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及其趋势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从阐述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历程入手,进一步介绍了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现状,研究了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电力新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化;现状
前言
电力资源是群众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类型,电力企业同样是现代市场经济领域中基本的组成元素。随着行业的发展,电力系统信息化成为众多企业发展运营的方向选择。目前,电力系统信息化已经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形成了较为可喜的局面,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对问题加以解决,值得思考。
1.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系统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1.1第一阶段
该阶段以前期准备工作为主,重点在于做好数据计算与实验工程设计总结等事项,以此强化发电厂的监测能力,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起到良好的变电站自动检测效果。其间,重要成就在于促进了电厂内部与变电站内部生产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逐步进入信息化办公模式。
1.2第二阶段
该阶段的重要工作在于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在电力系统中,为全面发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保证电力负荷与电力系统测试的控制水平,需要努力优化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的计算模式。
1.3第三阶段
在第三阶段,工作重点在于形成电力系统网络资源高效流通、各部分协调发展的局面,加大对国际先进发展技术的运用,促进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进一步推动网络化建设工作。信息技术成为该阶段最有力的辅助工具,加强技术运用,可逐步优化企业管理信息体系,将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系统完善。
2.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与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共同快速发展,电力信息技术的基础条件逐步得到了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了改善,目前的发展现状表现出了以下几点特征:电力设备的基础设备日渐完善;电力系统管理的方式逐步现代化;电力系统发展的信息化趋势逐步显现;发电效率提高;电力规划与设计发展呈现出数字化的趋势。
随着网络系统框架的初步搭建,许多企业的通信网、数据传输网和信息网络系统也得到发展完善。比如电力专用通信网的通信范围覆盖了全国36个省公司,通过网络传输通道,分别建立以集团公司、区域分公司为主节点的核心网络,并延展到各基层电厂的二级网络。
3.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标准制定的相对落后
结合国内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看,尽管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科学统一的标准方面尚有欠缺,这对电力信息与电力设备升级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往往会形成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整体降低的后果。由于电力行业内缺少普遍适用、有针对性作用的信息化管理标准,电力部门的运转效率也会受到不利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系统对应着不同的标准体系,很难对客户需求形成有效的满足,导致各个既有的标准体系只能在网或地市级的网络体系中发挥作用。
3.2信息系统管理的相对落后
电力信息化系统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力部门的进步,使得许多电力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加上部分电力企业本身在信息系统管理方面发展不够成熟,未形成体系化的经验与制度,导致发电集团的下属企业管理不善,缺乏高效的信息系统平台,不利于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工作的高效开展。鉴于此,发电企业必须大胆创新、敢于实践,使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二者高效结合起来,强化管理,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完善,
3.3市场竞争混乱
在市场体系内,许多电力企业的发展暴露出信息化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弱点,加上整个秩序有待规范,使得竞争愈加激烈且混乱。许多地区的电力企业会因为城市、省等所属单位的标准不同,而采取各异的竞争策略,但职业竞争道德问题不敢保证。因此,加强恶性竞争管理,数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根据市场发展特点对业务流程加以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4.电力新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4.1由辅助管理向提升经济效益发展
发电行业具有鲜明的资金、技术密集特征,电力产品的供应关乎着整个社会的运转及群众生活,因此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对自身定位做出特殊考虑,信息化管理也必须升级为全新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将从辅助管理转变到经济管理层次,对信息化软件与管理体制做出合理优化,提出合理的电力系统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是企业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因此,促进经济现代化发展,需要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从技术引进、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关系、方案评估等不同角度入手。
4.2由生产自动化向管理信息化发展
电力企业在长期运营发展过程中,会对安全性和稳定性两点提出重要要求,因此企业倾向于在生产阶段加大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但轻视了技术对业务管理领域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为顺应现代经济发展潮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制高点,电力企业,需要改变传统信息管理模式,将原有的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转变到优化业务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资产管理(EAM)等系统工作上来。
4.3由信息资源收集向信息资源应用发展
电力行业内存在着长期的资源调整现象,信息作为重要的资源,电力企业往往会耗费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工作,企业不仅要获取丰富的网络化数据资源,还需要搭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不断丰富数据库的资料内容,使得设备充分发挥作用,提升企业内资源共享的能力。由于信息资源种类繁多,获取渠道多样,搜集、运输及应用等程序相对复杂,必须资料源、资料本身及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保证信息资源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工作服务。电力企业在高效整合与统一基础上,需要逐步形成适应企业发展的信息产品,对其进行共享、集成、开发。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及其趋势的分析,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明确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历程,把握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同时认清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现状,并对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如标准制定的相对落后、信息系统管理的相对落后、市场竞争混乱等;在此基础上,对电力新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以探讨,信息化发展将实现由辅助管理向提升经济效益发展、由生产自动化向管理信息化发展、由信息资源收集向信息资源应用发展的转变升级。
参考文献:
[1]白彪.电力信息化现状及发展[J].信息安全,2013,2.
[2]刘作辉,茹洁,范进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 云南水力发电,2013,(5):111-112,117.
[3]赵永彬,李巍,杨壮观,郑善奇.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方式模型研究与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5).
论文作者:李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高效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信息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信息资源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