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技术创新风险因素识别与模糊评价研究_核心能力论文

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及模糊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模糊论文,因素论文,风险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7)08-0077-07

0 引言

合作技术创新(以下简称为合作创新)是共享资源、降低创新风险的有效方式。各合作主体以研发合同为基础,依照各自优势分担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需投入的资源,组织技术创新活动,按照合同事先确定的方式分摊风险,分配收益。尽管合作创新分散了原来由单个企业独立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但关于合作创新的研究多是在风险中性的假设条件下进行,而对合作创新运作中的风险问题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T·K·Das,Bing-teng(2000)认为,企业合作存在两种风险:一是关系风险,主要来自于成员企业间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分歧导致合作解体的风险;二是绩效风险,主要源自合作各方精诚合作的前提下存在的合作结果不确定性[1]。为便于识别和控制,合作创新风险可分为狭义风险和广义风险。前者是由于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合作组织技术创新活动而引起的风险,是合作活动带来的风险;后者是合作主体在组织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不仅包括狭义风险,还包括并非由合作引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等。本文研究的是狭义风险。

考虑到合作创新风险评估的复杂性,以及评估指标的层次性,同时考虑到主观评判时的模糊性,故本文撇开实体技术创新和合作创新风险共性部分,只研究合作创新运作过程中的合作风险,在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

1 合作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及风险因素描述

DaleLittler和FionaLeverick对集中于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创新活动频繁的IT行业合作创新活动进行了具体调研[2],结果显示,对合作产品创新成败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合作伙伴合约承诺、合作伙伴间的协商与交流、合作收益的公平分配问题、合作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合作支持、合作伙伴相互信任、考虑长期合作利益、合作方之间的交流、各伙伴责任明确程度等。在创新活动中,这些因素都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归纳了三类合作创新的关键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合作关系风险和运作流程风险。

1.1 知识产权风险及诱因[3-4]

合作创新知识产权风险不仅指法律层面上的风险,还指在合作创新过程中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对知识产权所有权持有人的当前或潜在权益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及其可能性[5]。知识共享研究结论表明,影响成功知识共享实施的为五种情境,即关系情境、知识情境、接受方情境、源极情境和环境情境。对应于合作创新过程而言,这些因素就是参与主体、转移客体、相互关系、泛环境和合作动机。结合以上分析,本文归纳出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因素:合作创新所处泛环境、道德风险、合作双方关系情境、企业知识情境和企业情境等。

1.1.1 泛环境因素

经济全球化不仅增加了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知识产权侵权事件将会增加。国际化的跨区域合作带来了法律制度和管辖权的差异,也带来了文化背景的差异,信息化和网络化又给现有的法制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对于一般民事诉讼而言,知识产权诉讼更难解决,费用高、周期长、过程繁琐,使知识产权所有人很难有充足的人、财、物来维持其权益。相关研究表明,全球信息化、竞争程度与知识产权风险正相关;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健全程度与知识产权风险负相关;国家/地区的发达程度与知识产权风险负相关;国家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与知识产权风险负相关[4]。

1.1.2 道德风险

合作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共享会导致知识产权的仿制和挪用,尤其当此知识产权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时,该风险会动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6]。苹果公司和微软的合作案例充分说明了知识产权流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7]。该风险的实质是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被挪用的道德风险,是由合作伙伴研发行动及努力的不对称性引发的。研究表明,企业不愿意与曾经被控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企业合作[8]。因此,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合作动机的正确性与合法性与知识产权风险负相关。

1.1.3 关系情境

合作契约属于不完全契约。合作契约的不完全降低了对合作各方的约束。因此,契约或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那些被指明为产权的信息,以防止伙伴不正当使用这些信息。对合作产生新的知识产权的界定和归属问题必须在合作契约中明确规定其所有权归属,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一旦选择失当,就会对合作成员的当前或长期收益造成损害。因此,合作契约的完备性与知识产权风险负相关。另外,知识距离或知识的相似性与知识产权风险正相关。

