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51500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的检验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1-2015.12就诊于我中心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35例阴道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给予凝集法、显色法、镜检法等三种方法进行检验,并依次标记为甲、乙、丙组,每组45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检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甲、乙两组患者的念珠菌感染检出率显著高于丙组,而甲组患者念珠菌检测阳性率较高于其他两组(P<0.05);另外三种检验方法对检出白色念珠菌几率较大,提示该类念珠菌风险较高。结论 凝集法、显色法、镜检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凝集法与镜检法在检验念珠菌感染的阴道炎症中检出率较高,效果理想,使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凝集法;显色法;镜检法;阴道炎;念珠菌;检验效果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妇科炎症感染性疾病也随之增加,其中以念珠菌感染所致的阴道炎症发病率较高。念珠菌本身是人体内一项正常菌株,但当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念珠菌则会打乱正常生理结构,引发疾病[1]。临床较为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也是致病性最高的一类念珠菌,因此尽早、准确的诊断阴道念珠菌感染对后其提供有效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特选取多名阴道炎患者的,并采用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分析其检验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系我院2014.1-2015.12接收诊治的135例阴道炎患者,排除入院治疗前2月使用过抗生素、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采集标本前24h告知患者禁止性生活、坐浴及其他阴道检查、治疗等项目[2]。按照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不同进行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45例患者,甲组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53岁,中位年龄37.5岁;乙组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54岁,中位年龄38.5岁;丙组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中位年龄37.4岁。收集所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值得比较。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规范采集阴道分泌物,甲组患者进行凝集法,将采集的阴道分泌物放入软琼脂试管,置于-40℃的冰箱中冷藏,严格按照念珠菌快速凝集测定试剂盒(由南京黎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中的说明书进行操作,肉眼可紫色凝集颗粒即为阳性,无反应则为阴性。
乙组患者则采用显色法检验,取患者阴道分泌物接种至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中,培养基颜色为绿色则判断为白色念珠菌。
丙组患者采用镜检法,在患者的阴道侧壁取分泌物制成涂片,并加入1~2滴10%的KOH溶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检验结果。
1.3 观察指标
收集3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观察阴道念珠菌检测阳性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
研究结果显示,甲、乙、丙三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5.56%、88.89%、93.33%,甲丙两组的检出率较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检出阴道念珠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乙、丙两组(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抗生素药物滥用现象的不断扩大,耐药菌株频频出现,妇科炎症感染的问题日益加重,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院内医疗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关学者调查研究显示[3],由念珠菌感染的阴道炎症占所有妇科疾病的11%~78%,且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念珠菌本身与其他菌群共同存在于人体内,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机体病变,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念珠菌则会参与致病菌群,破坏正常的生理结构,除此之外,念珠菌感染某些抗生素的滥用,破坏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同时念珠菌感染的妇科炎症还可能传染给性接触对象,因此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4]。目前临床出现的凝集法、显色法以及镜检法,均是临床检验病菌以及各种炎症的重要方法,但显色法操作过程繁琐,同时需要两次接种,这一步骤加大念珠菌感染的几率,同时影响检测的准确性;镜检法是临床常用的检验方法,虽操作简便、成本低、检验结果快速成型,但细胞往往不能完全溶解,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则需要结合培养法再次进行检验;凝集法是通过念珠菌抗体的特点,使用念珠菌快速凝集测定试剂,通过肉眼观察检验结果,操作简单且降低检验过程中引入感染源的概率,但也存在一个缺点,不能对念珠菌的种类进行准确判断[5]。本研究通过对比上述三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发现,凝集法与镜检法在在检出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的几率较高,且检出阴道念珠菌的阳性率也同样高于显色法。
综上所述,凝集法与镜检法均是临床用于检验疾病的重要手段,各有千秋,检验时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 邓洪均.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情况的检验效果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330-331.
[2] 邢晓丹,马玥,刘爽等.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147-148.
[3] 李娅,章迪,张赟等.阴道感染三种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2):42-45.
[4] 罗燕玲,黄惠,柯培锋等.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3):1967-1968.
[5] 王东江,郭建,周爱萍等.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谱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特征[J].检验医学,2016,31(9):750-754.
论文作者:曾林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念珠菌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显色论文; 阴道论文; 阴道炎论文; 微生物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