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能成为音乐行业的救赎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媒体论文,行业论文,音乐论文,救赎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夏一帆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爱听欧美歌曲,喜欢Taylor Swift,开车或在家休息时会用QQ音乐听歌。2014年10月,Taylor Swift新专辑《1989》正式发行,这一次她特意托朋友从美国买了CD回来。 这并非因为她有收藏CD的习惯,而是当她准备在QQ音乐上收听这张专辑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提示:“应版权方要求,该歌曲暂不提供免费服务。” 音乐行业已经很久没有过什么好消息了。根据尼尔森的年终调查,唱片业销量比前一年下滑11%,数字音乐销量也开始下跌——除了流媒体意外地增幅达到54%。 这些数字都指向一个结论——流媒体开始在音乐产业“攻城略地”,传统唱片则不可避免地继续缩水。一直到2014年10月之前,没有一张唱片销量达到白金级别,即卖出超过100万张。 Taylor Swift,这个出道10年的美国乡村歌手打破了这个僵局。她的第一张流行乐专辑《1989》在10月底发行后,一周内销量超过百万张。考虑到实体唱片销量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张专辑很可能是最后一张“白金唱片”。2014年圣诞节,Taylor Swift的版权代理方环球音乐引进的《1989》实体唱片,在中国同样首周销量达到白金,这个概念在中国是超过2万张。 但Taylor Swift并不信任免费的流媒体。她不仅没有将新专辑放到覆盖全球58个国家的Spotify,还将自己所有歌曲都撤出Spotify。这也使得像夏一帆这样的歌迷以后要听她的歌就只能选择付费。 Swift这个大胆的举动并非心血来潮。早在2014年7月的《华尔街日报》专栏中,她就写道:“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付费。音乐不应该免费。” 熟悉Spotify的人知道,这家公司诞生于曾经盗版猖獗的瑞典,只用了5年时间,就在这个行业占据了领先地位。现在在瑞典,数字音乐91%的收入都来自流媒体。人们可以选择免费收听插播广告的歌曲版本,也可以付费成为高级账户,不间断收听或下载歌曲。 这是互联网公司常见的商业模式——免费服务带来流量和广告,付费用户带来增值收入。迄今Spotify已拥有6000多万用户,其中付费用户超过1500万,2013年的营收达到7.5亿欧元(约合54亿元人民币)。 与音乐人的反对声不同,大型唱片公司大都欣然接受了这种模式,甚至将此看做是改变困局的希望。现在,Spotify拥有索尼、环球、华纳三大唱片公司和众多独立厂牌提供的超过2000万首歌曲,覆盖全球绝大部分流行音乐。 “唱片工业支持它,因为它收入的大部分都是花在版权成本上。”环球音乐发言人程旸在此前接受采访中评论道。 拥有这些曲库的代价不菲,Spotify创始人Daniel Ek在回应Taylor Swift时声称,至今已累计支付艺人20亿美元,其中一半是在过去1年间,这些版税成本占其收入的82.5%,盈利变得更难。 这20亿美元并不能完全到达音乐人手中。签约Taylor Swift的音乐厂牌Big Machine声称,过去一年来自Spotify的收入只有50万美元,而按其全球播放量来算应该有200万美元——Spotify把这200万美元付给了环球音乐。 “流媒体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通过下载来‘拥有’音乐,我们只需要有渠道‘接近’音乐。”Outdustry格外音乐创始人Ed Peto告诉记者。Outdustry在中国从事音乐咨询、营销、版权代理等业务。 Peto表示,成百上千次的“流”所产生的收益才相当于一次下载购买。这必然需要足够规模的用户,才能用“流”来补偿“损失”的销量。这也意味着,在免费用户仍然占据主导的音乐网站,音乐人很难从中赚到钱。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Taylor Swift不满现状,而且要如此高调的逆潮流而动。早在她之前,Radiohead的ThomYorke、Jason Aldean等知名歌手也都从Spotify上撤下过自己的作品。 除了Spotify,Pandora、Rhapsody、Rdio这些流媒体网站也都在探索新的模式。比如Bandcamp是一家为音乐人提供上传并售卖音乐作品的网站,现在也推出音乐订阅服务,并让音乐人自己来定价。 技术巨头们认准了这个机会。