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疗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运用核磁共振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MRI和螺旋CT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螺旋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准确率较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螺旋CT检查而言,MRI检查对直径<3mm和<1mm的检出率均较高,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两种方法对直径≥3mm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原发性肝癌患者MRI检查,可以使诊断准确率提高。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核磁共振技术;临床价值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a total of 105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Both MRI and spiral CT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all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examination,compared with spiral CT examination,MRI examination and high accuracy,the obvious difference(P<0.05);compared with spiral CT examination,the detection rate of MRI were higher in examination of the diameter of <3mm and <1mm,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trast(P<0.05),but the two methods of larger the detection rate of 3mm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the MRI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 key words 】:Primary liver cancer,MRI,clinical value
原发性肝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仅次于食道癌和胃癌,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通常情况下,肝癌患者发病后,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不容易被患者察觉,待到确诊时,已经为中期或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预后生存率不高,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研究了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2-11个月,平均(6.4±3.2)个月,年龄35-73岁,平均(53.4±10.6)岁,其中45例为女性、60例为男性,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1.2方法
1.2.1 CT检查
选择GE16层螺旋CT扫描仪,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运用70ml碘海醇对患者进行外周静脉注射,给予30ml氯化钠冲管稀释后,再采用增强扫描,其中动脉期为20-25s,门脉期为65-70s,对髂前上棘与隔顶间进行扫描,对病变的边缘、密度、部位、数量以及形态进行观察。
1.2.2MRI检查
选择GE-HDx1.5T核磁共振扫描仪:①平扫。运用自旋回波(SE)T1WI,FIR脂肪抑制和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进行横断位扫描,冠状位和矢状位则运用FSET2WI或SET1WI序列。设置参数:FOV为350mm,层间距为2mm,层厚为8mm,其中FIR的TE为105ms,TR为5800ms;FSET2WI的TE为87-105ms,TR为3000-5000ms;SET1WI的TE为16ms,TR为340ms;②动态增强扫描。运用FSEFT1WI序列对患者进行靶扫描,设置参数:层间距为1mm,层厚为7mm,TE为22ms,TR为476ms,其中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运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控制好速度,一般为2.5ml/s,注药15s后,对患者进行动态连续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不同直径的肿瘤检出情况,包括<1mm,<3mm,以及≥3mm。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5软件分析数据,运用X2对计数资料比较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种方法准确率比较
CT检查的准确率为77.14%(81/105),而MRI检查的准确率为99.05%(104/105),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2.2不同大小肿瘤检出率对比
与螺旋CT检查相比,MRI检查对直径<3mm和<1mm的检出率均较高,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两种方法对直径≥3mm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血清AFP、B超、MRI以及CT等,但是其检出率和准确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次研究显示,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9.05%,高于CT检查的77.14%,并且与CT检查比较,MRI在直径<1mm和3mm肿瘤中的检出率较高,这一结果与纪凤卿等[2]研究报道一致,说明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分辨率以及敏感性。核磁共振成像作为新型的一种影像学技术,其组织分辨率较高,能够对机体各脏器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成像,包括斜位、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断面成像等,并且具有无辐射和无创性的特点,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3]。在本次研究中,运用T1WI、FIR脂肪抑制、T2WI及其动态增强扫描,发现能够使小肝癌的检出率提高,其原因主要为肝癌的含水量明显上升,再加上脂肪变性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特征,肿瘤组织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并且FIR上的敏感性较高,有助于及时发现微小病灶,避免漏诊或误诊[4]。同时,在MRI成像中,其他肝脏疾病的信号也有所不同,不仅可以对不同性质如囊实性、良恶性的肝脏病变进行区分,还能将肝细胞受侵、脂肪变性、出血坏死、瘤内纤维间隔以及肿瘤包膜等征象显示出来,为鉴别诊断提供有效依据[5]。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技术作为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一种无创成像技术,运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不仅可以发现微小病灶,提高诊断准确率,还能为治疗提供依据,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改善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麻长虹,许英妮. 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56-57.
[2]纪凤卿,徐振兴,滕菁. 甲胎蛋白异质体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05):580-583.
[3]罗锐锋. 低场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45-46.
[4]董延江,陈其锋. 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 现代医院,2016,16(01):55-56.
[5]李玉柱,张玉敏,寇永妹,陈晖,韩龙才. MRI、CT联合ELISA法检测血清AFP-L3含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肿瘤医学,2015,23(04):501-504.
论文作者:李德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肝癌论文; 原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核磁共振论文; 较高论文; 准确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