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外交意蕴与价值旨归论文

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外交意蕴与价值旨归

王 群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海外发表数十篇署名文章,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艺术表达中国理念,产生了显著的对外宣传效果。本文以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收录的海外署名文章的中文译本作为研究样本,采用R语言、EXCEL等文本分析工具,对文章内容进行计量分析,旨在客观展现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理论图景,提炼文字背后的逻辑理路和核心理念,以推动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和国际传播的深化。

关键词: 习近平;署名文章;文本分析;中国外交

国家领导人在国外发表文章,已经成为国家官方外交活动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和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形式。习近平历来强调创新对外宣传工作,建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正是新时代外交思想与实践的生动创新,这些署名文章理念深远、逻辑清晰、明白晓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缘起

国内学界目前较少关注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专题研究的学术成果不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具体来看,已有成果有从公共外交、媒体外交角度出发探讨海外署名文章这一外交形式,或从传播学、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其修辞方法、语言特色等。本文从新公共外交的视角出发,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文本分析,以此解读署名文章中所蕴含的习近平的外交理念,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突破和创新。

从钻孔录像可以看出本钻孔基岩地层破碎较为严重,没有完整井段,17.40~21.85 m深段溶洞发育(21.85 m以下仪器受阻未能探查)。松散层井段相对较好,但是也存在多处井壁坍塌现象,见图4、图5。

(一)海外署名文章创新公共外交方式

2002年,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公共外交独立工作组基于“9·11”事件后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提出公共外交必须向“新公共外交范式”转型。传播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理传播的界限,从而赋予了旧公共外交中较被动的公众更多主动权和选择权,“公众不再仅仅是公共外交的对象,公众间的联系成了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逐渐发挥协调作用。”(1) David Culbert,“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American Public Diplomacy, 1989-2001,”Historical Journal of Film Radio &Television ,Vol.33,No.3,2013,pp.477-479.同时,“新公共外交不再仅限于以服务对外政策为目的的信息传递、宣传推广和直接接触国外公众。它还包括与其他国家的社会行为主体建立联系,推动国内外非政府行为主体间的关系网络建构。”(2) David Culbert,“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American Public Diplomacy, 1989-2001,”Historical Journal of Film Radio &Television ,Vol.33,No.3,2013,pp.477-479.因此,新的国际传播语境,即全球化和全球性实时传播技术促成了传统公共外交向新公共外交的转型。

美国不仅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超强的军事实力,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美国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耕地面积1.9亿多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0%以上,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而且70%以上的耕地都是以大面积连片分布的形式集中在大平原和内陆低原,便于机械化大规模作业。土壤多以草原黑土(包括黑钙土)、栗钙土和暗棕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

馋猫鼻子尖啊!老鳜鱼,我正要喊你小子来,给我杀鸡,你倒灵性,自己提着刀子就来了。就这两只公鸡,杀吧,中午在我这儿吃顿饭。

(二)世界变局亟需中国解答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长期坚持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主导逻辑是国强必霸、倚强凌弱,大国之间为争夺主导权乃至霸权进行对抗,或组建排他性和封闭性的小圈子,或制定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代价的经济、贸易、金融规则。当前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当前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更为鲜明的国际关系事实,倚靠西方经验支撑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日益凸显解释力不足的困境(3) 参见刘昌明、孙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创新发展与学术话语体系建构》,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年第1期。 。

现实中,西方国家因为一直难以摆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低迷困境,便转向“本国优先”的单边策略,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此同时,部分国家内部也产生分化、断裂,导致积弊难返,应对国际问题力不从心。在此背景下,全球治理迫切需要中国答案。

(三)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了解

2.空间维度:“一带一路”沿线分布

从年份分布来看,2014年至今,习近平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共在海外发表51篇署名文章,尤其是在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一年之后的2014年发文量最大,达到13篇(详见图1),这表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经过平稳过渡趋于成熟,并开始在国际外交舞台展现全新风采。从时间节点来看,文章发表都精准契合了外事活动的行程,一般为外事活动前一到两天。这样的安排可以交代出访背景及部分议题,表达交流与合作的意愿,消除因为信息缺失而造成的舆论疑虑,为外交活动奠定良好舆论环境。此外,文章发表还呈现出时间段集中、发文密度大的特点,密集时间段主要在2014年的3月、9月、11月,2015年的11月,2016年的1月、6月、11月,2018年7月、11月等,发文量都在3篇以上。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平台的集中发文,很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放大,既让国际社会充分关注并正确了解中国外交的立场和做法,消除误会,同时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地位。