2014年,音乐行业的重大新闻几乎都离不开流媒体——苹果斥资32亿美元收购耳机厂商和音乐流媒体服务公司Beats By Dre,数亿iPhone和iPad用户将会在2015年年初在iOS系统上看到Beats Music音乐订阅服务。Google收购了流媒体音乐服务商Songza,并于2014年11月推出付费流媒体音乐服务YouTube Music Key,和Spotify一样,每月收费9.99美元。 尽管Spotify依然陷于和Taylor Swift的风波之战,但它在英国和法国终于开始盈利了。同样来自欧洲的竞争者TIDAL和Deezer进入了美国市场——这一年,平均每个美国人在流媒体平台上收听了514首歌。 对于这些大的技术公司来说,数字音乐服务是构成其用户生态系统的一环。“这些公司不得不提供广泛的媒体选择来赢得订阅者,类似亚马逊Prime模式,将音乐、书、电影打包在一起。人们想要一次性为所有娱乐解决方案付费。”Peto说。亚马逊于2014年夏天宣布,为2000万名Prime会员增加流媒体音乐订阅服务。 尽管Spotify这样的公司未能在中国提供服务,但中国流媒体的出现几乎和其他国家同步。2009年,豆瓣FM上线。作为国内最早的网络电台,它基于算法为用户播放歌曲。目前豆瓣FM的月独立访问用户量在千万级别,并于2013年年初推出了Pro版,每月收费10元,提供更高音质和无广告的服务。 显然这是在效仿Spotify的模式。不同的是,据豆瓣音乐副总裁刘瑾表示,付费用户数量远没有达到预期。这与中国数字音乐市场长期盗版盛行、用户习惯免费的行业环境相关。 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看似红火的中国流媒体音乐网站难以独立生存。没过多久,它们就被大的互联网公司整合。 “互联网业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业务点上的竞争,而是链条之间的竞争。”乐视网副总编辑、乐视音乐总监尹亮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乐视音乐是这个行业的后来者。它并不打算和其他音乐网站正面竞争,而是选择做音乐视频。而那些更小的音乐服务商,要么被大公司收购,要么合并。 百度收购了千千静听,阿里巴巴收购了虾米音乐网和天天动听,类似于Songza的场景推荐类音乐电台Jing fm,最终被卖给A8电媒音乐,后者拥有多米音乐App。老牌音乐播放器酷狗和酷我、海洋音乐合并为一家公司。 “渠道整合成熟后,收费模式还是相对乐观的。”唱片公司太合麦田CEO詹华告诉记者。他表示,此前渠道方强势,唱片公司和网络渠道的合作一般是打包曲库授权,曲库价格也由渠道方决定。版权得不到保护,艺人和唱片公司收不到回报,消费者也得不到好的音乐体验。 “我们只能这么等,等待版权市场转好,等付费音乐到来。”詹华说。从2011年开始,太合麦田不再签约歌手,转型为版权公司。 搅动音乐行业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大多已经上市,资金和规模数量级很大,并且有意拓展海外市场。这也使得它们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愿意为版权埋单。这在无形中也在帮助解决困扰中国市场已久的版权问题。 刘瑾留意到,从2013年开始,版权成本一直在持续上涨。 2014年11月,腾讯先后宣布与华纳音乐、YG娱乐、索尼音乐等音乐公司合作,成为这3家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独家版权总代理。 腾讯的音乐业务在国内是个特例,《金融时报》曾报道,它聚集了280万付费用户。每月付费10元,QQ音乐的绿钻会员就可以得到音乐、游戏、QQ空间等增值服务——想象一下它原有用户的自然延伸,这并不奇怪。 很难说这样的付费基础和腾讯的版权收入之间的必然联系。QQ音乐副总裁吴伟林声称和唱片公司谈判的关键是,“QQ音乐能够给予华纳优质的传播推广资源,透明的报表结算体系,专业的维权团队,创新的商业模式,在收益保证、商业开发、权利维护上具备有利的优势。”这些背后是资本的支持。 在收入大量正版资源之后,QQ音乐很快起诉网易云音乐侵权,也掀起了行业内一场“版权之战”。2014年12月底,酷狗也起诉网易云音乐,网易很快反击,今年1月状告酷狗侵权并索赔300万元。 豆瓣FM依然处于亏损。 这一切发生得非常迅速。如果你稍有印象的话,几年前唱片公司还在头疼盗版问题,百度、虾米等网站和音乐人的激烈纷争音尤在耳。他们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的转变。 4年前,民谣歌手李志还在联合其他歌手抵制虾米音乐网,现在他把新专辑《1701》的首发放在虾米。他的2014跨年演唱会则和乐视音乐合作。3300张现场门票开售不到1小时售罄,乐迷还可以在线收看直播。 这是乐视音乐今年第三场在线演唱会,此前是汪峰和羽泉。这种新模式受到体育赛事直播模式的启发,在乐视,音乐和体育业务共用一个团队。