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2004年日本外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外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观2004年的日本外交,可以发现其突出特点是外交格局处于失衡状态。在外交思想 、多边外交和双边外交三个层次,日本外交的变化幅度明显失衡。变化较大的方面有三 :新威胁观形成,其核心内容是:同时考虑以国际恐怖主义等为主体的新威胁和以国家 为主体的传统威胁;相隔十年再次发动攻势,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加强 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变化幅度居中的方面有二:对东亚地区外交呈继续发展态势;在对 华外交上,旧问题未解决,新问题陆续出现,但总体上仍处于僵持状态。变化较小的方 面有二:外交思想仍未走出重视美国有余、重视联合国和东亚地区不足的误区;对俄外 交在北方领土问题上的僵局仍未打破。2004年日本外交取得进展的程度也明显失衡:对 美、对东亚地区和对联合国外交进展较快;对华、对俄外交则少有进展。
一、外交思想
(一)新威胁观
2004年日本对外部威胁的认识发生了两个变化。第一,过去只关注国家间冲突造成的 威胁,现在则把威胁来源分为两类:一是国家行为体,二是非国家行为体。日本的威胁 观发生这一变化,是其在冷战后面临的外部威胁多元化、分散化的结果。1991年苏联解 体后,日本对外来入侵的警惕性下降,对地区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和国际恐 怖主义的重视程度上升。“九一一”事件后,日本的新威胁观逐步形成,其主要标志是 :2004年12月10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决定的新《防卫计划大纲》提出,要优先对 付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等新威胁。(注:http://www.asahi.
com.)第二,日本过去主要考虑被动地防卫国土,现在则主张积极、主动地改变国际环 境。日本的威胁观发生这一变化,与它在冷战后日益重视多边安全的趋势相吻合。1992 年以来,日本多次出兵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参与东亚地区安全对话即为两例。这 标志着日本的安全战略已发生结构性变化,从只重视日美同盟变为亦在一定程度上重视 多边安全。2004年10月4日提交小泉纯一郎首相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恳谈会报告书 》(以下简称《报告书》)认为,为达成防卫日本和改善国际安全环境这两个目标,日本 应采取三个手段:一是日本自己努力;二是与盟国合作;三是与国际社会合作。(注: “每日新闻”2004年10月5日。)应该指出,这里所说的“与国际社会合作”,主要内容 之一是视出兵海外为己任。这种新威胁观产生的战略后果可能有二:第一,随着时间的 推移,重视预防威胁的出现和蔓延的战略思想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地位继续上升;第二 ,日本在国际社会诉诸武力的倾向与美国霸权主义进一步结合,从而对国际社会产生消 极影响。
综观《报告书》,日本的新威胁观的特点有二:第一,不是被动地应付问题,而是主 动地防患于未然。小泉首相的智囊人物认为,对付威胁的目标有二:防止日本受到直接 威胁,即使受到威胁,也要使之降到最低限度;在世界各地减少产生威胁的机会。第二 ,既重视日本周边地区的威胁,也重视远离日本的地区的威胁。关于日本周边地区,《 报告书》深受传统思维影响,视朝鲜为直接的威胁,并且特别指出俄、中两个核大国的 存在和朝鲜尚未弃核。关于从中东到东北亚的广大地区,《报告书》主张,日本应通过 积极的外交和经济活动来防止该地区出现不稳定。新《防卫计划大纲》亦视朝鲜的军事 动向为“重大的不稳定因素”,指出今后也要注意中国的动向,同时认为从中东到东亚 的广大地区的稳定对日本极为重要,应积极参与。(注:http://www.asahi.com.)这表 明,日本出兵伊拉克是其战略思想发生上述重大变化的外在表现。展望未来,随着美国 日益重视从中东到东北亚这一弧形地带,日本将进一步综合运用外交、经济乃至军事手 段,在该地带支持美国。
(二)两个误区
日本外交以美国为中心。这是美国对日拥有控制力使然。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败于美 国,不得不接受美国驻军,外交亦受制于美国。这表现为承认美国的霸权,外交不能自 主,愿望与行动之间有差距,难免委曲求全。以美国为中心的日本外交有待走出以下两 个误区。
日本外交陷入的第一个误区是:重视美国有余,重视联合国不足。日本虽然口称兼顾 日美同盟和国际协调,但在不能两全时,就放弃自主外交,去追随美国。日本做此选择 ,是实用主义使然。在它看来,能保障日本安全的,是美国而非联合国。一个突出的事 例是,尽管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于2003年3月20日发动伊拉克战争,但日本仍积极支持 美国,于2004年2月前后出兵伊拉克。12月9日,日本政府决定,出兵伊拉克的期限延长 一年,至2005年12月14日止。鉴于美国在伊拉克打的是一场不义之战,日本追随美国出 兵,就与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的宗旨大相径庭。
