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列岛正面临大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列岛论文,日本论文,大变论文,正面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社会正经历着战后以来最深刻的变革,政治严重右倾化,经济持续低迷,外交误入歧途,国民“心灵空洞化”……所有这一切昭示着——日本列岛正面临大变
日本社会在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流弊和疲劳后,从80年代后期开始发生动荡和变革,突出表现在:自民党长期以来的一党独霸分崩离析,日本各政党不断分化组合,政局动荡、混乱;泡沫经济引起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趋于激化;执政集团贪污腐败严重,威信不断下降,社会凝聚力大大降低;物质上的富裕和精神上的贫困,形成尖锐的对立和冲突,无论是暴发户还是平民,都对自己的处境和前途感到困惑和茫然。有人认为,“日本正在发生一代人的大变化”和“第三次不流血的革命”。
伴随社会的变革,日本社会长期以来被掩盖的各种问题,诸如社会治安、卫生、道德等等,纷纷暴露。
社会治安曾经让日本人引以为自豪,因为日本是少数几个人们听到枪声以为是放爆竹的国家之一。然而,日本“安全天堂”的神话在1995年破灭了。1995年3月20日东京地铁内发生的奥姆真理教毒气杀人事件,导致12人死亡,5500多人中毒。利用毒气进行恐怖活动,这在日本属史无前例,在世界上也开了先河。
然而,当“沙林毒气案”尚未审结,日本人惊魄未定之时,另外一种威胁已悄然逼近。一种名叫“O—157”病原性大肠杆菌大闹东瀛,造成近百人死亡,近万人感染发病。“黄瓜要煮,苹果要烧!”——悬挂在东京电车中的广而告之,让人感到日本“卫生大国”的神话已名存实亡了。
日本政坛,向右看齐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存在着两股相互制衡的政治力量:以自民党为主的右翼保守势力和以社会党为主的左翼“革新”势力。冷战结束以后,连续执政长达38年的自民党因分崩离析而受到沉重打击,并一度失去执政地位。从此,日本政坛进入动荡时期,主要表现为政党不断重新组合,政权更迭频繁,有点类似于前不久改革之前的意大利。仅1994年一年之中,就换了四届首相。
然而,在政权频繁更迭中,右翼势力在整体上不仅没有受到削弱,反而不断膨胀,并向各主要政党渗透,甚至掌握了除日共以外各大政党的领导权。
与此同时,日本过去的进步政党纷纷修改政策,同自民党靠拢,导致右翼政治势力失去牵制。社会党原是第一大在野党,战后一直主张维护现行宪法,对自民党的政策起到了有力的牵制作用。自1993年成立联合政府以来,社会党在许多重要政策上和自民党已经完全一致。另一重要在野党公明党也加入了新进党,失去了原有的特色。现在,除日本共产党外,其余政党的政策都大同小异,政界右翼保守势力已成为主流。
随着日本社会的动荡和政治右倾化,日本社会上的右翼势力趁机兴风作浪。据日本警方统计,目前日本右翼组织如过江之鲫,已有1000来个,其成员约有12万人。据右翼团体自己的统计,政治思想倾向与他们接近,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所谓“潜在右翼”多达三四百万人。他们分布在各个领域,而且已经渗入日本在朝的统治阶层之中,与政界的右翼势力相呼应,一遇合适的气候便会兴风作浪。
在右翼团体中,比较臭名昭著的有:青年思想研究会、大日本帝国党、日本青年社,等等。最近登上钓鱼岛,修建灯塔,主动挑起钓鱼岛之争的,就是日本青年社的成员。该组织属于日本极右团体,号称有十万党员,大多数为青年人。其实,去年日本青年社就干了一件让世人吃惊不小的事。就在1995年日本偷袭珍珠港54周年纪念日前夕,一伙日本青年社的人斥巨资,准备在著名的美国纽约时报上刊出一个整版的广告,公然为日本法西斯叫屈,为二战中死亡的日寇招魂。他们不承认日军偷袭珍珠港,不承认1937年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不承认日本法西斯当年曾强迫日本、中国和韩国的妇女充当供日军泄欲的“慰安妇”,从事这些“事业”的是一些民间团体所为。日本这伙人准备于去年12月8日刊出的这版广告大样,在12月8日之前被西方舆论泄露出来后,国际舆论大哗。在这种情况下,纽约时报决定不刊登此广告。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政治右倾,正不压邪,日本国内确实存在着“脱出战后轨道”,甚至滑入军国主义的泥潭的危险。
经济持续低迷,前景不容乐观
曾几何时,带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冲力,日本人来到了美国、英国、欧洲大陆和亚洲。他们开设了工厂,购买公司,购置著名的摩天大厦,资助各种展览、艺术节和慈善活动,购买世界名画,甚至要“购买美国”……1988年,马丁与苏珊合著的《购买美国》一书一出版,便成为西方世界惊人的畅销书。事实上,当5年前松下电气公司买下了美国MCA公司、索尼公司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时候,当时美国新闻媒介纷纷惊呼“日本买下了美国的灵魂”,从而对日本产生了敬畏。
但是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索尼公司买下哥伦比亚公司没有多长时间就转手了,而松下公司方面则损失了将近30亿美元,只好把MCA的股票全部转让出去,出于好奇买下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三并不动产公司也面临着严重的赤字。
早在1990年,以“世界优等生”自居的日本经济就开始衰退,首先在股市上表现出来,同时房地产价也大幅下降,日本股价和地价的总额在上涨高峰时分别为600万亿日元和2300万亿日元,两者暴跌的结果,使大约1000万亿日元的资产(相当于日本GNP的3倍)鬼使神差般突然化为乌有了。此乃经济学中的泡沫经济现象。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陷入战后最大的经济不景气局面,从1991年起已连续4年呈现增长率为零的局面。1995年11月的完全失业率高达3.4%,创195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日本经济之所以在90年代初陷入长期低迷,一方面是日本人过分狂妄自大,过分骄傲自信,因而造成了过度的投资和消费,最后导致了泡沫经济的破灭;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战后经济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过去,企业凭借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和企业内工会三大法宝,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政府也能够有效地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经济的重点领域进行倾斜式生产,提高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在,再完全依靠这一套已不灵了。
