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贸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_资产经营论文

论外贸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_资产经营论文

浅谈外贸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困境论文,对策论文,外贸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贸有了长足进展,进出口总额的递增速度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递增速度。这样高的持续增长速度在经济史上是罕见的。但我们不容忽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外贸出口的“真假亏空综合症”愈演愈烈,形成了出口越多亏损越大的“黑洞”,这种以高亏赚取外汇的“逆差”效益,在世界经贸活动中也是罕见的。而且,随着外贸经营权下放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有外贸企业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在新形势下,国有外贸企业何去何从?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本文拟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宏观上,政府要深化外贸体制的改革,加快体制转变

(一)政企职能分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外贸机关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宏观管理,提高决策水平。

1、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要求,在全行业继续深入开展“转机制,抓管理”活动,在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建设善于经营管理的领导班子,建立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上下功夫。

2、外贸机关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宏观管理,最大限度地弱化一事一批的微观事务管理,提高政府机关的决策水平和效率。机关工作重点转变到调查研究和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上去。

3、建立新型组织体系。把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中心的外经贸厅、委及地方政府和以经营管理职能为中心的专业进出口公司严格分开。管理方式从包揽一切的直接指挥转向间接调控,理顺政企关系,充分释放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力。

(二)创汇与用汇相结合,完善激励机制

实行多劳多得,创汇与用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外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革考核企业办法,在考核出口创汇指标的同时将换汇成本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引导企业注重经营质量。把出口盈亏指标与经营者利益捆在一起,可采用工资总额与创汇额挂钩,奖金与创汇水平挂钩的办法,有效地发挥经营者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三)加速外贸的企业化进程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其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应看到,承包制仍未解决“负亏”问题,即创汇和效益的矛盾并未得到缓解。由于汇率和价格体制改革并没有配套进行,承包经营仍以出口创汇数量为主要指标,没有建立追求效益的目标考核机制和动力机制。国家为了确保创汇数量的完成,不过利用承包经营这把“尚方宝剑”将矛盾转嫁到地方政府,最后分解到外贸生产和经营企业。所以要加速外贸企业化进程,使企业真正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深化工贸联合,推行进出口的代理制,加快收购制向代理制的转变

在进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以流通领域经营为主的外贸企业很难同有经营权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外商投资企业竞争,必须利用自己人才多,经营渠道广,有信誉的优势,广泛实行代理制。

代理制是指流通企业通过合同契约的形式与生产企业订立代理协议取得销售权,从而构成工商之间稳定的长期产销合作关系,来衔接产需,组织商品流通的组织形式。外国称之为“一般贸易”。其优热是:流通企业可以在众多的产品和企业中选择商业机会,有时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如果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有较大差价,采用一般贸易方式进行出口贸易,贸易公司就特别有利可图。

推行代理制要破除部门观念。从国外的情况看,流通企业无不与生产企业有着密切关系,否则,流通企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了使专业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形成一般代理、地区代理、独家代理的关系外,还可以通过与生产企业联营,与生产企业相互参股等方式,以资产为纽带结成更为紧密的关系,充当生产企业的总代理。

流通企业必须转变经营观念。由过去主要抓资源转向主要抓用户,由一锤子买卖转向与生产企业和用户长期联络,增加服务设施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对于供过于求,生产企业凭借自身力量难以完成销售任务的产品,尽可能优先实行代理制。这样使生产企业可以集中力量进行产品质量的改进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对流通企业而言,代理减少了垫付资金,从而缓解了资金不足,使其能发挥出销售上的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推行代理制是产销关系的变革,涉及生产、流通、税收、金融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争取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我国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市场机制的建立都处于初级阶段,几十年计划经济的巨大惯性也影响着流通方式的变革速度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主客观因素都不具备快速、大规模推行规范化代理制的条件。目前,应首先引入代理机制,在通过市场流通的商品范围内,流通企业利用自身销售网点多、联系广、用户多等优势,将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由买断关系为主改为代理关系为主,建立新型工商关系。

三、外贸企业尽快从商品经营的层次提高到资产经营的层次

(一)什么是资产经营

资产经营的主体是各类生产和流通企业(本文主要从生产的角度谈资产经营);资产经营的对象是具有整体性的法人资产;经营的方式是通过变换资产的物质形态,谋求市场机会的最优化;经营的策略是资产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整体优势。

(二)外贸企业资产经营的思路、对策

外贸企业形成的有形资产少于无形资产,因此资产经营必须扬长避短,资产经营中重要的是人力资产。人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关键的,但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产尚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外贸企业在经营中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结合起来,把外贸企业的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把资金管理作为资产经营的重点,增强效益观念和经营意识

资金紧张是外贸企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要加强外贸企业的资产经营,就要把维系外贸企业运作主线的商品流、物资流看成资金流,看成债务链不断形成与解脱的过程。企业的发展主要不取决于资金输入量的大小,而取决于资金运作质量。带有正增长的循环是对债务链的解脱。外贸企业应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重点对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综合费用水平等强化管理,把成本管理引入到资金管理上,建立起适应资产经营的财务核算体系,变简单的事后核算为事前分析预测、事中参与管理和事后监督。

2、用存量资产变现达到调整资产结构的目的

外贸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资产实物管理观念更多地把国有资产看成是凝固不动的实物。在资产管理中,满足于完好无损,阻碍了资产在流动中的保值、增值。现在外贸企业中,一方面资产不多、资金紧张,一方面又有一些厂房、土地、仓库闲置。用它们变现,既解决了部分资金,又改善了资产的不正确分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同时结合清理债权债务、清理库存、清理投资的工作,盘活企业资产存量,追求资产整体效益。

3、加强外贸和产业的资产重组

生产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切去了一部分原来外贸企业经营的商品,但缺乏相应的经验、人才、信息。而外贸企业在经营的出口货源减少以后,建立新的企业缺乏相应的资金。通过资产重组,加速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转制,是两种企业得到发展的较佳选择。

4、实现外贸企业内部的裂变、聚合,实现经济要素的最佳组合,逐步完成以产品为纽带到以资产为纽带的根本转变。

具体做法:

(1)对集团内部资金不足、资不抵债,但其产品在国外有市场的生产企业,公司可用合理价格予以收购。

(2)对集团内部产品有销路,但因经营不善而扭亏无望的企业,公司可予以兼并。

(3)对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但无力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的企业,公司可通过引进外资等办法对其进行投资改造。

(4)对集团内部严重亏损,产品在国际市场又无销路的企业,公司应解除联营关系。

5、留住人才,搞好人才资产,提高人的积极性。

四、加快对外经贸行业的立法进程,尽快完善对外经贸法律体系。

五、进一步完善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外经贸间接调控体系。

六、走科技兴贸之路,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外经贸发展的科技含量。

七、深入贯彻以质取胜战略,推动外经贸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八、坚持两手抓,大力加强外经贸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

由于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展开论述。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国有外贸企业走出困境的基本思路是:深化外贸改革理论研究,制定总体改革方案,理顺外贸行政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重新构造商品经济的权利结构。健全市场体系,理顺国内国际市场价格体系,在实行承包制、代理制基础上大力推行资产经营,促进外贸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方式的转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以工农贸技结合为手段,使外贸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形成高效率与高效益并存,以效益为主要动因的规模组合发展格局。

标签:;  ;  ;  ;  ;  

论外贸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_资产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