1.1.4 知识情境

合作创新的重要功能和目的之一是组织间的知识转移。知识本身的属性影响知识产权风险的程度。明确的分类和测度有助于管理人员了解哪些知识产权问题影响知识产权价值及企业的运作。故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分类测度的明晰程度与知识产权风险负相关。由于获得和维持知识产权的初始成本很高,使一些企业或个人采用不正当手段谋求利益。当企业无法或很难支付知识产权相关的高额费用时,企业容易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因此,知识产权获得和维持成本的高低与知识产权风险正相关。内嵌于产品或过程时关键知识比较容易保护,而内嵌于员工或团队的知识所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高于内嵌于产品和过程的知识。

1.1.5 合作企业情境

相关研究表明,企业高层管理的管理能力(正确选择员工能力、识别核心知识和竞争力的能力、保护意识提升能力等)与知识产权风险负相关;企业知识产权相关规章制度的规范性与知识产权风险负相关;知识产权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与知识产权风险负相关;合作创新企业重要员工的流动频度与知识产权风险正相关。

1.2 合作关系风险

指合作创新企业不完全合作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创新合作不确定性。其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成员企业的理性不合作动机,即成员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不合作行为,对于个体企业理性而言不合作可能出于提高自身效率,但对虚拟创新组织而言则意味着低效率;二是成员企业的非理性不合作动机,即成员企业对合作创新的信心弱化而采取的不合作行为,如成员企业意识到投入产出比有较大的差异,就会形成对合作关系的不信任,进而改变自己对研发创新合作的投入,甚至采取不顾自己损失而采取不合作的博弈行为。其具体诱因主要有:

1.2.1 信任风险

信任本质上意味着承担风险并在被信任方的行动面前表现出的脆弱性,这是合作关系的基础。Joy B·Barney等根据机会主义强弱程度将信任分为三种类型,即弱式信任、半强式信任和强式信任[4]。成员企业之间不能强式信任会导致技术创新合作的交易成本升高、对市场反应能力降低等风险[10]。

1.2.2 信用风险

DaleLittler和Fiona Leverick的研究表明,合作伙伴未尽合约承诺,未按照期望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影响合作创新的重要因素,合作创新的失败大多被归结为合作伙伴之间缺乏相互信任。由于法律的不完善、信息不完全等因素导致合作各方难以按约履行的风险。合作创新成员企业之间大多数以动态合约网络进行联接,难免遇到个别伙伴在利益驱动下产生败德行为,其后果是获得了机密的成员离开合作创新,成为新的竞争对手,合作创新面临解体风险。

1.2.3 沟通和交流风险

顺畅的信息沟通是组织间合作的基本保障,充分的信号传递是不同利益主体间达成最优合作结构的前提,只有在全方位的信息沟通状态下,才能保证合作各方互为最优选择并以最优方式来安排合作模式,所以信息交流是弥合各方关于创新观点差异的最有效途径。合作各方如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未能达成彼此对创新观点和态度的认同,合作创新发生的概率将降低,同时未能使合作行为建立在对创新一致理解的基础上,导致创新绩效的降低[9]。

1.2.4 激励风险

成员之间在技术创新合作过程中风险的承担与获得的创新收益匹配与否直接影响合作的积极性和效率,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调节成员企业间的风险和收益预期,是合作创新成员企业利益均衡的重要内涵。技术合作收益的分成没有充分体现出风险共摊、利益均沾的原则,合作伙伴承担的风险与获得的收益不匹配,导致伙伴的积极性降低,失败可能性增加。

1.2.5 互动风险

在虚拟创新的动态博弈过程中,参与企业之间的行为是互动的,如果某个企业实行冷酷战略,就会遭到报复,虚拟合作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增大。即使成员均实行善良战略,也存在恶性互动的可能。

1.2.6 组织和管理风险

成员企业之间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成员企业在面对市场机遇而进行功能整合,存在一定的冲突和风险。此外,由于成员之间竞合关系的多元,既要与竞争对手合作,又要与合作伙伴竞争,需要在同一合作框架下兼容不同竞争对手。各个伙伴所采取的技术思想、技术平台不同,伙伴间的成果或信息在相互集成时往往会出现技术衔接的困难。技术水平差异过大,参与技术创新的合作伙伴有时也可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由于技术的外泄,企业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遭到削弱,存在被合并的风险。

