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原县坊子乡中心小学 253100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观察理解周围丰富多彩生活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在不断的探究中快乐学习成长、全面健康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方面,要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要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也可以说是数学应用于生活的回归。
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分数,要为以后学习小数认识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奠定基础。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上课开始,我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了一个分水果的教学情境,这样就很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 “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
再如《小数的加减法》一课,课前的购物活动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
再如《可能性》一课,从看球到摸球,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学习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摸球”活动、“幸运大转盘”等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做的游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盎然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并且透过学生身边的常见活动,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得到顺利展开;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会更加真切和深刻。
例如:《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我就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先观察图形,进而展开想象提出设想,然后小组探究,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操作,最后让学生对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行总结。这样通过操作,学生认识了图形,探究到了图形的特征,进而牢固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小数的加减法》一课,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难点,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设想,从学生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再让学生自己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在这节课中完全放手给了学生,学生在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自主发现,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与获得的喜悦。学生解决了问题,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图形的运动》一课,我让学生以钟表和自己制作的纸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两种物体旋转的区别,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进而认识到了什么是顺时针和逆时针。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自己感悟、体验、认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我还能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
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思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学时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术语我先用通俗的话讲解清楚,再用数学用语表达完整。我告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就是对知识的梳理、对知识的罗列、对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和对知识的重组;告诉学生数学的学习一定要严谨,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到位,不能用含糊的语句表达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总之,每节数学课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活灵活现,只要你肯去探究,学好数学并不难。正可谓:“数学系生活,探究生快乐。”
论文作者:张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知识论文; 小数论文; 生活中论文; 加减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