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更好地发挥出纪念馆教育价值研究
——以陈嘉庚纪念馆为例
翁宝贝
(陈嘉庚纪念馆,福建 厦门 361021)
摘 要: 博物馆教育是当今博物馆界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随着博物馆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各大博物馆积极转变角色,认真践行“以人为本,以教育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我国纪念馆较多,纪念馆与博物馆同中求异,重在“纪念”二字上。陈嘉庚纪念馆秉承陈嘉庚先生的“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理念,营造核心优势,注重服务网络的建设与特色建设,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势下,以此来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纪念性博物馆是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之一,可以帮助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与意识。因此,社会需要纪念馆,需要纪念性的博物馆来弘扬文化、历史、人物等社会主流意识,展现全方位社会教育功能,满足大众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陈嘉庚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契合时代需求,最终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少年走进大自然,走进文化殿堂,并树立足够强大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纪念馆;教育价值;陈嘉庚纪念馆
1 陈嘉庚纪念馆的主要概述
陈嘉庚纪念馆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浔江路8号,陈嘉庚纪念馆是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按国家级博物馆标准设立的社会历史类名人纪念馆,2008年10月21日开馆,总占地面积104484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陈嘉庚纪念馆的基本陈列有“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和“在陈嘉庚身边——嘉庚现象 诚毅同行”。作为陈嘉庚文物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陈嘉庚纪念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作用,使之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终身教育课堂和文化休闲设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2 如何更好地发挥出陈嘉庚纪念馆教育价值
2.1 强化特色建设,营造核心优势
从一定程度上看,每一个博物馆的诞生,都有其特殊的背景与土壤。“千馆一面”的建筑显然无法承载特色各异的博物馆文化特色,高水平的建筑才能清晰展现出博物馆的内在气质[1]。陈嘉庚纪念馆的特色就是资源的特色、建筑的特色和营销的特色。
第一,馆藏资源特色。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是本馆的灵魂和最大的特色与亮点[2],陈嘉庚先生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爱国爱乡,倾资兴学,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并为社会主义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嘉庚精神”可谓是超越时代[3]。陈嘉庚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与“在陈嘉庚身边——嘉庚现象 诚毅同行”,展现陈嘉庚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4]。陈嘉庚诚毅、正直、无私、无畏、果敢、奉献等优秀的性格,激励着下一代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当中,支持着陈嘉庚的伟大事业。
第二,建筑的特色(图1)。“嘉庚建筑”是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学校建筑样式的统称,吸收了闽南传统文化风格。结构上相互呼应,与环境协调,选材上因地制宜。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改良仰合平板瓦为“嘉庚瓦”,三曲、六曲燕尾脊,另外还将优化传统的彩色出砖入石技艺融入其中,使用了西洋式、南洋式、中国式、闽南式……多元化的风格。嘉庚建筑在汲取精华的同时,还去其糟糠,体现民族特色。以“穿西装,戴斗笠”的形象,实现民族风格与现代功能性结构的结合,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集中体现了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赤子之情。
图1 陈嘉庚纪念馆主体建筑
第三,营销特色。陈嘉庚纪念馆与集美鳌园、陈嘉庚先生陵墓等连接在一起,周边学校密布,属于厦门传统经典旅游景点。陈嘉庚纪念馆在自然形成的优势当中,实现了与教育的对接。集美学村各校和厦门大学每年去陈嘉庚纪念馆参观的学生数不胜数,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呼吸抑制情况发生。这提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PCIA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吉林省玉米种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机械化收获方面还存在较大难度。大多数品种在进入成熟期之后,玉米定植密度较大,玉米进入生长中后期之后,抗倒伏和耐密植能力较差,籽粒成熟度较为缓慢,难以适用先进机械设备的收货要求。因此,在今后育种过程中应该积极选育能够更好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新品系,缩短玉米生育周期,提高玉米种子耐密性、抗倒伏性、抗病性,确保玉米籽粒能够快速脱水。
