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有轨电车网络的逐步形成,在规划建设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系统时,应基于现代有轨电车的自身特点,研究其系统特性和运营管理模式,充分考虑现代有轨电车各专业系统的集成整合,规划建设一体化、集中式的现代有轨电车网络综合运营管理体系。
关键词:有轨电车;运营管理;模式
1运营管理功能及特点
现代有轨电车在公共交通体系中能够承担城市主干线路的公交客运,或者作为地铁轻轨构建区域的补充公共交通网络,其运行线路不完全封闭,存在与地面公共交通的平面交叉路口,不同于其他轨道交通完全封闭的运行环境,无法采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的闭塞控制;路权形式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现场条件是多样的,即便是同 一 条线路的不同地点,路权形式也可以发生变化。大多数情况下,国内现代有轨电车通常采用非独立路权方式运行,对运输能力、效率和 安 全等方面 均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有轨电车驾驶方式与公交类似,由司机驾驶车辆,司机根据列车速度判断并保持与前车的距离。
总体来说,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轨道交通有着较大的差别,运营管理功能定位应主要体现安全快捷、经济合理、运营高效等特点。现代有轨电车在投资规模上远远低于地铁和轻轨,各业务功能系统的规模相比地铁、轻轨等传统城市轨道交通要小得多,从节省投资、减少接口、降低实施难度等方面考虑,运营管理系统需要在确保各功能完整性的基础上,打破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原有各专业系统之间的樊篱,进行系统集成整合,实现系统精简、平台化、集约化、资源共享、设备综合化,这将大大减少系统的实现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2管理模式研究
2.1 构建管理系统
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系统的根本目标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实现列车运行监督、列车运行调度指挥等功能,满足有轨电车运营监控、调度指挥、应急处置、设备维护、运营组织、管理决策的需要,适应安全生产、满足旅客出行、实现一流的运营品质、一流的服务品质的需要。
系统不仅要控制列车运行,还要实现对运输计划、设备、牵引供电、机车车辆、客运服务和乘务人员等的综合管理,实现自主决策、自主控制,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并且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
系统应能够适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及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需要,灵活地进行变更和扩展;调度台的管辖与控制范围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调整。除与各外部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之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必须做到 完全匹配、有效 集成、严密对接,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保证现代有轨电车的正常运营,其运营管理系统应包含正线道岔控制、交叉路口控制、行车调度指挥、电力监控、乘客信息发布、广播、视频监控、无线通信、售检票等功能。
从设备部署位置方面,主要分为控制中心、车载、车站、轨旁、车辆段(或停车场)等设备。其中车站、车载、轨旁等大多为各类终端设备,实现不同的功能,整合程度受到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较多,在控制中心各业务功能系统的软件、硬件通用性强,便于进行适度的集成整合。
2.2 设计原则
基于目前IT 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考虑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的业务特点以及应用系统的集成,本着 “信 息充分共享、安 全经济高效、面向乘客服务”的思想,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2.2.1以计划为核心的一元化管理
有轨电车调度指挥在统一的计划下实施,对列车运行、设备维护、司机乘务等涉及有轨电车运输组织的重要计划实行集中统一编制和管理,保持调度指挥的统一性,实现真正的管、控、维一体化。
2.2.2遵照一级管理、二层控制原则
通过控制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实现控制中心、基层站段(现场)的二层控制,构建集中管理、统一指挥的调度体系,达到协调运营、均衡运输的目标,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适应有轨电车高速度、高密度、公交化、安全运营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构建统一完整的系统
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系统使用统一技术平台,构架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界面、功能、数据、系统软件和系统硬件等各个层次上实现高度统一与协调,信息共享与联动,适应有轨电车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调度体系,提高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2.2.4统一数据采集和管理机制
建立多维原始数据的采集机制,避免同类数据的多次重复采集,在数据间建立耦合校验机制,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对原始生产数据采用一元化管理下的综合采集机制,统一公共基础信息模型,统筹规划部署,实现信息共享与复用。
2.2.5统一接口标准和技术规范
采用统一接口标准和技术规范,有利于系统间的连接和信息共享,有利于不同厂家系统的整合集成,有利于系统灵活的变更、扩展与升级,适应有轨电车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方案,控制中心调度台的管控范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新建线路加入系统时,不影响已开通的线路运营,从而满足有轨电车运营管理分步实施的需要。
2.2.6路网一体化管理
有轨电车运营管理应综合考虑成网后路网的多种资源和运输情况,预留路网一体化管理功能,根据旅客流量、线路状况、设备状况、环境因素等各种复杂情况,集中统一调整路网计划,满足运输需求,充分发挥路网规模效益。列车安全、正点运行是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系统以运营调度指挥为中心,深度集成与日常运营调度指挥相关的功能(供电监控、设备监控和管理、环控与防灾、视频监控、乘客信息及有线广播等)和业务(计划编制、设备综合管理等),满足有轨电车运营和管理整体功能的需求,并具备应急指挥和操作功能,实现与外围系统的信息共享,构建一个完整、统一、一体化的智能控制体系。
2.3 整合方案
从有轨电车日常运营调度业务场景出发,分析日常运营组织中各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统一规划,以行车指挥调度为中心,围绕着业务功能、硬件平台、软件平台3个方面进行集成整合。
2.3.1业务功能整合
系统以信号为主体,运营调度指挥为中心,整合与日常运营调度指挥相关的功能和 业务,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应急指挥一体化。按专业、安全等要求将系 统 规划为计划编制域、运营调度域、设备监控域、设备维护域、应急指挥域、调度命令域、分析决策域、信息共享域八大业务域,实现管理科学、安全可靠、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经济适用,具有可扩充性、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现代轨道交通管理、指挥、监控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涵盖中心和基层站段(现场)两级运营调度需求,满足决策、管理、执行三级日常管理需求。通过业务功能的整合,提高了运营管理的集成程度,优化了调度指挥的流程,可以减少调度台的设置,降低运营成本。随着多条线路的接入,控制中心调度台的管控范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2.3.2硬件平台整合
系统集中设置计算、存储等资源,根据各业务系统安全等级不同,进行整体规划部署,统一分配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工作站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动态管理和应用。系统根据各业务功能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动态协调,避免了各系统单独建设带来的成本快速增长、运营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结束语
通过充分考虑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的业务特点,基于目前IT 信息技术的发展,围绕着 业 务功能、硬件平台、软件平台3个方面对有轨电车各业务功能系统进行了集成整合,提出了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系统的理念,以期为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贾富强.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系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2]宋嘉雯.有轨电车运营模式与运输能力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4,02:108-112.
[3]易志刚,刘皓玮,李科.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系统的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15,07:66-69.
论文作者:金成,张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有轨电车论文; 系统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功能论文; 运营管理论文; 设备论文; 业务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