日本外交陷入的第二个误区是:重视美国有余,重视东亚地区不足。日本面向美国为 主、面向东亚地区为辅的格局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而存在使然。然而,21世纪世界经济 的现实却要求日本更加重视东亚地区,对发展东亚经济合作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笔 者的依据有二。第一,从经济力量对比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和东亚各自的经济规模 占世界经济规模的比重同时上升,但东亚地区经济以略快于美国的速度发展。从1990年 至2001年,两者的差距从1.6倍降至1.5倍。鉴于东亚经济的发展速度将继续高于美国经 济的发展速度,日本势将更加重视东亚地区。第二,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看,2002年 东亚的地区内贸易比重已达52%,虽然不及欧盟的62%,却明显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6 %的水平。这预示出,随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日本势将更加面向东亚。
二、多边外交
(一)对联合国外交
日本对联合国外交的目标是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冷战后日本两度向此目标发起冲 击(上次是1994年至1995年,这次始于2004年)。两次冲击的相异之处在于,这次冲击的 力度大并且是全方位的。
面对新一轮联合国改革高潮来临,日本认为机不可失,遂发动攻势,争当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2004年7月22日,外务省决定建立加强联合国对策本部,以推进联合国改革进 程。日本希望充当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此,它主张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 五国扩大到十国,即增加日本、巴西、德国、印度和某个非洲国家。最近,联合国的威 胁、挑战和变革高层工作组于2004年11月30日发表报告,提出两个改革联合国的方案: 或增加六个常任理事国,或新设八个准常任理事国。无论实行哪个方案,新的常任理事 国都没有否决权。此后数日,日本与巴西、德国、印度协调立场,宣布支持增加六个常 任理事国的方案。
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前提是:经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三分之二以上的会 员国同意,修改《联合国宪章》。作为日本长期努力的结果,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 的,在常任理事国中有美英法俄四国,在191个成员国中,已有不下数十国。日本要确 保三分之二的多数,至少要有128国支持。为此,日本准备召集支持它的国家开会,并 且可能在2005年向联大提出修改《联合国宪章》的决议案。
2004年日本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攻势是全方位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第一,在政府首脑层次,小泉首相于9月21日在联大发表演说:“我们相信,日本 所发挥的作用为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http://www.
kantei.go.jp.)第二,在双边层次,日本要求在次官级战略对话中与美国就日本成为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进行讨论,未果。不过,美国驻日大使贝克在12月14日表示:日本 应成为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注:http://kyoto-np.co.jp.)第三,在多边 层次,日本、巴西、德国、印度四国领导人于2004年9月21日在纽约就联合国改革问题 发表联合新闻声明,宣布相互支持对方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候选资格。展望未来,随 着联合国改革的条件日趋成熟,日本将继续在单边、双边和多边层次采取行动,争取成 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要达此目标,一要修改《联合国宪章》,二要克服其他障碍 (如非洲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候选国问题),因而尚需相当时日。
(二)对东亚地区外交
开展东亚合作是日本外交的目标之一。日本谋求分别从东南亚和东北亚入手,建立地 区合作机制。2003年12月12日,小泉首相在日本和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建议构筑以日本 和东盟为核心的东亚共同体。(注:http://www.mofa.go.jp/mofaj/kaidan.)小泉的上 述言论有两点需要评价。第一,就整个东亚而言,建设共同体只能作为长期目标存在, 现实的选择有二:或缓行,或以建立东亚共同体之名,行东亚合作之实。第二,日本希 望充当东亚地区的核心,暴露出其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主义。问题在于,在个体利益与 整体利益不一致或本国利益与别国利益相冲突时,如果有关各国都搞自我中心主义,就 会断送东亚合作。在现阶段,要健康地开展东亚合作,至少需要东盟、中、日、韩四股 力量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东亚合作代表着以对话为特征的缓和倾向,对构筑东亚新秩序产生积极影响。当前东 亚合作主要涉及政治、经济领域。2004年,东盟与中日韩(10 + 3)领导人会议和中日韩 领导人会议两个机制的发展引人注目。