2.2 加强交流合作,整合资源共享,丰富服务内容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博物馆已经开始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的方向进行延伸,做好收藏和研究,展现教育基本功能,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推出内容雅俗共赏,群众喜闻乐见的展览。其中,陈嘉庚纪念馆就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展开工作的,主动“走出去”,充分发挥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例如,“博物大观 文化校园”主题就是为青少年搭建的教育活动平台;“鲁迅生平及创作展览”在79所中学进行巡回展;“品味经典 感受大师”在厦门81所中学展览;“祥龙瑞彩 龙年话龙”的主题展览在厦门137所中小学巡回展览。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之际,举办了“‘嘉庚精神·诚毅百年’系列巡展”活动,通过展览和活动组织青少年深入学习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另外,还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时事等,举办原创展览。“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事迹”“侨之魂·华之光——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座城·一个人——嘉庚精神·厦门故事”“嘉风嘉训——传世瑰宝展”等都呈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7]。
2.3 注重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实效
每一个博物馆都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特点,根据博物馆发展需要,国内外的博物馆交流、合作也频繁起来。这样能够把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交流,在短期内引进其他博物馆的优势资源,举办专题展览。这样长期下去,不仅可以刺激受众者的新鲜文化感,同时也可以克服审美疲劳,提高博物馆的实时性关注度。陈嘉庚纪念馆开馆以来,与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馆、国家大剧院等将近20家省级以上的博物馆和其他文化单位进行合作,利用自己的优势,整合资源,统筹发展,提高参与性,提升趣味性。例如,2012年,“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展”在厦门邀请少年儿童进行绘画比赛,评选出150幅优秀的作品[5]。次年的6月,组织获奖小朋友到北京国家大剧院交流,欣赏国家最高的艺术殿堂。另外,在“史前文明——甘肃彩陶展”活动举办的时候,就克服了静态陈列的缺陷,立体化呈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拉近了与受众者之间的距离。拓宽宣传渠道,与媒体紧密合作,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的品牌栏目《国宝档案》栏目等[6]。
朱世贤(199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雷达数据采集和处理.Email: zhu_shixian@tju.edu.cn
从长期运作上看,陈嘉庚纪念馆主要是围绕文物征集、保护与利用,展览设计、推广与宣传,史料研究与挖掘,公众教育与社会培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策划与实施,数字化建设与探索,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文博行业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职能开展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陈嘉庚纪念馆教育价值的落实上,第一,贯彻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将嘉庚精神的弘扬传承工作落到实处。第二,办好大型活动,扩大嘉庚精神影响力,大力推进“嘉庚精神宣传月”活动。举办“嘉庚讲坛”,特邀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为大众举行主题讲座,让大众有机会与科学家进行零距离的交流,提高大众对前沿科学研究成果的认识,营造向嘉庚先生学习、向优秀科学家学习的良好氛围。举办“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打造品牌龙舟赛事。以开馆十周年展为契机,打造精品展览,讲好嘉庚故事。例如,举办原创展“十年树木 春风化雨 陈嘉庚纪念馆2008—2018”等活动。第三,发挥嘉庚精神独特优势,着力打造文明特色景区。以嘉庚宣传月为重点,打响品牌活动,弘扬嘉庚精神。举办主题丰富的展览,展出精品文物,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用文物来说话,用文物吸引观众。第四,服务教育和文化建设,扩大嘉庚精神影响。以博物馆社会教育为主旨,扩大文化辐射和社会影响力,设立嘉庚主题邮局,开展“博物大观 文化校园”活动,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第五,高举嘉庚精神旗帜,做好海内外联络联谊工作,以嘉庚精神研究作带动,推动学术研究新发展。第六,以软硬件建设为保障,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扎实做好资产管理,传承保护学村文化。
3 总结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后,陈嘉庚纪念馆会继续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深化陈嘉庚研究工作。强化“做活”思维,在丰富的整体活动当中,提升宣传教育的品牌。明确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公众服务质量,突出办馆特色,惠及群众文化生活。在坚定的信念当中,澎湃活力,奔向美好未来,为文博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从本质上推动陈嘉庚纪念馆事业进一步延伸,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新篇章、再铸新辉煌!
参考文献
[1]黄郁萱.浅论博物馆教育的反思——诞生、发展、演变与前景[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3).
[2]黎江.智能手机在博物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江西化工,2019(2).
[3]黎江.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教育中的安全保卫规范化管理策略[J].内江科技,2019(6).
[4]季娇.博物馆教育研究:基于研究方法的选择[J].博物院,2019(2).
[5]吴江军.浅谈“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6).
[6]宋娴,罗跞.博物馆教育者的专业素质:特征与框架[J].全球教育展望,2019(6).
[7]马祥贞.提升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困境与策略[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4).
【作者简介】 翁宝贝(1986—),女,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