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世纪:从经济起飞发展到21世纪的两种前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两种论文,亚洲论文,发展到论文,前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次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环境起了变化,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地先后成为独立国家,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在转变。这种变化使亚洲的日本和“四小”在60年代出现了经济起飞的奇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加入了这一高增长的行列。
发展到90年代,亚洲各地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情况大致如附表。表中数字1994年和1995年为预测数。数据来源为1MF—1FS正式统计和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预测。
近年亚洲各地的经济情况一览
实际经济增长率 消费物价指数 国际收支帐目
(%)
(%)(10亿美元)
1995 1994 1995 1993 1994 1995 1993 1994 1995
东北亚 6.0 7.2 7.5 4.7 5.8 5.7
15.0 4.4 -2.2
东盟五国
7.1 7.9 7.6 5.8 6.3 5.9
-9.3 -7.6 -9.1
亚洲新兴工业
国家和地区 6.3 7.4 7.5 4.5 5.6 5.5
20.2 16.3 11.2
中国 13.4 11.8 9.3 14.7 24.1 18.0 -11.9 7.3 7.8
目前亚洲“四小”正在向进一步发展经济目标迈进。从某些指标看,它们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香港人均寿命为78岁,美国为77岁;新加坡婴儿死亡率为5‰,远低于美国的9‰;1992年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的人均收入均超过8355美元,被世界银行视为高收入国家。
为此,海内外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认为世界经济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且有人预言21世纪是亚洲世纪。
本文拟分析说明:1.二战后促进亚洲经济起飞的各种因素;2.亚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亚洲在21世纪可能出现的两种前途。
一、二战后促进亚洲经济起飞的各种因素
二战后亚洲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日本和亚洲“四小”的经济所以能起飞,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历史机遇等原因。
客观因素:1.世界政经环境的变化——战前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地如东南亚诸岛和朝鲜半岛均成为民族独立国家,原来的经济和军事大国德、日、意沦为战败国,发达国家忙于将战时工业恢复为民用工业。
2.工业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放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污染环境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服务性的第三产业。与此同时,其农产品和原材料大量出口到亚洲供消费、加工和生产之用。
3.主权观念的变化——二战后主权国家在港口开放、内河航行、外资待遇、土地租售、人货进出等方面实行宽松政策,大大有利于资金、技术和商品的国际流动。
4.消费哲学和质量标准的变化——这次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哲学和耐用消费品的质量标准,“定期保用”代替了“经久耐用”。这样就降低了汽车、冰箱、钟表、电剃刀等产品的成本和售价,从而增加了销量和加速了更新换代。
5.规格标准的完善和检测手段的革新——一些国际和国家的产品和材料的规格和标准如ISO、BS、ASA等的完善和扩大范围有利于以加工定货为主的亚洲制造业和贸易。检测手段的革新如直接检测仪器的发明和推广方便了新老牌号产品质量(技术参数等)的比较,有助于新牌产品拓展市场招揽顾客。
6.生产模式和企业管理方法的变化——大而全的生产渐被利用协作厂及时供应另部件的生产模式所取代。西方管理法让位于利用儒家哲学的劳资协调和供需双方两利的东方管理方法。
7.市场的立体扩大——由于居民收入增加、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和消费哲学的变化、在一地人口不增的条件下,社会购买力大增,出现从一户一车发展到一户数车(其他用品类推)的市场立体扩大现象。
8.提倡自由贸易和普惠制——二战后许多国际经贸组织都主张自由贸易,美国和欧共体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还提供普惠制待遇。
上述客观因素使二战前被发达国家大厂名牌产品垄断的国际市场变为亚洲新兴工业产品参与竞争的新天地。
主观因素:亚洲人民特别是香港、台湾等地居民的背水作战拼搏精神使当地经济在不利的条件下挣扎、竞争,发展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历史机遇:中国的解放、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和亚洲一些地区的地理优势都直接或间接促进了日本和“四小”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
二、亚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现在亚洲经济仍在发展和增长中,日本、“四小”和中国除积极吸引外资发展生产外,还致力于向外投资、发展科技、开拓市场。后进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甚至柬埔寨等也在急起直追,实行改革开放。这些国家基础差、起点低,但由于港、台和美国、日本的资金蜂源而来,使得某些行业呈畸形发展之势,因而出现了国际收支年年逆差,经济增长率年年上升的现象。
但是亚洲内部问题复杂由来已久,如成员相互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竞争多于互补,意识形态的差异,社会制度之不同,政治对立等等。东南亚某些国家还对日本和中国存有莫明之戒心。凡此均为不易解决之矛盾。
最近,实行外向型经济的亚洲成员已经感到来自欧盟等区域性经济组织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威胁。具体的例子有:1994年3 月欧洲联盟对中国几种玩具实施配额限制,同年7 月又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金属钙糠醛征收每吨424美元的反倾销税:中国永久等9家自行车厂在美国受到反倾销投诉;欧洲联盟裁定今年日本对奥地利、瑞士、芬兰输出的汽车数量并课税10%。以上对中国产品的不利措施,作为转口地的香港也受影响。
总之,为了协调内部经济运作和应付外来挑战,亚洲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区域性经济组织。这个组织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1、 包括亚洲所有的国家和地区;2、不包括亚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3、只处理经济事务。
或曰亚洲已有许多组织,它们不是也能起区域性经济组织的作用吗?殊不知这些组织或是以政治认同为目的,或是容纳亚洲以外的大国参与其间,因而不能发挥内部协调和对外发出一个声音应付外来挑战的作用。
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存在种种问题和矛盾,要求各地政府设立亚洲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不现实的。变通办法可由它们各派出一个民间团体(商会、贸促会或学术团体等)来组织这个亚洲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此组织采取一地一票,平等协商,取得决议,绝对遵守的议事原则。
三、亚洲在21世纪可能出现的两种前途
亚洲近年经济增长较快,1992年GDP增长率为7.5%,1993年为 7.9%,1994年估计为8.2%。 因而某些学者对亚洲经济前景怀有非常乐观的看法。
可是亚洲的现实情况是,各国和地区仍以各自为政孤军作战的方式在世界经济的海洋中拼搏奋斗。尽管依靠包括外资的大量资金投入取得较高的增长,但在技术革新、高科技应用、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国际形象、保护环境、稳定汇率、降低通胀、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尚待努力。
亚洲在21世纪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是亚洲国家或地区避开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分歧,通过民间团体建立亚洲的区域性经济组织,规范和协调亚洲内部的经济活动和应付外来的挑战。这样,经过群策群力可以营造一个保持经济良性循环,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社会环境,使21世纪成为真正的亚洲世纪。
另一种前途是维持现状,亚洲仍处于互相竞争各自对外的状态,其经济继续在发达国家和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影响下被动地发展,亚洲依然是外来资金和商品逐鹿的原野。
作为亚洲人,我们衷心希望各地当局本着求同存异妥协团结的原则,建立亚洲自己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为实现亚洲世纪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