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心,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论文_尹晓玲 褚祥天

以心育心,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论文_尹晓玲 褚祥天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 264300

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成长成熟的过程,成长中的少年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现在,更影响到他们的未来。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学生伤害事件警示我们:如果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备受人们关注。那么学校工作中该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可行的途径?我校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愿与大家共享。

一、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形成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让学生自由的呼吸和成长,是我们的育人之本。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以此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我们的老师总结出上课要有四种情绪,使用“四个一”。四种情绪是: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四个一”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回亲切的抚摸。我们努力让学生从教师的热情服务中、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让师生的心在情感交流中相通,让学生生活在一种比较宽松的心理氛围中自由的生活、快乐的成长。同时我们注重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同桌商谈、小组讨论、互相辩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从小伙伴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思维方法中获取力量,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拓宽心育空间,营养学生的心理肌体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防预性为目标,以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为内容,以平等公正、理解尊重、真诚微笑、信任保密为基本原则,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教育渗透、班队活动、悄悄话信箱、校园广播、网络沟通等多种途径,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逐步确定了“以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以学科渗透教育、个别辅导为辅,让心育走进家庭”的总体思路。同时改班主任的操行评语为寄语,并把心育与德育融成一体,构建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心理辅导活动课。我校兼周开设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使心理辅导正式纳入课程管理体系,并为初一到初四配备四名兼职心理辅导员。同时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了正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以活动为主,辅导内容根据班级学生心理动态、学生集体生活中人际交往及成长中的苦闷和困惑等实际问题确定,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编制可操作性强、实用的心理辅导活动教案。事实证明学生心理辅导课的开设切准了学生的心理脉搏,帮助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消除了孩子的心理困惑,深受学生的喜爱。

2.学科教育渗透。各科教材中蕴含许多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因素,为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确定“情感教育目标”。同时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运用心理学原则和方法,改变课堂教学中的用语,抓住教材与心理教育的结合点,捕捉渗透心育的有利时机,在学科教育中自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建立心理咨询室。“有烦恼找心理老师”已逐渐成为我校学生的共识。从心理咨询室成立的那天起,学生找心理教师都是通过“心理信箱”联系。即先把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要求帮助的内容写清楚,把信或纸条投进“心理信箱”中。辅导的具体方式根据学生的要求及心理困惑的程度分面谈、书信、电话等几种方式。对那些主动要求或者我们认为有必要面谈的同学,我们在专用的心理辅导教室“心语小屋”面谈。一般在活动课。每次面谈时间不超过一节课。面谈时间心语小屋里没有别的教师和同学,由心理咨询教师和来访学生一对一进行,从而帮助学生逐层地剥开心理的症结,达到解除或缓减心理压力的效果。每次面谈后教师做好学生基本情况和矫正措施记录。对那些顾虑比较大,或者自己觉得在老师面前容易紧张的同学,我们则一律采取回信的方式给予解答。

4.在校园广播中开设“知心姐姐与你相约”节目。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12:30,学校心理热线广播便向全校学生开通,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予以解答。通过各种广播节目如《快乐秘诀》、《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别让自己做气球》、《尝试,才会成功》等,为学生排忧解难,送去关心和呵护;另一方面,辅导老师根据“知心姐姐信箱”中的来信集中给予解答和辅导。如本学期,学生的来信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学习困难及其心理问题方面,于是学校利用广播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的辅导:《相信自己我能行》、《笑对困难和挑战》、《善待自己,快乐成长》等。

