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处理研究论文_朱旭东

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处理研究论文_朱旭东

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淮南 232052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业化与现代化已经成为了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就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与问题处理进行简单的阐述与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住宅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设计;关键技术

引言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作为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因为其自身具有施工效率高且劳动强度低等各方面的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概述

装配式建筑就是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强化常规施工技术与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配合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将工业化生产加工制作的各类混凝土构件进行现场装配。在此环节中,重点控制内容是混凝土结构梁体、柱体、板等构件制造,在施工中应用预先装配的构件与建筑物楼板、阳台等较大面积结构进行拼装连接。运输装配构件时,需要结合运输要求选用专业的运输车辆,在运输中做好管理措施,避免构件运输发生机械性损伤。将各类构件运输到指定施工区域中,再组织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拼接与吊装。之后,再将各个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到指定区域,结合预留插筋和孔洞进行配置,之后采取灌浆施工。最后将各个独立的预制构件进行拼装连接,组成完成的建筑结构体系,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应用通过集成化、规模化生产措施,能提升建筑施工整体性能。

2.装配式结构施工前期策划

与传统的现浇施工工艺相比,装配式结构施工对前期策划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且装配式墙板都是在工厂加工后再将成品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的,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进行修改。因此,在前期图纸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在装配式初步深化图纸设计完成后,交由施工企业根据工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螺栓孔、预留洞等相关专业配套管线预埋位置的优化,最后才能交由构件厂进行加工制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确保设计图纸的准确性,还应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3.设计结构构件节点以及运输及堆放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施工所使用的装配式构件由专业的装配式构件厂家负责加工和运输。项目部管理人员只需要根据要求与构件厂家进行相应的沟通,按照施工进度、楼层及不同部位的分类进行构件的清点,确定装配式构件进入施工现场的日期。装配式构件的供货情况是影响工程现场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如果构件进场日期与施工进度出现偏差,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及时与构件厂家联系并予以纠正。为了避免构件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的现象,装配式构件厂家必须根据构件的特点,在运输过程中采取立运的运输方式,同时密切关注车辆行驶速度及板材的倾斜角度。

待装配式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后,施工企业应采用吊装的方式将所有板材按照其大小和使用顺序进行堆放。同时,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对装配式板材的质量进行三方验收,对板材垂直平整度、几何尺寸、编号、生产日期、预埋点等相关参数进行详细的核对,确保装配式板材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所有装配式板材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对构件进行单独编号和分类,以便于后期吊装施工的顺利进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受力特征与现浇结构一致,可以用现浇结构的方法进行结构计算,连接区域钢筋的锚固连接也与现浇结构相同。但预制构件的连接计算不可缺失,相关的节点详图不可缺失,其主要装配节点有叠合梁、叠合楼板、预制梁柱的拼接等,其制作、安装比较方便,节点须满足构造要求。

预制构件节点及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接缝坐浆材料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节点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如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螺栓连接、结合面构造等。灌浆套筒连接技术的应用则是通过向内、外套筒间的环形间隙填充水泥基等灌浆料的方式,连接上、下两根钢筋。装配式结构竖向及水平接缝部位的钢筋选用套筒灌浆连接的方式是最好的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套筒灌浆连接应按JG/T408—2013《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注明套筒连接灌浆料的性能指标,套筒与灌浆料应相匹配,并对灌浆时间提出要求。

4.结构构件预制

预制结构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础工作,对预制结构的设计要更加科学合理,对预制结构的构件要进行充分的分析。预制构件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如下问题:

1)对持久的设计状况分析,对预制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及裂缝等展开科学合理的验算,保证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2)对地震设计状况分析,要保证预制构件承载力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其进行反复的验算。

3)关于制作、运输、堆放以及安装等短暂的设计情况下的预制构件验算,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使其达到标准。

4)关于施工验算,构建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可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件的运输、吊运,动力系数应选择1.5;构件翻转、安装中的就位和临时固定,动力系数应选择1.2。

5)关于脱模验算,等效静力荷载的标准值是由构建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膜吸附力的和,其标准值应不小于自重标准值的1.5倍。

5.装配式构件吊装及就位

施工人员在进行装配式构件吊装前,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要求签发吊装令。在吊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吊装点进行施工,禁止使用绷带直接捆绑装配式构件。在吊装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必须仔细地进行吊装设备、钢丝绳、吊点螺栓紧固度等相关情况的检查,确定其符合要求后才能按照安装板材标注的顺序进行吊装施工作业。由于预留插筋与套筒连接是装配式构件安装的关键,所以施工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预留插筋和套筒连接的精确度,避免因钢筋定位不准确影响构件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

6.装配式结构灌浆

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超高强度的无收缩灌浆料,如果工程主体施工处于炎热的夏季,材料的凝结硬化速度相对较快。为了避免灌浆料提前硬化导致灌浆不顺畅或堵塞现象,施工企业在开始灌浆施工前,应该先对灌浆孔进行洒水湿润处理,同时尽可能地避开午间高温时段灌浆,确保灌浆施工的质量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7.装配式结构的房外脚手架施工

为了保障装配式构件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脚手架搭设时,1~15层应该采用底部为21m的双立杆落地脚手架,16~24层可采用悬挑式脚手架,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该施工方式与传统现浇结构施工方式不同,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要对型钢布设预留洞以及灌浆孔位置的布设予以充分的重视,还应在装配式构件预埋点平面布置位置确定后,再进行构件的加工和制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满足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

8.未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我国20世纪80年代便出现了预制装配式建筑,但是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时间较短。我国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工业化生产发展需要以节约资源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所以今后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可以合理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来全面革新传统施工技术。

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总之,加强对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的力度,针对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对预制构件、结构构件节点的设计等方面的要点要加强控制,从而实现装配式结构的稳定安全性,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荣峰.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之研究[J].建筑知识,2017(10):48-49

[2]范桂清.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20):136-139.

论文作者:朱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处理研究论文_朱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