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100)
【摘要】目的:研究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16日—2017年6月22日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将88例患者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2组,44例/组。红球--对照组(保守疗法),蓝球--观察组(椎体后凸成形术)。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保守治疗法,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中效果更加优越。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保守疗法
【中图分类号】R580;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023-0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yphoplasty and conservat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 8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ed and blue ball group: 44 cases / group. The red bulb control group (conservative therapy group), the blue ball observation group (kyphoplasty group).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The anterior height of the vertebral body and the VAS score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Kyphoplast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onservat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s.
【Key words】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 Kyphoplasty; Conservative therapy
择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8例开展本次研究,旨在对比两种治疗的效果,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8例,病例选取时间:2016年6月16日—2017年6月22日,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观察组(n=44)——性别:14例男,30例女;年龄范围:60~78(66.52±2.81)岁。病程范围:9~19(13.05±1.44)个月。
对照组(n=44)——性别:16例男,28例女;年龄范围:62~79(66.48±2.75)岁。病程范围:10~19(13.12±1.50)个月。
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一般资料的差距微小(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保守疗法 本组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将合适高度的垫子放置在骨折处,平卧硬板床上休息。同时予以活血化瘀药物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待患者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进行腰背部肌群功能锻炼。三个月后腰围下床进行活动和锻炼。
1.2.2观察组方法--椎体后凸成形术 对本组患者行局部浸润麻醉,俯卧位体位,经C型X光机透视定位穿刺部位,采用单侧椎弓根或椎弓根外侧入路,穿刺点为椎弓根体表投影外侧,保持15~20°内倾角,避开椎弓根内侧壁穿刺,插入穿刺针后,留置内芯,拔出穿刺针,顺内芯置入工作通道,置入深度为椎体后壁前5mm处,顺着工作通道利用骨钻将椎体插入到椎体前壁2~3mm处,将骨钻取出并探查工作通道,置入并扩张球囊,在X线透视满意下停止显影剂的注入并抽出球囊中的显影剂,在伤椎内慢慢注入骨水泥,直至椎体边缘及上下终板位置,待骨水泥固化后拔出工作通道,包扎穿刺伤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
(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总分为10分,以分值低为优势。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SPSS20.0软件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两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对比治疗前各项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所示。
3.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1],骨质含钙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流失,采用保守治疗的治疗时间长,见效慢,患者的遵医行为不高,且在准确复位伤椎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2],另外容易发生再骨折情况,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
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上起到的效果较为理想,其不仅能够使患者机体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3],还能够促进患者脊柱功能的提高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而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椎体出现塌陷等情况,创伤小且安全性高,可避免术后骨折再发生。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36.82±5.66mm)、Cobb角(4.90±1.31°)、VAS评分(3.21±1.02分)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较好地表明了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取得效果令人满意,比保守治疗更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参考文献】
[1]董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9):51-53.
[2]郭瑞清,刘玉耆,李雪娟,等.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6,22(7):82-83.
[3]谢书源.保守疗法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比较[J].淮海医药,2017,35(5):569-570.
论文作者:田光泽,汤岱,李博,王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脊柱论文; 椎体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患者论文; 保守论文; 成形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