第一,日本对东盟与中日韩(10 + 3)合作进程态 度积极。这个由东盟主导的进程自1997年启动以来,已在16个领域建立了46个对话机制 ,合作项目达91个,其中40个已基本完成。2004年11月29日召开的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 (10 + 3)领导人会议就2005年召开首次东亚首脑会议达成一致。小泉首相对此表示乐观 其成。展望2005年,东亚合作可能取得新的进展。第二,日本积极参加1999年启动的中 日韩领导人会议。2003年10月7日三国领导人在巴厘岛发表《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 宣言》,标志着东北亚合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迄今为止,中日韩三国已建立外交、经贸 、财政、信息通信、能源、环境等七个部长级会议机制。其中的科技部长会议将于2005 年启动。2004年6月21日,中日韩三方委员会首次会议发表联合新闻声明,表示赞赏并 继续关心三国研究机构所开展的三国自由贸易区研究。从11月27日发表的《中日韩三国 合作行动战略》的内容看,不但经济合作更加深入,而且扩大到国际政治、安全等领域 ,涉及在朝核问题上促进协商与合作、三国军方首脑增加接触等项内容。应当指出,日 本对六方会谈的期待是:不仅讨论朝核问题,而且讨论有关各国共同关心的其他国际安 全问题。
展望未来,东亚合作的深化将增大地区内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通过建立信任来化解 国家间的矛盾,增大本国的安全系数。这将有助于东亚地区走出冷战结构的阴影,进入 一个缓和时期。
三、双边外交
(一)对华外交
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政冷经热”。这是个必须改善的结构性问题。2004年,中日 贸易一直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同时政治摩擦不断。要改善中日关系结构失衡的问题, 唯一的出路是扭转“政冷”的局面。然而,我们在2004年看到的是:日本首相以公职身 份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钓鱼诸岛的归属问题、东海划界和开发问题并存,呈 现出复杂化、尖锐化、长期化趋势。这要求中日两国面对现实,逐一解决问题。
日本对华外交存在一个尊重历史的问题。以靖国神社问题为例,小泉当上首相后,每 年都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到2004年初已达四次。在是否真正反省日本 军国主义侵略亚洲的历史这样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小泉首相的做法是火上浇油,不但 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加重了中日关系的“政冷”程度。这表明,“面向未来”虽 是两国的共识,但日方对“以史为鉴”的重视程度却有待提高。
钓鱼诸岛问题与东海的划界和开发问题在2004年的中日关系中比较突出。中国公民于3 月24日登钓鱼岛并被日方非法扣留的事件发生后,日方坚持认为,关于钓鱼诸岛不存在 领土争议。中方则表示,尽管钓鱼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考虑到中日在此问题上存 在争议,因而仍愿通过谈判解决。对此,日方态度消极。关于东海划界和开发问题,中 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与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薮中三十二于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 磋商,阐述了各自在此问题上的立场。
台湾问题是中日间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在日本看来,两岸保持不统不独的现状,最符 合其利益。这规定着,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作用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就积极面而言 ,日本一再宣称不支持台湾独立。就消极面而言,日本继2003年采取陆上自卫队资深军 官驻台、前首相森喜朗访台等抬升日台关系的动作后,又在2004年伙同美国支持台湾成 为世界卫生组织的观察员。不仅如此,日方还不顾中方劝阻,为李登辉赴日发签证。中 国驻日大使王毅于12月16日就此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展望未来,中日两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将长期并存:在国际政治领域主要面临挑战, 在国际经济领域主要面临机遇。中日为本国的安全和繁荣计,需要一边发展经济伙伴关 系,一边开展双边安全对话和多边安全合作。因此,如何营造中日友好的气氛,改善两 国发展友好关系的环境,抑制“中国威胁论”的发展,已成为两国长期的努力方向。就 近期而言,在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迅速削减的情况下,如何培育中日经济合作的新支 柱,是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对美外交
