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权经济学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兼论黄绍安的“产权经济学概论”_经济学论文

现代产权经济学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兼论黄绍安的“产权经济学概论”_经济学论文

系统、深入研究现代产权经济学——评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产权论文,导论论文,系统论文,黄少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传入我国已有几年历史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它迅速引起我国经济学界的深切关注。但是,迄今为止,一些有关的论著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介绍、诠释这一学科的基本观点,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者很少,谈得上系统、深入研究者几乎没有。对此,经济学教授黄少安博士经过几年刻苦钻研的成果——《产权经济学导论》,可谓是弥补这一空白的有益尝试。它的出版对提高有关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认识,领会其精神和实质,吸取其合理成分,澄清某些糊涂看法,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权经济学,也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产权经济学导论》洋洋30万字,共分十章,由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在该书中,黄少安博士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有关所有制和产权关系的理论,系统、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相关论述,对有关重要范畴和理论的不同阐述和观点,先进行客观的比较,继之从多方面反复分析和评价,最终提出较为准确和中肯的意见。在对待不同理论体系的基本态度上,对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采取先认真学习,探寻和了解其指导思想和方法,领会其精神实质,然后再作深入剖析,既不根本否定,也不全盘照搬,而是充分肯定其科学合理的部分,同时指出其不足和缺陷,力图通过认真严肃的研讨,探寻学术的真谛,促进理论的进展。

《产权经济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提出了许多很有意义和颇为深刻的见解,下面归纳几方面并择其要者作一些简单介绍:

对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方法论的系统研究

作者运用自己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厚功力进行了这项工作,使《导论》显示出它区别并优越于我国先前发表过的同类论著。对方法论的研究,不仅作为解开现代产权经济学奥妙的钥匙在本书一开篇就作了集中的专门分析,而且自始至终地贯彻在全书的各个方面,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观察和说明问题的思想轨迹,有利于对他们理论的深入理解。

经济学方法论具有层次性,既有包含价值论、真理观和科学观的基本方法,或基本哲学思想基础,还包括经济学的思维原则和方法,即经济学家从事理论研究、构建理论体系的主要方法,以及经济学的技术性的具体方法。《导论》的作者认为,尽管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家们也重视制度分析,有时也表现出对利他主义的关注,甚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影响,但是,他们仍然是以“经济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个人权利的天然合理性以及对这种个人权利的尊重,它的核心范畴“交易费用”就是按照经济人的“成本——收益核算原则”行事,就是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即使制度的安排和供给,也是为了增加统治者的利益,连国家也是功利的化身。因此,构成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基本方法论的核心,仍然是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当代科学哲学的一些流派。虽然产权经济学在当代西方还处于非主流地位,标榜自己属于非正统经济学,但在基本方法论上,仍然继承着自斯密以来的基本哲学思想体系和传统方法论的框架。因此,虽然它提出的一些理论可以看成是“中性”的,但是,私有制观念在产权经济学家的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许多理论是以私有制作为既定前提,而且有的人还公然宣称私有制才能达到最优的效率。

在科学哲学方法上,产权经济学试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进行某些修正和扩展,然而并没有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藩篱,即仍然属于科学哲学中的逻辑实证主义,而又以其中的证伪方法论为主。诺斯在其名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的序言中就明确表示:“为了使认识不断深化,理论必须能被证伪。”现代产权经济学家正是利用证伪方法否定诸如“完全理性”、“零交易费用”等传统经济学假设,并以成本——收益原则这个“单一标准”考察经验事实与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推论,从而建立起他们的新的理论大厦。

基本假设是与基本方法论密切联系的,在其身上最能体现出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是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和理论逻辑分析赖以展开的基本理论前提。《导论》在研究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时,也全面地探讨了它的基本假设,即“经济人”人格假设、“资源稀缺性”假设、“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假设、“非完全竞争”假设、“有限理性”假设以及“交易费用为正”假设。这些假设都是同产权经济学的个人功利主义基本方法相联系,而且它们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首先,产权经济学把人抽象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化身,把人的一切行为都归结为趋利避害,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产权制度的出现和变迁,它的效率的判断标准等等,无一不是运用经济主体成本——收益对比关系去显示。但由于“资源稀缺”(在产权经济学家看来,制度也是一种稀缺资源),使得一切的效益核算成为必要。其次,由于人们面临的不是稳定的、均衡的、只有单一价格信号的市场环境,制度也不是既定和不变的,市场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了取得市场信息,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不仅不存在“零交易费用”,而且费用还在不断上升。因而,竞争便不可能是充分的,特别是制度作为一种资源,其供给存在国家垄断,也不能达到完全竞争,在这种环境下,不可能存在自觉追求“最大化”和“最优化”、具备“完全理性”的经济主体,人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有局限,制度因素对人的意识也发生各种不同的影响,人的行为必然存在不完全理性或非理性的可能,需要社会加以必要的引导。既然如此,就必须设计合理的制度或者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力求降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减少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产权经济学正是运用其个人功利主义基本方法,以这一系列假设为理论前提,论证其基本范畴,进而演绎出它的整个理论体系。