二、文本述要及分析

在公共外交领域,发表署名文章是一种战略沟通方式,以非官方表态的形式表达政府立场,通过个人魅力、传播媒介对国内外受众产生潜在影响,塑造国际舆论(5) See from Guy Golan and Terrance Carroll, “The Op-ed as a Strategic Tool of Public Diplomacy: Framing of the 2011 Egyptian Revolution,”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 Vol.38,No.4,2012,pp.630-632.。由于西方“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束缚,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快速崛起的中国始终保持一种担忧和防备的立场,外国民众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未来方向不甚了解,这也成为习近平通过海外署名文章来传达声音的内生动力。

2.4.2 指南应用影响因素 结果(表3)显示:受访者的医院级别越高、最高学历越高,应用情况总值越高(P<0.001);不同工作年限、职称的受访者指南应用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一)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概述

不同于一般演讲稿或报告,署名文章是非常正式的媒体外交方式,主要用来传递清晰、权威的信息,向目标受众阐明访问目的、诠释双边或多边关系,以及就某些国际性议题发表看法,倡导国家政策,寻求身份认同。目前,公共外交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外交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国际环境更好地感知中国,传达中国希望被视为友好、和平和可靠伙伴的美好愿景(6) See from Falk Hartig,“How China Understands Public Diplomacy: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Image for National Interests,”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18,No.4,2016,pp.655-680.。习近平第一篇海外署名文章发表在2014年3月23日的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上。截至2019年5月,习近平共计在47个国家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51篇,覆盖了全球六大洲、五大洋。

另一方面,新公共外交可以充分展示国家文化。公众对公共外交涉及的具体文化内容的喜爱程度会影响其心目中的该国形象,因此新公共外交的兴起为中国提升国际形象和话语权提供了契机。习近平在海外发表署名文章,不仅是个人外交理念、领导风格、语言特色的集中展现,更是为了增加与公众的接触和交流,使其更清楚中国的立场主张、访问目的和文化魅力,更好回应国外舆论的猜测和不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传播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传播技术范式。海外发表署名文章必然要适应这一变革的新特点、新规律,所以五十余篇文章的发表渠道既有主流报刊等传统媒体,也有门户网站等网络新媒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全面布局。

这些海外署名文章结构相对稳定:首先是回顾过往,讲述与出访国紧密联系的交往历史;然后是把握当下,针对相关议题提出看法、找出对策、发出倡议;最后是展望未来,表达对国家合作的积极意愿和对人类未来的美好祝愿。从行文到理念,也呈现出统一鲜明的风格:既讲“中国故事”,又传播“中国智慧”;既凝聚共识,又解惑释疑;既让故事讲理,又用数字说话;既搞“顶层设计”,又兼“具体施工”;既主题突出,又各具特色;既为出访定调,又展个人魅力(7) 参见人民网:《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风格及特点》,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801/c40531-29442605.html。 。这种风格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个人形象魅力在国际外交领域的延伸和鲜明体现。同时,这也成为研究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新政策新变化新趋势的重要窗口。

(二)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文本分析

本文以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收录的51篇海外署名文章的中文译本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R语言、EXCEL等文本分析工具对其进行计量分析,主要从发表时间、空间分布、文章篇幅、词频统计四个维度展开,将数据统计结果和专项分析结论叙述如下(8) 文中图表均为作者根据相关数据自行整理。 。

1.时间维度:精准契合外事活动

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关注国家形象在海外的传播与认知。习近平指明,当代中国形象应该是“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习近平在海外发表署名文章,充分利用媒体的连接性和互动性,通过传播和倾听代表公众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声音来获取公众的认同,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形式与机制,在多元互动中实现国家利益。

为了实现“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石油类高校非焊接专业学生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特点,如石油化工机械主要涉及到各种化工容器、反应塔、加热炉和换热器的制造与安装。油气储运专业涉及到各种储油罐、油气管道、油槽车和油轮等制造工程。因此,需要从《金属焊接》课程本身出发,使课程内容与相应支持课程内容相融合,从而构成“学有基础、用有对象”的课程知识体系。

