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当前我国“财政流动资金陷阱”_流动性陷阱论文

防范当前我国“财政流动资金陷阱”_流动性陷阱论文

警惕当前我国“财政的流动性陷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动性论文,陷阱论文,当前我国论文,财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针对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关系而提出的,他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解决经济萧条是无效的。为了使经济能够复苏,世界各国大多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减税增支为手段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以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为主要特征的启动经济复苏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这几年来,政府支出增加了不少,但经济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出现好转,是不是财政政策亦掉入了什么陷阱中,笔者姑且假定这种陷阱为“财政的流动性陷阱”。这种“财政的流动性陷阱”是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存在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增发国债,扩大支出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微观经济主体由于对经济发展的预期看淡,无论政府增加多少支出,他们都会对增加自己的资金支出持谨慎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效果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对经济的复苏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究竟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不是掉进了“财政的流动性陷阱”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第一、货币政策进入流动性陷阱是既成事实。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的实现了“软着陆”。在保持经济以9.5%的速度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降至6.5%,结束了持续几年的高增长高通胀的局面。但这之后,我国经济逐渐进入了买方市场,市场上供过于求的矛盾日渐突出,消费物价指数不断下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家利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连续7次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希望以此来刺激需求,扩大消费和投资,然而对银行中居民储蓄存款逐月增加却仍然影响不大。居民储蓄存款已近7万亿大关,即使再降息也不会对减少居民储蓄存款有任何作用,在如此低的利率情况下,货币仍然被储藏起来,可见我国的货币政策已进入了流动性陷阱。

第二,居民消费启而不旺。由于财政政策这两年加大了投资支出和转移支出的力度,使得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上升,按常规,居民会相应的扩大支出,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再继续扩大整个社会的需求量。然而由于住房、医疗、工人下岗、政府裁员的改革同时进行,仅低租金住房改为高房价售房一项就大大增加了老百姓对未来收入不确定的危机感;另外政府支出的增长是以发行国债来维持的,1998年发行国债3891亿元(不包括2700亿特别国债),1999年发行国债4015亿元,我国目前的债务依存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截至1999年我国的债务余额已达数万亿元,这笔钱最终只能通过税收和财政盈余来解决,居民以后的负担无疑就增加了。这样居民收入又多了一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居民储蓄预防的悲观动机大于扩大消费的乐观动机,由此导致居民消费的启而不旺。

第三,厂商投资启而不动。“八五”期间,我国投资的增长速度过快,由于投资在没有形成生产能力之前表现为需求,投资的过度增长,导致了需求的快速跟进,从而形成了经济过热。1995年以后,过度的投资已经完成,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突然大幅度上升,而需求却没有相应幅度的增长,造成了市场的供过于求,生产能力过剩,物价持续走低。仅从我国目前的物价走势来看,当前的生产能力仍然是过剩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是不会在此时进行投资的,即使政府正在为了吸引民间投资而增加支出,大兴基础设施和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

第四,出口启而不稳。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在进出口方面所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我国政府针对这一情况及时上调了出口退税率,并对出口企业进行分类管理,这一系列政策遏制了出口的持续下滑。199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长39%,出口工业品增长26%。但这种增长的背后却存在着很大的隐患。首先我国的出口退税率已经提高到15%,再提高的余地几乎不存在,因此希望以再一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来拉动出口增长已不可能;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增出口的70%为对美国的出口,按照美国的统计口径。对美贸易的第一顺差国已不是日本,而是中国,这势必将遭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极力反对,并采取措施加以抵制。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我国出口的增长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保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一定的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陷阱已存在的情况下,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动机、投资动机和出口动机很难在这样一种经济大环境下被激发,政府支出的增长不仅不能引起消费、投资、出口的相应增加,反而会产生一定的“排挤效应”,影响将来的经济发展,而且进一步增加支出所带来的巨额赤字容易引发债务风险,甚至导致财政危机。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我国的财税政策亦掉进了某种陷阱,即“财政的流动性陷阱”。

这种“财政的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是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匮乏,人们对经济的发展预期看淡,消费者找不到消费热点,投资者找不到投资热点,出口商找不到国际市场的热点。面对这一状况,要走出陷阱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对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拓展国际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还要使政府支出保持一定规模以密切配合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使我国的经济同时走出“货币的流动性陷阱”和“财政的流动性陷阱”。

标签:;  ;  ;  ;  ;  ;  ;  

防范当前我国“财政流动资金陷阱”_流动性陷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