建立在符合汉字构造理据上;我们也不否认一定时间内识得大量的汉字,但是要建立在汉字应用的长期效应上。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以往各种汉字教学方法各执己见,语文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评价刻板单一,使得汉字教学缺乏对汉字文化意蕴的解读。要解决汉字教学文化缺失的问题,就要提高对汉字文化作用的认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汉字的特点的同时,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汉字文化意识。以求在综合各汉字教学方法长处的基础上,探究出一条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的科学的汉字教学方法。
刘潇[9]2017年在《汉字文化释读》文中指出本文将以举例的形式说解一些有助于展现中华民族成长史即能反映我们祖先物质生产、生活以及精神面貌,具有文化之美且具有鲜明的以形表意特点的汉字,并配以图片。按照其形体或蕴含的文化上的联系进行排列组合,据其早期的形体来分析其本义及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其以形表意的特点,传递其潜藏的文化魅力。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小学或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实践当中。全文主要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理由,总结前人成果,指出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并说明写作思路。第二部分为关于人的汉字,说解的汉字分为四小类,分别为人的概念类(如:人、男、女等),人的器官类(如:目、口、耳、舌、手、足等),人的动作、行为和生命状态类(休、比、奔、乘、生、死等),人的身份和相互关系类(君、王、父、母、夫、妻、子等)。第叁部分为关于自然界的汉字,说解的汉字分为六小类,分别为自然现象类(如:天、地、日、月、山、雷等),植物类(如:木、果、瓜等),动物类(如:牛、羊、马、鱼、鸟等),时空、方位类(如:春、夏、秋、冬、年、季、上、下、东、西等),数字类(如:一、二、叁等),颜色类(如:黑、彤等)。第四部分为关于社会生活的汉字,说解的汉字分为五小类,分别为衣食住行类(如:衣、裘、鬻、酒、穴、亭、行、车等),劳动生产类(如:渔、采、舂等),占卜、祭祀类(如:占、卜、巫、示、祭等),军事行动类(如:兵、戍、钺等),精神层面类(如:德、美、仁等)。
兰仕莹[10]2017年在《汉字构形学原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中国学生首次参加了"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项目组织的阅读测试,上海学生在连续性文本阅读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上出现较大差距,这一问题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关注与反思。2011年,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增加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标与内容,此后关于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如雨后春笋。汉字因义构形,所以,汉字的构造中蕴涵着有待挖掘的意义信息,即汉字构形理据。据此,字理识字、字配图的识字教材等都是非连续文本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本文探讨汉字构形原理对非连阅读教学的影响。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选题来源、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叁部分内容。PISA测试反映出中国学生阅读文本类型的偏差,课程标准与学业考试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对汉字本身的图画因素和构形原理的解读也是学习非连续文本的体现,探讨汉字构形学原理对非连续文本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第二部分为非连续文本与汉字构形学概述。这部分主要阐释非连续性文本的来源、内涵和研究现状,以及汉字构形学的相关原理。目前对非连续文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研究、试题研究和教学研究等方面。汉字属于表意体系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可以解释的,依据汉字构形原理,能够上出更有文化底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课。第叁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即汉字构形学原理对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的影响。这一部分从两个方面阐释:一是汉字构形原理是非连续文本的组成部分;二是汉字构形理论使非连续文本的学习更具文化性。第四部分为汉字构形学原理影响下的非连续文本教学策略。首先,通过汉字构形原理为非线性文本开发课程资源;其次在在非线性文本中树立汉字思维,融入汉字文化,把枯燥的非线性文本阅读教学变成一个丰满、立体的文化过程。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把汉字构形学原理与非线性文本相结合,既能提升非线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语文味和文化性,又能提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探讨汉字文化蕴涵 改进中学汉字教学[D]. 刘玉昌.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2]. 浅析从汉字文化视角改进中学汉字教学[J]. 郭英. 新课程(中学). 2018
[3]. 汉字字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覃冬生.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 试论高中汉字教学中汉字文化功能的落实[D]. 王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5]. 汉字教学的文化研究[D]. 刘爱军.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6]. 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D]. 楼琦君. 苏州大学. 2014
[7]. 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拜书婷. 广州大学. 2011
[8].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D]. 王晓雯.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9]. 汉字文化释读[D]. 刘潇. 曲阜师范大学. 2017
[10]. 汉字构形学原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影响[D]. 兰仕莹. 天津师范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