今年以来,长期低迷不振的日本经济终于钻出了长长的黑暗隧道,但回升依旧乏力。就经济发展前景而言,日本的情况还是不妙。“泡沫经济”给日本金融机构带来的巨额“呆帐”已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增长的障碍。据日本大藏省统计,截止1995年8月,日本“呆帐”数额达37.4万亿日元。但是,日本民间调查机构认为,日本的“呆帐”数额高达80万亿日元。据说,日本11家大银行就需5年的时间来消化其13万亿日元的“呆帐”。看来,日本这轮高悬中天的太阳已经趋于下沉了。
从“没有外交”到追求“独立外交”,日本外交陷入迷津
冷战期间,日本基本上是唯美国的马首是瞻,谈不上独立自主的外交。日本一位名叫藤村瞬一的学者曾哀叹道:“日本不懂外交的毛病难于治愈……日本的外交姿态在国际上实际上无足轻重,这是因为日本的外交缺乏哲学观。”
80年代后期,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日本提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1990年,当时的日本首相海部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中提出了“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的目标,将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此后,日本国会通过了决定向海外派兵的PKO决议,并派遣自卫队参加了在柬埔寨、卢旺达和莫桑比克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日本外相河野洋平在《外交论坛》杂志1995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日本外交前进的道路》一文,称鉴于国际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日本已不能再用“西方一员”的概念去作外交政策的判断,而应该依据日本的国家利益作出判断,并为实现日本的国家利益而努力。此文可以视为日本推行“独立”外交的宣言书。
然而,一些日本人自恃拥有强大的实力,大国主义思想膨胀,以至于实现大国梦而“慌不择路”,从而误入歧途。特别是近年来,日本不断有人歪曲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竭力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为向外扩展势力制造借口;干涉中国内政,插手台湾问题,登上钓鱼岛进行挑衅活动;强化日美安保体系,扩大防卫范围,甚至在防卫白皮书中侈谈什么“要关注中国军队的动向”;不断增加军费,扩充军备,想方设法向海外派兵,如此等等,日本一再向世界保证,日本绝对不会走回头路,因为有三大“法器”牵制日本,即“和平宪法”、“非核政策”和“专守防卫”的军事政策。但如今,这些法器已都被做了手脚,并已失去了“法力”。韩国《朝鲜日报》最近发表文章说,冷战结束后,日本的外交政策已成为亚太地区国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日本是顺应时代潮流走同亚太地区国家相互依存的“共生”之路,还是逆时代潮流而谋求所谓与自身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与军事霸权,这对包括韩国在内的亚太国家来说不能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文章指出,韩国之所以对日本目前出现的动向深感不安,是因为一直遏制日本选择脱轨外交的制度和政治基础正在崩溃,遏制日本走军事大国化道路的制度保证变得名存实亡。现在,无核三原则、禁止武装出口、防卫开支保持在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以下和禁止向海外派兵等四个非正式的对日遏制因素实际上都已遭到破坏。
危险的“心灵空洞化”现象
二战以后,日本把发展经济作为至上目标奋斗至今,这样做的结果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8万美元,名列世界各国首位。但是在辉煌的统计数字背后,日本国民的心中都隐藏着一种虚脱的感觉,另外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后找不到新的目标,国民精神出现空白,这就是所谓的“心灵空洞化”现象。
日本民族的“精神危机”表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对历史的态度。请看下面一段文字:——烈焰冲天,硝烟弥漫。1942年5月6日夜,日本吨位最大、火力最强有战舰“大和号”以其47.72毫米的多门重炮轰击了美国的西海岸,西雅图变成了一片废墟。美国海军基地陷入火海。传奇般的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踌躇满志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夏威夷群岛摆脱了美国的奴役,成为日本保护下的独立国家。日本军队挺进巴拿马运河,一路所向无敌……
熟悉二战历史的人读了上面这段话,可能会疑心自己眼睛有些不对劲儿了。没错儿,这的确不是事实,而是一个叫做荒卷义雄的东京某大学文学讲师所写的幻想小说的内容梗概。此公以二战为背景,以战犯为主角,大写日本如何战无不胜的幻想小说,光是山本五十六为主角的“旭日舰队”系列就出了43种之多。而在日本,写这种所谓的幻想小说的还不止荒卷一人。据报道,如今这类小说在日本大行其道,不少还登上了畅销书排名榜,颇有形成流派之势。
这类“妄想小说”的“纸面胜利法”,尽管是可悲可怜的,但在眼下的日本社会却颇有市场,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这就是某些人头脑中至今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思想和那股不甘心失败、图谋东山再起的武士道精神。应当看到,这些为军国主义大唱挽歌、赞歌的“曲笔”和“词藻游戏”对日本青年一代是非常危险的。一位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受其影响而在历史课的感想中写道:“日本军挽救了亚洲,他们是英雄。”由此可见,这类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和安慰的妄想小说对日本青年一代毒害之大,使日本今后可能出现重蹈覆辙的危险。
让我们记住捷克斯洛伐克反法西斯民族英雄尤利乌斯·伏契克的那句名言:“人们,我爱你们,但你们要警惕啊!”该警惕日本法西斯的阴魂变着花样作祟!
标签:自民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