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教室的情感力量论文

一间教室的情感力量论文

·点评·

在建立和完善相应施工保障体系的时候应该要将安全第一的施工方针作为施工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加强相应工程建设的教育工作,对整体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使整体过程始终都处在严格的管控之下。另外还需要建立起相关的安全规范与规则,确保施工过程能够在其指导之下进行。

一间教室的情感力量

钱建国

【关键词】 情感教育;精神生长;情感体验

诺尔曼·丹森在《情感论》中指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人的主观情感,决定了教室必须是有温度、有情意的存在。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一直被当作学习的机器,那么,他对整个教育生活一定是厌恶的、反感的、抗拒的,我们就不得不怀疑他健康成长的可能性。郭敏老师提出惬意教室的主张,强调教室是一种温情的、有兴味的、有意思的存在,她不仅关注教室的物理空间,更注重儿童的精神世界,以美好的德行浸润儿童的身心,让儿童在“教室”有情有境的“场”中获得成长。所以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生命需要用生命去触动,情感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具有强大的能量场。

一、融情筑美,构建和谐教室

百变教室、无尘教室、展示教室……教室是融情的温馨家园。外在物态环境的美好,使一间普普通通的教室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让每一个走进教室的人心生美好。人们心目中简单乏味的学习场所,成了多姿多彩、无限美好的童年记忆。

惬意教室是融情的,是发现学生、呵护学生的,其包容学生个体以及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群体之间的各种情感。“明日之星”的评比表扬、“亮眼睛发现岗”的好人好事,发挥了榜样引领的正导向功能,弘扬了集体的正能量;“悄悄话信箱”的心理沟通,帮学生找到了情绪宣泄口,重拾前行的信心和动力,逐步实现班级的同频共振、和谐共融。再如,告示栏、梦想目标卡、成长的足迹……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教室里每个个体都能在集体中汲取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为教室情感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共情求真,营造温暖教室

将制作完成的电气控制柜与设备上的电气元件用电线、电缆按施工规范连接完毕,再用万用表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始给设备上电。将编写好的西门子S7-200 PLC程序及文本显示器程序下载到相应控制器里,再将收带、放带变频器及排线伺服控制器的参数根据需要设定完毕,通过文本显示器设定好摆臂摆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我理解的所谓“适切教育”,即教师追求生动有情趣的教育生活。从课堂教学、阅读活动、课间游戏等不同的维度,丰富学生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教材的惬意性、阅读的游戏化、活动的适切性等,让我们的教育快乐而充满情趣。被康德称为“空对空”的思维,被叔本华称作“不生产”的思维,仅仅用一些物理力学的方法,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理论指出,教育道德性的体现与特定教育情境中关注和发展人的情感状态、方向,以及情感品质相关。班主任通过营造温暖教室,让儿童获得温润、美好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实现儿童的道德生长。

我曾经读过一则故事:一次考试后,一位后进生的成绩仍然不及格,但这次他离及格只差1分。老师果断地把这1分借给了学生,并要求他下次归还2分。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鼓励,奋发努力,在后面的考试中不但及格了,而且还掉了上次所借的2分。曾经冰冷的无情的数字化作了热情的鼓励,教师的行动中融入了生命的温度,激励和唤醒了学生内在的自觉。当学生一旦为实现自身的目标而学习时,就会激发出巨大的潜能。这些充满“人情味”的举措,实际上是教师从人性的高度,对学生生命给予的高度的尊重和无限的信任。

“周恩来研究专题数据库”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而校地共建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同时可以提升双方的影响力,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在这种双赢驱动下,合作共建将成为可能。而要实现校地共建还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及相应的监管机制等,这些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教师的爱心与耐心,决定了一间教室的温度。郭敏老师提出的“适切儿童”,就是与学生情意相通,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用心呵护学生的童真、童趣和天性、灵性。多年前,她就跟我提出营造一间充满人情味儿的教室,主张教师用关爱、真情、理解和信任呵护学生的成长,让教室每天、每时都是幸福和温暖的。教师用最原始的文字,最真实的影像进行班级日志的记载、教师案例的记录等,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德性生长等。试想,如果我们的教育充满真情、深情的凝视,热情的呼唤,还有什么坚冰不能融化呢?

三、激情践行,创生无限教室

需要强调的是,教室的“惬意”对个体的感受而言,既指师生、生生之间的美好情感,更指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我们的教室不仅要关注儿童的主观的情感体验,更应该是温暖的、美好的、快乐的、幸福的,更应该点燃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将个人追梦行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为一体,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如果教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学生只是苦苦挣扎在题海中,教育远离了生活,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对人生幸福和存在价值的追问,都成了教育中的奢侈品,那么,谈何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又如何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童年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一间看似有限的教室,实则可以无限宽广,穿越历史,纵横时空,有着无限的可能。生命可以被情感唤醒,可以被情感点燃,所以情感教育不能“缺席”。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应在三尺讲台播撒立德树人的精神种子,在小小的教室里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开发班级情境德育课程,以故事、歌曲、小品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浸润和滋养儿童的心灵,打好儿童精神的底子,唤起其生命的激情与蓬勃的力量。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47-0041-02

【作者简介】 钱建国,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通,226001)研究员,高级教师,南通市班主任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优秀教师。

标签:;  ;  ;  ;  ;  

一间教室的情感力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