日本对美外交的基本特征是加强同盟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和日本全面大国 化相结合的产物,2004年日美同盟的加强在军事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 面。第一,日本政府在7月31日决定:为了制定海外派兵的永久性法律,把内阁官房的 准备室升格为对策室,目标是在2005年向国会提出有关法案。第二,防卫厅长官大野功 统在12月10日表示:拟提出《自卫队法》修正案,规定国际和平合作业务是自卫队的主 要任务。第三,大野功统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于11月19日在华盛顿确认:有必 要根据“九一一”事件后安全环境的变化来重新定义日美安保体制。(注:http://www.kyoto-np.co.jp.)第四,日美弹道导弹防御合作的领域呈扩大趋势,有可能从仅联合研 制反导导弹扩大到联合研究宙斯盾系统和用于捕捉来袭弹道导弹的雷达等新领域。第五 ,日本从仅向美国出口武器技术扩大到亦向美国出口与弹道导弹防御有关的零部件。12 月10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发表谈话:武器出口三原则不适用于日美联合开发 、生产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驻日美军调整是加强日美同盟的又一具体内容。2004年7月15日,日美在旧金山围绕驻 日美军调整问题首次就美方方案进行讨论。美方方案可概括为四点:前两点显示出美国 欲把日本变成美军在西太平洋的陆、空军指挥中心的决心。其一,加强神奈川县的座间 基地,使之成为美军在太平洋的陆军指挥中心。这要求美国陆军第一军司令部从美国西 海岸的华盛顿州转移到座间基地,驻日美军司令部亦从横田基地转移到座间基地。其二 ,加强东京都的横田基地,使之成为美军在太平洋的空军指挥中心。这要求撤销设在关 岛的美国第十三空军司令部,与位于横田基地的第五空军司令部合并。合并后在横田的 美空军司令部人员将减至70人左右。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航空总队司令部亦从府中市转移 到横田基地。后两点可能是美方对日方要求的回应,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其一,美国航 空母舰舰载机部队从神奈川县的厚木基地转移到山口县的岩国基地,进行航空母舰的夜 间起降训练;其二,美国海军陆战队之一部从冲绳转移到日本本土。(注:“每日新闻 ”2004年7月16日、17日。)展望未来,鉴于2004年9月以来日美在此问题上的立场趋于 接近,有可能在2005年确定驻日美军调整的具体方案。
日美同盟的发展趋势有三:第一,日美同盟进一步全球化;第二,日本继续以经援支 撑美国的霸权;第三,日本进一步对海外派兵放宽限制。在美国希望日军为其火中取栗 、日本希望发挥更大的国际军事作用的互利、互动机制下,上述三个趋势的发展将把日 美更紧密地拴在一起,在建立联合作战体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问题在于,东亚地区的 国际潮流是缓和而非对抗。这决定着,以多边协商求安全已是大势所趋。日美加强同盟 关系只能增加筹码于一时,却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于长远。
(三)对俄外交
日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政经分离。就日本而言,其对俄外交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完 成归还北方领土的历史性任务,进而缔结日俄和平条约,实现双边关系的完全正常化; 二是发展以能源合作为主要标志的双边经贸关系。
2003年1月10日签署的《日俄行动计划》规定,两国将在两个领域开展能源合作:第一 ,开发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第二,建设运输这些能源的管道。就能源资源 匮乏的日本而言,落实《日俄行动计划》的上述规定是求之不得的事。在日本看来,进 口俄罗斯原油有可能把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从现在的88%降至65%,从而提高其能 源安全系数。正因为如此,日本才不惜重金,千方百计地把西伯利亚石油管道项目搞到 手。2004年4月30日,日本经济产业相中川昭一与俄罗斯副总理朱科夫在莫斯科就此项 目举行会谈。日俄合作建设泰舍特至那霍德卡的石油管道是个大项目,需要铺设长达41 80公里的油管,耗资140亿美元。此外,日本还参与萨哈林岛的油气开发事业。2003年 ,日本企业对萨哈林二号项目追加投资45亿美元。萨哈林二号油田产油已有五年,到20 06年将日产原油16万吨,2007年开始生产液化天然气。萨哈林一号项目尚未投产,预计 到2005年将建成10口油井,日产原油25万吨。
2004年日本更加重视北方领土问题,但并无进展。6月9日小泉首相与普京总统在美国 会谈时商定,普京总统将于2005年访日。日方希望趁纪念缔结《日俄亲善条约》150周 年之机,在缔结日俄和平条约的谈判中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为普京访日做了认真的准 备。7月,日本政府确定了把北方领土问题作为双边谈判重点的方针。小泉首相企图靠 造势来增加与俄罗斯讨价还价的筹码,于8月初提出访问北方领土的设想。9月2日,小 泉首相不顾俄方反对,乘船从海上“视察”了北方领土。
在北方领土问题上,日俄的分歧不是是否归还,而是何时、以何方式、在多大范围内 归还领土。2004年11月15日以来,俄罗斯的立场明显后退,只愿实施1956年的《日苏联 合宣言》,把齿舞群岛和色丹岛归还日本。日方的立场未变,认为只要明确北方四岛的 归属,即可缔结和平条约,至于何时归还领土,则可从长计议。鉴于《日苏联合宣言》 已解决了两岛的归属问题,现在的课题是明确另外两岛,即国后岛和择捉岛的归属问题 。日俄的上述分歧表明,双方还在领土问题上兜圈子。鉴于俄方的政治意愿不足以及日 方对俄施压的手段有限,北方领土问题很难在普京总统2005年访日时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