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内科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血脂的指标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冠心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07-01
冠心病又被称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内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变窄或阻塞,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心肌发生缺血坏死,心脏机能下降[1]。冠心病诱发因素主要有脂质代谢紊乱、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破损等,冠心病由于病程较长、无法治愈、并发症较多、治疗负担较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等,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冠心病治疗重点是降低血管内粥样斑块的形成,使心肌正常供血,使症状得到缓解或者减轻,使生命可以延长,生存质量升高。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内科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检查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4~76岁,平均(51.96±5.30)岁,病程1~12年,平均(7.61±1.88)年。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3~80岁,平均(51.52±4.64)岁,病程1~10年,平均(7.33±2.0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凝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抗血小板凝集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改善心肌营养采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扩张血管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
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他汀类药物治疗): 常规治疗同对照组,联合服用辛伐他汀(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910)20mg,每晚1 次。连续服用4 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周期为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TC、TG和LDL-C的水平,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数数据用百分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TC、TG和LDL-C水平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C、TG和LDL-C水平比较(x±s,mmol/L)(n=5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两组治疗前后TC、TG、和LDL-C水平见表1,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差异均显著(P<0.05)。
2.2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后观察组共有5例不良事件(3例冠心病复发,2例心肌梗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共有21例不良事件(12例冠心病复发,7例心肌梗死,2例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他汀类药物由于对氧自由基酶活性可以进行抑制,对抗氧自由基酶活性可以增强,所以该类药物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其通过降低血液中LDL-C的氧化,对粥样斑块的形成和扩大进行了抑制;该类药物还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得到改善,避免了心衰的发生及发展;该类药物在发挥作用同时可以抑制心电的活动,使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该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能够使粥样硬化斑块的脆性减弱;该类药物可以使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细胞结构发生变化,使血管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无法继续增殖,使斑块的内脂核减小,斑块表面张力降低,使血栓的无法形成[3]。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均显著(P<0.05),与李奕斐[4]的研究结果一致,从而表明对冠心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另外,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也表明该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较高,既可以使疗效提高,又可以使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
总之,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能够使复发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调节血脂代谢,阻止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扩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勇,张美春,高孟秋,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4):1257-1260.
[2]夏静雯,李岩松,奚茵华.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NO、ET-1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v.25(4):375-378.
[3]谭保平,杨帆,王红,等.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干预后LDL-C、TC变化与血小板CD62P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右江医学,2016,44(1):10-13.
[4]李奕斐.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61-62.
论文作者:李冰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冠心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类药物论文; 发生率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论文; 事件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