1.2.7 战略柔性丧失风险

发起企业以核心能力或关键资源为依托,整合外部资源获得新的功能,一方面会因此而获得专精、速度和规模经济等优势,一方面又会使外部非核心能力和非关键资源依赖性增强,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对非核心能力、非关键资源的外部依赖性会弱化企业的战略柔性。

1.3 合作创新运作流程风险及诱因

合作运作流程风险指不存在关系风险的情况下,成员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因VT和IT及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合作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该类风险的诱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1.3.1 信息共享和集成风险

信息共享和集成能够促进合作创新的高效率,但是VT和IT发展与应用的局限性会导致合作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问题,影响成员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效率,增加了合作的风险。

1.3.2 核心能力衔接、外泄风险

合作成员企业之间在技术创新价值链环节拥有不同的核心能力和优势,通过合作方式将这些能力联结到一起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功能,形成“木桶效应”,而在能力和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存在必然的衔接风险。同时,在合作过程中由于信息互动,企业核心能力、优势资源外泄风险会导致虚拟创新过程中木板变短,直接影响本次及后续创新过程中“木桶”的盛水量。

2 合作创新过程的风险评估方法

2.1 合作创新风险的模糊性

合作创新中的风险因素具有模糊性。如以假设的“精确性”处理,可能误导模型的构建,也可能扩大研究结果与实际状况的误差[8]。Lee(1996)成功地利用模糊集合理论,针对风险属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建立了群体决策的风险架构模型。Bell和Badiru(1996)指出,模糊集合理论是一个对风险属性的解释及风险水平衡量上合理且有效率的方法[18-19]。Krcmar(2001)等人研究发现,在模糊及不确定的决策中,模糊集合理论的应用比概率统计分析有较高的弹性。Chen(2000)认为,因评价指标的质化特性及决策者的主观判断,精确的决策模式并不适合处理实际的决策问题[15-16],而以语意变量来表达决策者主观的评价值,并整合多位决策者的模糊评价值是较适合的方法。本文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构建合作创新合作风险评价模型。

2.2 合作创新合作风险评估步骤

考虑到合作创新风险评估的复杂性、评估指标的层次性[11],以及主观评判的模糊性,本文在模糊群体决策的环境下,应用模糊集合理论建立合作创新风险分析矩阵,并利用模糊多指标决策建立合作创新风险评估模型[12]。为能利用语意合作创新风险加以评估,本研究使用“语意变量”、“模糊数”、“模糊运算”和“解模糊化”等观念[13-14]。合作创新风险评估步骤如下:

步骤一:语意变量的定义

合作创新过程中,各风险项目“发生的可能性程度”和“发生的严重形程度”均用语意变量代替明确值的方式来表达[17,20]。例如,合作创新过程中“道德风险”认知及发生的可能性,不再以传统数量尺度(如1-5尺度)加以表达,而是以专家所感受到的知觉加以描述。例如,可能性程度以“非常不可能”到“非常可能”五个语意值表示;所发生的严重性也是以“非常不严重”到“非常严重”五个语意值表示。如此通过自然语言的表达可以更清楚和容易了解专家内心对风险的感受。

步骤二:给定语意变量隶属度函数及模糊权重

将步骤一的语意变量分别以图1代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严重程度”的模糊隶属函数集合,将专家的语意值以模糊数加以表达。

图1 “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严重性”的模糊数

资料来源:Kaufmann,A.and M.M.Gupta.Introduction to Fuzzy Arithmetr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Van Nostrand Reinhold.New York 1991

步骤四:解模糊化

以Kaufmann和Gupta(1991)[6] 所介绍的解模糊化方法为基础,令M代表梯形模糊数,其四点参数值以(a,b,c,d)表示。三角模糊数M的三点参数值(a,b,c)是梯形模糊数的特例,因为三角模糊数参数(a,b,c)亦可以四点参数(a,b,b,c)表示。所以三角模糊数M解模糊化的数值D(M):

D(M)=(a+b+b+c)/4(6)

因此,将步骤三所求的G(h,k),通过解模糊化转换可得G(h,k)平均风险值:

D(G(h,k))=G×(h,k)(7)

