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总医院 30045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均分两组后予以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血糖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加以控制,值得予以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应用效果
前言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类型,属于一种终身代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若长期患病会对患者的心脏、肾脏、眼部以及心血管等组织或器官造成很大的损害,从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1]。临床上多使用血糖控制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会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但与此同时也应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加以重视。本文选取了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使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42~75岁,平均(58.53±5.52)岁,病程1~8年,平均(4.54±1.26)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43~76岁,平均(59.51±5.54)岁,病程1~9年,平均(5.07±1.32)年。经对临床基本资料对比后显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行比较。
纳入标准[2]:①经临床检查,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本次研究,已经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应按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指导,对患者饮食护理、运动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
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心理护理小组的成立:组间心理护理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有关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方式对知识掌握情况加以考察,提高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的使用技巧。
②心理护理方案制定: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态变化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负面情绪的原因,将理论联系实际,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
③心理护理的实施:护理人员应多陪伴患者,在相处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心理疏导,通过鼓励和安慰的方式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使身心更加放松,同时对患者进行2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讲解,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识,使用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另外,护理人员也应多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让患者家属多看望、陪伴患者,表现出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将乐观积极的态度传递给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并详细临床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统计并分析两组的具体数据资料,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若P值<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在使用药物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的同时也应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辅助作用[3]。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在治疗期间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甚至抑郁等的不良负面情绪,可能会降低其治疗依从性,不利于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根据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病情具有重要的影响,使用心理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加健康,提高总体上的临床治疗效果[4]。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可帮助患者很好的转变心态,提高治疗配合的积极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血糖水平进行很好的控制,值得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井翠,赵雅,王静.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1):155-159.
[2]马磊,樊鹏侠,石兴民. 配偶同期系统心理干预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5):573-577.
[3]张启云,顾炜.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现状及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5):5056-5059.
[4]王燕萍.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血糖的控制效果[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7):757-760.
论文作者:曹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心理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水平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