第一次在汪峰演唱会上采用直播后,有75万人次在线上付费观看,到了羽泉的圣诞演唱会,卖出了9万张线上门票。 “我们是非常相信免费模式的一类人。”羽泉组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他们认为Taylor Swift的行为就是“传统唱片业的人在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和捍卫自己的尊严”,但“绝不是主流”。 张学友的新专辑《醒着做梦》在QQ音乐上捆绑销售数字版和实体唱片,羽泉组合的新专辑《敢爱》直接放弃了实体形式,转而出售印有二维码的各类周边产品,二维码是数字专辑的人口。 不同于Taylor Swift所发出的抗议,这些华语歌手更乐于从数字音乐中发掘一些机会,尽管他们并不总是能从音乐内容本身获利。陈羽凡对此表示,“可能比版权挣得要多。”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实体唱片业萎缩得更加彻底,全球的唱片公司收入当中,中国占比不足1%。这也有点绝地求生的意思,他们可以跳过唱片进入流媒体和付费模式。根据《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的实体唱片市场规模约6.5亿元,在线音乐市场规模达43.6亿元。 线上门票30元一张,乐视音乐自然很难收回高昂的现场直播设备和人力成本,但在线的广告模式更成熟,还跳过了版权方,其他互联网公司随后也开始这样做。 QQ音乐和腾讯视频很快推出张惠妹、莫文蔚、崔健等一系列知名艺人的直播演唱会,并且是免费的。 “誓与免费为敌。”尹亮很快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评论。他曾先后担任MySpace中国运营总监和新浪音乐主编,与汪峰、羽泉等艺人相识多年。 顶尖的艺人资源,是互联网公司之间竞争的焦点。“羽泉选择跟乐视合作,就意味着失去收入,很多人是捧着现金来买他们的直播,和我们合作还要分成,也不知道能卖多少钱。”尹亮告诉记者。 羽泉最终答应与乐视一起合作,他们声称要“为行业做试验”,认可乐视的定价策略。 羽泉还和QQ音乐等其他网站合作。“音乐产业是完整的闭环,现场、版权、经纪,打通才有良性循环,任何一个节点成功都不代表行业找到未来之路。”胡海泉表示。 虽然版权问题在逐渐解决,但目前,最受欢迎的依然是提供免费服务的平台。为了竞争,互联网公司投入大量资源,音乐人和唱片公司暂时能有一段好时光。 “音乐是否能给做音乐的人带来收益,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继续做音乐,是这个行业要解决的问题。”詹华质疑说。 本质上,流媒体是通过共享最大化降低消费成本,创作者的回报更为漫长而微小。在流媒体模式尚未真正产生影响的时候,技术巨头的介入又进一步冲击了其探索其他商业模式的可能性,如何说服人们付费,也成为艰难的挑战。根据艾媒咨询2014年第三季度的报告,只有4.7%的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有过付费经历。 这些问题即使放在全球来看,也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流媒体一直被诟病的另一个缺陷就是无法给词曲创作者带来回报,比Taylor Swift撤出Spotify更轰动的新闻是,演唱会营销公司Live Nation前任主席Irving Azoff谴责YouTube“糟蹋了创作者的权利”,并威胁将把他旗下艺人的2万首歌曲从该平台撤出。 在刚刚结束的2015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音乐人NeilYoung更是语出惊人,“我从来不听流媒体,那对我来说就像一坨屎。” 这些同时存在的争议声音也为流媒体本身带来冲击。环球和华纳都持有Spotify的股份,音乐分享网站SoundCloud也在半年前向三大唱片巨头提供股份,并承诺收入分成。环球也在考虑和腾讯音乐合作。 流媒体正在更深刻地改变人们收听和发现音乐的过程。Spotify的个性化播放列表现在已经成为数字音乐新的组织形式,网络电台Pandora根据算法为用户推荐他们可能会喜欢的歌曲,不久前,Google宣布其音乐流媒体服务能通过侦测并分析用户的情绪来播放音乐,而此前其收购的Songza就是根据场景来推荐音乐。 环球中国董事总经理吴佳伦表示,流媒体实时、快速,使得歌曲的推广周期更快,海外作品的引进也能和全球同步。“新的作品,意味着新的演出和品牌合作机会。” “线上音乐很难变现,但这不意味着影响力比实体音乐小,”Peto也对此表示乐观,“巡演、广告、粉丝见面会、唱片销量……这些都比数字音乐赚钱。”标签:音乐论文; spotify论文; 流媒体音乐服务论文; 数字音乐论文; 付费服务论文; 羽泉论文; 唱片论文; 音乐版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