步骤五:将风险指标和指标项目的权重值加以标准化

通过式(10)的运算,可清楚了解解专家对于哪些风险指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不确定程度。进一步将风险指标隶属度乘以其对应的风险指标权重值,即可算出专家对合作创新的综合知觉风险值RIK:

3 算例

3.1 合作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层级架构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论,建立合作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层级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合作创新过程的风险层级架构

3.2 合作创新风险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程度分析

考虑汽车行业基于项目的合作创新,现以汽车整车厂为核心,拟对一个创新项目组建合作创新组织。在实施之前,参与企业需要对合作创新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加以评价。有6位专家参与风险评价,分别对图3中的各个风险项目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程度”和“严重性程度”及每个风险项目权重进行模糊打分,按步骤三式(1)计算出每个风险项目的“平均可能性程度”和“平均严重性程度”的隶属度结果如表3(为简单起见,本文只计算风险分项的隶属度,对综合风险未加以计算)。

图3 合作创新风险分析矩阵

由表3可知,在反映合作创新的复杂程度风险分项中,沟通和交流风险、道德风险、泛环境因素、信任风险、关系情境、信用风险、信息共享和集成风险以及激励风险,造成的影响最严重,同时也是专家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除信息共享和集成风险外);战略柔性丧失风险和核心能力衔接和外泄风险造成的影响最小,同时也是专家认为较不可能发生的情形。表明专家对合作创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泛环境因素风险、信任风险、信用风险和激励风险有较高的敏感程度与不确定性。另外,组织和管理风险、战略柔性丧失风险、信息共享与集成风险以及核心能力衔接和外泄风险的隶属度均低于0.6。三大类风险中,知识产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度最高,是应优先予以考虑的因素。

3.3 合作创新风险评价矩阵构建

以“风险发生可能性程度”隶属度为横坐标,以“风险严重性程度”隶属度为纵坐标,将第一象限分割为A,B,C,D四个区,进一步了解哪些风险项目具有较高敏感性和不确定性程度。

图3显示,专家认为,A区域中的沟通和交流风险、道德风险、泛环境因素、信任风险、关系情境、信用风险属于高合作创新风险;而D区域中组织和管理风险以及信息共享和集成风险严重性较大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属于中高风险;C区域中的战略柔性丧失风险及核心能力衔接和外泄风险属于低风险。

A区域中的高风险项目中,信任风险是合作关系的基础,成员企业间不能强势信任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和对市场反应能力降低,应重点防范;信用风险会使合作受阻,应通过了解合作伙伴信用记录、建立监督机制等措施加以防范;激励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成员企业承担的风险与获得收益不匹配,防范重点在于建立合理的合作利润分配机制,使成员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相匹配;互动风险源于合作过程中动态博弈所产生的恶性互动可能性,因而成员企业之间的充分交流特别是发起企业的主动沟通以实现良性互动至关重要。D区域中的组织和管理风险源自成员企业之间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冲突,因此,发起企业采用恰当的运作模式是规避该风险的关键;信息共享与集成风险要求成员企业一方面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另一方面完善信息共享和集成机制的软件设计。

4 结论

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归纳了合作创新的关键风险因素架构:知识产权风险(包括泛环境因素、道德风险、关系情境、知识情境、合作企业情境等项目),合作关系风险(包括信任风险、信用风险、沟通和交流风险、激励风险、互动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战略柔性丧失风险和运作流程风险(包括信息集成与共享风险和核心能力衔接及外泄风险)。合作创新因主体多样化而分散了创新风险,而合作创新过程中独有的风险具有复杂性、主观性和模糊性。针对风险属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建立了群体决策的风险评价模型。

因评价指标的质化特性以及决策者的主观判断,精确的决策模式并不适合处理实际的决策问题,模糊集合理论是一个对风险属性的解释以及在风险水平的衡量上合理且有效率的方法。因此,以语意变量来表达决策者主观的评价值,并整合多位决策者的模糊评价值,是较适合的方法,可以避免以假设的“精确性”处理可能模型构建的误导,以及可能扩大的研究结果与实际状况间的误差。根据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构件的风险评价矩阵,企业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合作创新风险。

标签:;  ;  ;  ;  ;  ;  ;  

合作技术创新风险因素识别与模糊评价研究_核心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