图1 年份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意识形态作祟,西方世界一直对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抱持偏见。长期以来,中国的海外形象基本上都是“他塑”,即在西方生成、由西方塑造、任西方言说,与中国真实情况大相径庭,结果是中国声音被西方强势舆论所淹没,中国发展被西方话语霸权所污蔑,中国价值被西方普世价值所吞噬。加之我国“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页。 ,因此需要消除西方话语对中国形象的歪曲和污蔑,用事实向世界客观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果,树立中国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

从地理空间上看,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已经覆盖全球六大洲,其中亚洲最多,达19篇,欧洲16篇,非洲7篇,大洋洲、南美洲均为4篇,而北美洲只在巴拿马发表过1篇(详见图2)。深入研究51篇文章的空间分布,不难发现以下特征:其一,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空间布局。“一带一路”倡议基本覆盖了署名文章涉及的47个国家,这也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地位。其二,重视周边国家。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周边外交,习近平提出“亲、诚、惠、容”四字方针,力求实现“睦邻、安邻、富邻”(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97页。 的美好愿景,与中国接壤的14个国家中,已有半数以上刊载了习近平的署名文章。其三,突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强调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战略地位,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和重要原则,而署名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在发展中国家发表的。

基于氨基酸的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在合成手性纳米粒子方面也很有用。Preiss等报道了基于氨基酸的具有可聚合片段的手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然后开发用于制备手性表面官能化的纳米粒子[164]。同时测试其作为成核剂(nucleating agents)的潜力用于氨基酸外消旋混合物的对映选择性结晶化(以外消旋的天冬酰胺为模型体系)。通过比较不同疏水尾的手性表面活性剂所合成的粒子,结果表明只有由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手性纳米粒子才能够在对映选择性结晶过程中有效地充当成核剂。

图2 空间分布

4.词频维度:合作发展的文章主旨

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人口数量的变化都代表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兴衰,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实际上也是农业生产区域差异的体现。在进行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弄清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改变以及耕地面积的变化,而不应该单纯地对其开展定性研究,一定要理清人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人本主义出发实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3]

从篇幅上来看,结构匀称、篇幅适中,这也是为了便于文章的阅读与传播。51篇文章正文部分共计101770字,最长的一篇是《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的2968字,最短的是《真诚的朋友,发展的伙伴》的999字,1500-1999字的有23篇,占比最高,平均每篇1995字。

图3 篇幅分布

3.篇幅维度:言简意赅,寓意深远

词频是体现字词在一个文件或一个语料库中的重要性的加权指标,词频越高代表字词的重要性越大。本次词频统计运用了统计软件R语言。同时,为了提高词频分析的准确性和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已对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中的所有字词进行同义项合并,并剔除代词等无实质含义的词项。此外,为更加全面呈现署名文章的理论主旨和弥补词频统计研究方法的不足,本次统计在高频词统计的基础上引入语义分析,按照诠释关系、关注领域、提出方针和表达愿景将词频最高的40个词汇分为四类(详见表1)。

基于创客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对应,以提升专业素养为主线,通过“创造”的具体行为使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

表1 词频统计

第一类包括“关系”“双方”“共同”“友好”“伙伴”等,体现了习近平对出访国的重视,阐述了中国与之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为官方外交活动奠定和平与发展的基调。第二类包括“人民”“经济”“建设”“贸易”“文化”“投资”等,体现了习近平以务实态度指明了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要展开经济发展、政治互信、文化交流的全方位合作,而不是“口惠实不至”,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中国是勇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第三类包括“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共赢”“互信”“务实”等,体现了习近平在国际舞台积极传达中国理念和宣传中国外交政策,从词频统计中不难发现,合作、发展、共赢已成为当今中国外交的最新理念,而“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成为中国外交倡议的重中之重。第四类包括“交流”“和平”“增长”“改革”“创新”“美好”“开放”等,体现了习近平对当今时代潮流的精准把握,用和平、美好、繁荣、开放来表达对国际社会的未来目标和美好愿景。

第一,揭示人类的存在规律:共生。习近平在多篇署名文章中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 《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载《人民日报》2017年7月5日。 ,并频繁用到两国、双方、共同、相互、一道、携手等词(11) 据笔者统计,相关词汇词频累计达到1106次。 来传达人类共生共存的理念。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民族国家仍是交往活动的主体,也是承担各种责任和履行各项权利的元组织,从本国利益出发来评价各种事物和事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内外政策,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另一方面,家庭、社会、民族、国家的基本单位都是人,这些团体组织都是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产物,其本身就构成社会共生系统。人类社会目前正处在一个庞大的共生社会系统中,人际、己群、群际之间必须建构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的共生性的基础之上,即以所有国家共生共荣为前提。在《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一文中,习近平讲述了中越两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相互支持和患难与共,并用歌词“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来表达中越两国理想信念相同、前途命运相连(12) 《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载《人民日报》2015年11月6日。 。