5.改革考试制度,改变操行评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此,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将每学期的“操行评语”改为“你—我”式的寄语。对话式的评价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强了老师的亲和力,使学生在如沐春风的话语中欣然的接受了老师的劝慰。学校的期末考试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淡化了学生之间的评比,舒缓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6.网络沟通,拓宽心育渠道。随着网络的普及,使得师生之间的隐秘对话成为可能,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心育空间。我们针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敢面对面与辅导老师进行交流的学生,把辅导老师的QQ号、微信号以及电子邮箱公布给学生,通过QQ、微信聊天、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辅导。高年级的学生往往比较喜欢通过这种快捷、隐秘的方式与辅导老师交流,心中的烦恼大多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实践证明,这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较之面向大众化的辅导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效果更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7.家校沟通,形成合力。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有联系。在棍棒教育下成长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心理就比较强。父母采取严厉的强势教育方式,孩子就容易懦弱自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得出结论:家校携手,学生成才路好走。由此我们还开办了每周五的家长学校论坛,让家长和老师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互通信息,共同探讨新时期教育管理学生的有效方法,纠正不良教育方式。还请成功家长介绍家教经验,解答其他家长的困惑,为教育不得法的家长提供借鉴。为了便于家长老师间沟通信息,我们还把心育论坛记录发布到实小校园网上,开辟了网上家校联谊通道,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论坛。同时依托中国教育平台我们实现了与家长手机的即时信息互动,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三、体察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1.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创造条件。在心理学当中,有一种人们所熟悉的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我校引导教师抓住时机,运用教育艺术,提高教育成效。开学之初,我们初一年级的老师分期分批的对全班同学私下谈话,指出他们的优点,并告诉他们是最有前途的学生,同时将他们的优点写在纸条上,传送到家长手中。家长不自觉地提高了对孩子成功的希望,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因为学生有差异,他们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要让每一个孩子成功,就不能用一样的标准,熟悉每一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因而我们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跳一跳,都能获得成功,使学生在老师的赞扬中不断增强自信,从而激发起乐学向上的情感,极大地促进了他们主动、愉快的发展。

2.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尽管我们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但学生获得成功的能力总是不一样的,有的容易成功,有的难成功,还有的一时成功不了,怎么办?我们坚持用“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的思想思考这一问题,制定了三条原则:其一、“能成功的要促学生成功”;其二、“难成功的要帮学生成功”;其三、“暂时成功不了的要盼学生成功”。在我们的作业超市中我们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设置了不同起点的作业,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学的有信心、有兴趣,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长足的进步与提高。

四、教给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

初中生由于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心理很脆弱,或许在成人看来很小的问题却让孩子耿耿于怀,如果疏导不及时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我曾经利用心理辅导课在初一年级一个班级做过调查,结果全班将近四分之一的同学表明自己经常会很不快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上的困难、人际交往的障碍以及与父母的矛盾等。由此我们认识到必须教给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排解自己的苦闷,及时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大家通过交流自身的做法体验总结出:换位思考理解对方、听音乐舒缓心情、看笑话书转移注意力、向父母老师和朋友倾诉一吐为快并寻求宽慰、睡觉遗忘、日记倾吐、对着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出来发泄等比较实用可行的方法来平和自己的心情,及时排解自己郁闷的情绪,使自己能保持一个好心态。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动态,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实践表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孩子在班上相对显得比较敏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做好集体教育、确立良好班风的同时,我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孩子的教育。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个性品质、在校表现、情绪状态,并在全校挑选了责任心强的老师和这些孩子结为“手拉手大朋友”。在中学期间,四年内跟踪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每天至少抽出五分钟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在校一日表现,记在当日联谊录上,每周给予学生一个综合指数评价,确定一周内学生的思想动态等级。发现情绪波动,及时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好心理疏导,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用爱滋养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争尖好胜是近年来独生子女表现出来的比较共性的个性品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对应的实施策略,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1.家庭——在体验中学会爱。针对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自私、唯我的共性特点,我们认为首先应该用爱来滋养孩子的心灵。由此我们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感恩—爱心回报”行动。低年级,我们主要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开展了“我为妈妈洗一次脚活动”;中年级我们倡导学生自觉的从事家务劳动,为父母分忧;高年级我们利用双休日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活动,为父母洗衣做饭。在换位体验中,我们的孩子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在内心深处生发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学校——在宽容中学会合作。校园里经常会上演这样一幕:两个孩子为了一件小事互不相让,找老师评理时也总是相互指责,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共同生活友好相处就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加强了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善待自己、宽容他人。心理辅导老师还把心理调节的方法编成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融入导集体生活中,做个阳光少年。为提高心理调节的自觉性,我们还引导孩子为自己设计了一份心灵晴雨表,通过卡通图案记录下自己每天的心情,通过灵活运用习得的心理调节的方法,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每月一张装在成长记录袋里,记录自己心灵成长的轨迹。与此相呼应,在班级老师们引导学生每天查脚印,反思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正确对待别人善意的批评和指责,有容人之量,逐渐形成了相互关爱、一团和气的班风。相信今天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孩子们,他日踏上社会依然会关爱他人。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也是未来的主人。今天的心理小问题也许会演变成他日的社会大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心育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疏导、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进而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善待自己、宽容他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自信的融入社会,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

论文作者:尹晓玲 褚祥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以心育心,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论文_尹晓玲 褚祥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