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慧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中心小学 广西 乐业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10-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阅读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动力。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否对阅读内容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直接影响着阅读活动开展的成效。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在阅读活动中增加阅读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真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并把阅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见解。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故事、游戏或是多媒体表现形式等,用直观、形象、趣味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描述风景课时,就可以安排多媒体展示课件,利用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地展现风景,还可以配上音乐,有利于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风景中,使他们仿佛置身其中,最大限度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风景。这种教学方法比起单纯的讲解更有效果,其形式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透过文本进一步理解其所表达的真正意义,产生个性化的理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阅读环境,阅读联系实际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知识无法运用于实际,知识一旦脱离生活太远,就如空中楼阁,美好却触碰不到,久而久之便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之后,教师应该把阅读的意义提升到精神层面,而不是局限于理解某一句子或段落的意思。
古人云:文以载道,当一个人的阅读开始实现读文中之道的时候,自然会将作品中人物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联系,在学习基本的常识之外,还能够体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教师应该选用较为积极的阅读素材,培养学生深入体会作品深意的阅读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弥补课本、书本在文字展示上的单调性。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尽量展示贴近生活的素材,插图,充分联系实际,拉近学生阅读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过分生动也会影响学生阅读的专注性,注意力的转移将对阅读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则不知其味……。”说明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想什么,怎样想,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想什么,是指课文中所包含的词、句、段、篇等方面的内容。比如,不懂的字词,一些科技名词术语,难理解的句子。在阅读课文,阅读的不同阶段,想什么,也有所侧重。如,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不懂的或想了解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要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进而想全文要讲什么,要说明什么,给自己哪些启发、教育,最后还要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在今后作文时可以学习什么。至于怎样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学会用联系的方法进行思考。
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智力水平取决于良好的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新课程也要求学生要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及时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阅读方向,然后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并记笔记、收集资料等,然后加以整理,与大家进 行讨论,他们自主阅读,积累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到自主合作的乐趣,感受阅读的意义,锻炼合作交流能力。
五、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六、教师要多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对阅读的热情
耐心的启发引导,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小学生在阅读中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快乐,他们的精神世界能够更加充实和丰富,那么他们对阅读的热情就可以被更多的激发出来。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要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布置任务,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会,让学生们定期的和老师在阅读方面进行分享和沟通,大家最近读了什么好书,得到了哪些启发?有哪些书是你特别想推荐给别人的,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交流主题,可以在班级当中形成一股热爱阅读,共享阅读的良好氛围。所以,教师的引导可以有很多的途径,有的时候只需要简单的一句话,也就是说最近自己又读了什么书?得到了哪些启发?这样的简单的话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引导意义。
总之,在小学语文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小学生只有热爱阅读,大量阅读,才能在语文综合素质方面获得有效的提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教学中积极的实践。
论文作者:邓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兴趣论文; 课文论文; 启发论文; 习惯论文; 《中国教师》2020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