三、价值意蕴及贡献

中国的公共外交致力于树立一个积极的中国形象,注重相互团结,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共外交活动,促进中国与伙伴国之间的联系和认同,以期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正是基于新的历史方位书写的时代华章,不仅为中国新阶段的外交方针指明方向,同时对开拓世界繁荣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创新国际关系理论贡献中国智慧

这四类主题词勾勒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一,立足新时代、具备全球眼光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实现的主要路径。第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内含的价值底蕴。

第二,阐述人类的利益分配原则:共享。习近平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论述中明确提出要遵循“共享”的利益分配原则,需要强调的是,共享理念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是更加突出全人类的价值取向,即人类社会发展必须内含的普遍性、包容性和公平性,主张中国的发展红利应由世界共享。习近平在多篇文章中强调要与各国共享机遇和经验,正如他在联合国向全世界人民庄严承诺,“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13)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人类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个可以脱离世界体系的孤立过程。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全球化的发展甚至出现停滞的局面,反全球化的声音越来越多。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发誓要确保“美国优先”并在就任后第一周就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加上英国宣布脱欧,这些都对全球化的发展潮流造成了冲击。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了中国帮助塑造全球经济未来的意愿和大国担当。通过建设大型跨国交通运输项目,使得“一带一路”国家间的互联互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会更多带动“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活动。根据商务部《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跟24个国家建立了8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直接投资364.8亿美元,带动当地超过20多万个就业岗位。共享理念的基本原则就是整体发展,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7页。 。“一带一路”项目能够建成“人人参与的全球化”,而不是过去西方主导下的“排他性的全球化”,与特朗普悍然发动的贸易战有着本质区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鲍泰利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通过贸易和投资来促进资本向沿线区域流动,而联动激活的全球商业活动将大大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倡导人类的发展目标:共赢。合作、共赢体现了习近平对人类共同发展的终极人文关怀。不同于西方“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中国外交更加突出价值理性思维,将本国利益与全人类利益联系起来,力争实现共赢。国际政治表面上是诸多国家之间的博弈,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量。由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国际关系和战略不仅应从国家利益出发进行单线思考,而且应当考虑符合人类的未来进步趋势,以互利共赢为目的的国际关系更具长期性、稳定性,中国外交的共赢哲学就是只予不取、多予少取、公平予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15) 《策马奔向中蒙关系更好的明天》,载《人民日报》2014年8月22日。 ,而在这股潮流中,只有坚持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习近平在《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一文中提出,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树立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点(16) 参见《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载《人民日报》2015年5月8日。 ,并在多篇文章里强调各国需要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二)为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中国方案

首先,以“一带一路”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发展。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市暴跌,众多证券市场遭受重创,众多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加剧,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其破坏性影响至今仍然没有消除。“一带一路”是习近平在新时期提出的与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倡议,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在追求目标上,“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有关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对接和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贡献(17) 参见《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载《人民日报》2017年7月5日。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通过共建多元开放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为两大抓手,中国的资金、产能、装备、技术、标准、管理和人民币“走出去”,同时有助于改善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状况,促进资源能源开发、资金积累和工业化进程(18) 参见邹磊:《“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页。 。中国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为世界经济发展不断提供新鲜血液和强大动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其次,以新型关系推动世界政治公正有序。事实证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面上宣扬民主、自由,但对自身问题避而不谈,实质就是要维系美国在全球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对非亲美的国家进行打压,为美国称霸世界扫清障碍。例如美国在“棱镜门事件”中,借助互联网在全世界各地进行情报和信息的窃取,甚至对别国领导人、科学家、知识精英乃至普通民众进行监听,充分暴露美国的野心。习近平积极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强调不冲突、不对抗。中国将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虽然中国有一个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外交体系,但不同的行动者通过对外援助、媒体、交换机构等各种工具系统地参与中国的公共外交。例如,中国政府在非洲国家实施基于平等互惠的公共外交,把外交与援助项目、补助金和低息贷款联系在一起,以建立更紧密的生态环境。这些举措意在弥补中国和非洲在非对称经济关系上的差距,消除因此带来的不信任和不满意。简言之,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一直强调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公平正义和合理有序。