对产权经济学基本范畴的科学分析

我国经济理论界虽然谈论产权经济学多年,许多论者对它的一些基本范畴,却不甚了了,以致于出现不少模糊或混乱的看法,妨碍了对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正确理解和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为了解决分歧,消除混乱,恢复范畴的本来意义,《导论》以不小的篇幅,依次分析了财产和产权、产权与所有权和法权、经济制度、所有制和产权制度、交易费用、企业产权和现代企业产权、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配置机制等等有关产权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值得在这里提起的,倒不是本书中对这些范畴的涵义的界定和阐述(尽管它们不少具有明确、清晰和富有说服力的特点),而是作者研究、分析这些范畴的科学态度。他与那些主观解释范畴的做法不同,是在踏实收集资料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考察这些基本范畴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各类文献、各个重要学者对它们用法的异同和变化,把基本范畴分别置于经济史和学说史的长河中加以剖析,揭示它们的历史过程和思想缘源,并且根据这些范畴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在理论展开中的意义,对这些范畴和内涵和外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界定,然后详尽阐述它们的基本属性、主要功能以及相关范畴的联系和区别。正因如此,《导论》中对一些基本范畴的阐述,就不是孤立、静止和片面、单薄的,而显得观点言之有据,理解比较准确,分析较有深度,并给予读者以稳重、实在的感觉。

对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主要理论的深入探讨

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家在创建自己的学说体系时,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重要理论。《导论》以广阔的视角,按一定的次序,从多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了比较深刻和颇具新意的独立见解。

(一)关于交易费用理论。《导论》从实践和理论方面,考察了交易费用理论的创立过程,分析交易费用的一般含义及其分类,探索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因素以及交易费用分析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作者首先充分肯定这一理论对构建现代产权经济学大厦的基础作用及其巨大的理论贡献,同时又指出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缺陷,一是它的外延不确定,难以计量,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不彻底,从而导致“有缺陷的交易费用范畴与它在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二是过分夸大交易费用的理论解释力,作者认为不能把企业的产生只归因于交易费用,其真正的基础在于人类劳动技能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管理要求的提高等等,即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斯密和马克思的“社会分工学说”。

(二)关于“科斯定理”。《导论》比较了科斯定理的三种表述,认为它们是在不同假设下,从不同方面揭示产权制度安排、交易费用高低与资源配置效率优劣之间关系的定理,这才是科斯定理的本质及其巨大理论功能所在。指出把它看成只是论述外部损害问题或资源配置效率标准,或硬将“私有制”偏好塞进这一定理之中,都是对其实质的误解。但是,作者肯定科斯定理的重要理论意义并不想说明它是完美无缺的。相反的,《导论》还指出了科斯定理的基本缺陷。一是方法论的矛盾,即科斯自己宣称的逻辑实证主义的证伪主义与正统经济学方法的矛盾;二是效率观的含混,表现在科斯接受与自己的方法论不适应的帕累托效率标准,同时没有理清产权制度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三是它缺乏有效的分配理论的支持,没有正确认识产权安排与公平、效率的相互关系。对于科斯定理的缺陷,西方经济学界也有不少人提出批评。《导论》对这些批评也作了客观、公允和中肯的分析。

(三)关于制度变迁理论。《导论》在阐述了有关制度变迁的主要一般原理的基础上,概括并分析了新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如,方法论——经济人假设和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理论基础——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制度变迁主体——广义的企业家和两级行动集团;制度变迁方式——渐进式为主;制度变迁动力——相对价格的变化和追求制度创新收益;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交易成本的比较;制度变迁的过程——多阶段的周期分析;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三位一体。但是,《导论》并没有满足于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一般分析,它还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制度变迁问题的基本理论,并进一步将它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了综合比较,指出二者在方法论、理论基础、对制度的考察层次、制度变迁动力、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但二者之间也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如,都注重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都重视意识形态对制度稳定和变迁中的作用,都认为制度变迁方式的多样性,在制度变迁的评价标准和制度变迁动力方面,不是都不能比较和沟通的。这种对比分析的方式和内容,完全摆脱了那种绝对肯定和否定的作法,虽有评析,却不是单纯的批判(要知道这种批判并不只是中国特产,在西方世界也不乏其人),使人容易接受和信服。

除此之外,《导论》还提出许多具有新意的见解,如关于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的论证、对效率标准多元化的阐述以及对帕累托最优的正统理解的纠偏,等等,限于篇幅,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

总之,黄少安博士的《产权经济学导论》内容丰富,论题宽广,蕴含信息量大,逻辑结构严密,分析系统全面,论据充足有力,特别是,作者能够以其熟悉经济学方法论的优势,较好地从方法论上对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有关理论进行评析,正确指出其理论贡献和基本缺陷,使本书显现出相当的理论高度和深度。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学习和研究产权经济学的优秀著作。

标签:;  ;  ;  ;  ;  ;  ;  ;  

现代产权经济学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兼论黄绍安的“产权经济学概论”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