再次,以共同价值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价值的形成是以价值认同为中介,要求个体或社会共同体对自身在社会关系中的行为伦理达成某种共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强制或引诱所有人认同西方价值,本质上是文化霸权主义。因此,问题关键不在于讨论价值认同本身是否存在,而应该探讨意欲达成什么样的价值认同。如果说,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在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出了足够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能力即生产力的话,在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却并没有取得相对应的进步。生产力与交往方式之间的矛盾依然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解决这些矛盾固然不能只靠观念的力量,但通过反思人类既往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超越民族主义的立场,确立一些适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理念,对于缓解和解决人类发展中的许多问题,肯定是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习近平在文章中明确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9)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 。习近平超越了传统的民族主义,着眼于人类的共同利益所在,认同共同价值其实就是认可人类的共同利益。因此,这种方案更为切中时弊,也更为容易实现。中国语境下的共同价值之所以能够消解全球化中的价值观冲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突破西方普世价值的特殊性和强制性,共同价值提倡“文明多样性,引领文明互容、文明互鉴、文明互通”(20) 《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载《人民日报》2014年3月30日。 ,符合全人类的利益诉求,完全是一种自觉认同。

从内部网络中的打印机和多功能一体机上收集工作日志,然后生成对管理员和管理层有用的报告。能保存所有用户的打印、复印、扫描、传真记录,并可以随时搜索,可以追踪及监视用户用量,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列表,图形)制作及分析。包括以下:服务类型、色彩模式、纸张尺寸、单/双面选择、什么时间、输出设备型号等信息。

(三)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中传播中国声音

第一,高屋建瓴突破西方话语陷阱。长期以来,西方对和平发展的中国一直抱有疑虑,在形容和报道中国时,经常预设立场,持有成见,对中国的抹黑、污蔑屡见不鲜。习近平通过发表海外署名文章,用平易亲和的语言客观讲述中国故事,引导国际社会树立正确的“中国观”。针对西方话语对“中国梦”的非议,习近平在文章中有理有据有节地予以回应,他将中国梦与韩国的“第二汉江奇迹”、斯里兰卡的“马欣达愿景”、津巴布韦的“可持续经济社会转型计划”、孟加拉国的“金色孟加拉”梦想联系起来,表明中国梦与各国梦想相通,都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21) 《中巴人民友谊万岁》,载《人民日报》2015年4月20日。 。此外,还强调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连,内外相通,与各国发展战略生动契合,愿以中国发展红利普惠周边与世界,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旨在用实际行动向外界表达中国的崛起不仅不是地区和世界的威胁,反而是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机遇,展现了中国的远见与担当。

第二,立足传统构建中国话语特色。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海外关于中国的新提法、新概念、新观点、新话语层出不穷。这些舆论,不论夸大亦或贬低,都是西方主导的话语。只有积极主动建构中国话语,才能使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最全面客观的解释。习近平的海外署名文章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赋予其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给人以思想启迪,海外媒体称之为“习式风格”。比如,以“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表达中国秉承责有攸归的义利观,履行国际道义准则,勇担大国责任;用“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说明中国与白俄罗斯虽然相隔千里,但两国情比金坚;借“智者求同,愚者求异”凸显在国际关系中求同存异的重要性。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将璀璨中华文明推广全球,通过引经据典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友好的基因历史悠久,已经深入文化骨髓,为破解西方认知误区和构建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提供生动范式。

第三,借鉴本土语言形成创新话语表达。习近平在海外署名文章中频繁引用国外名言或谚语,力求语言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文化认同感,促进情感交流,拉近国家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论述国家关系和倡导国际正义时,引用白俄罗斯名言“友谊和兄弟之情胜过所有的财富”和谚语“牢固的友谊利斧难破”等体现中国宣传的价值理念与各国传统是相通的,之间的利益是共同的。梳理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所引用的外国名言,无论谈及何种话题,都力求语言表达的本土化、国际化,致力于打破文化隔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深化国家交往与合作奠定基础。

习近平在海外发表署名文章,是新一届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将个人魅力与国家形象有机结合,宣传了我国外交的立场、政策与目标。署名文章为创新国际关系理论贡献中国智慧,为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中国方案,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中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与官方外交活动形成互补,为中国外交打开更加宽广的空间。

作者简介: 王群,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 210096)。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研究”(17ZD001)。

(责任编辑:郭太英)

标签:;  ;  ;  ;  ;  

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外交意蕴与价值旨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