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及其质量管理论文_卢美琴

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及其质量管理论文_卢美琴

河南省睢县农机监理站 河南商丘 476900

摘要: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机维修工作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机械化生产已经开始在我国农业领域得到推广,且农业机械的性能和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具体生产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因操作不当或是维护不到位导致农业机械出现各类故障问题。探讨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及质量管理,提高农业机械的维修效率和质量水平是一项关系农业机械长足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及其质量管理策略。

关键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质量管理;策略

我国是农业大国,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的专门化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加之操作人员的使用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差别较大,农业机械作为一种生产工具,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机械零部件难免因正常磨损而引起使用性能下降,影响到正常使用。农机维修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农业机械维修迎来了新的机遇。笔者从农业机械的维修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及其质量管理策略。

1农业机械的维修现状分析

1.1从农业机械维修的技术方面,无维修设计是其理想的目标,即使需要维修也是很简单的,基本上不花费时间费用。但现实情况不能兼备理想的设计制造工艺、理想的工作环境、理想的操作使用程序以及理想的使用者。因此无维修设计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这就对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及维修技术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以前由于农业机械基本是由各级国营农机站掌握和使用的,维修体制基本沿袭前苏联计划维修体制,也就是预防维修制,即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大修或更换部件,而维修周期都是基于过去的统计数据确定下来的,所以又叫定期维修。

1.2从农业机械维修的经济方面看,即设备的使用、维修、更新只能以经济寿命为依据。经济寿命是指设备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使设备的使用经济性下降,如果继续使用这种设备,将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就是设备运行到一定时间由于费用急剧上升,就必须进行修理,这样才能在合理费用支出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每进行一次这样的循环,费用就较前一次上升一些,运转周期就短一些。经过数次循环后,就必须考虑更新设备。

1.3从农业机械维修系统的经营管理方面看,经济效益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农业机械维修的经营管理同样是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目标来开展活动的。这就需要用经济理论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维修技术政策方针措施的经济效益,建立评价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和确定其最佳使用寿命,进行设备一生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对设备的修理、改造和更新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最优方案,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2农机维修的相关技术

2.1确保农业机械的润滑比较好。日常保养的进行,能够很好地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对于那些磨损比较严重的部位,应该定期地进行润滑油的更换,并且进行零件磨损情况的检查,看其程度还是否符合正常使用的需要。对于那些出现风险的相关零件必须及时更换,这样能够切实提高使用稳定性。对于润滑油应该确保其清洁,在进行润滑油更换的时候,需要将零件内部的杂质和垃圾清理出来,从而切实提高润滑的实际效果,减少摩擦。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润滑油选择的时候,应该全面地考虑到农业机械设备的情况,并且还应该根据季节来选择不同润滑油,对于农业机械使用的相关润滑油,不能够随便进行更换,并且,还应该严格把控质量,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润滑油绝对不能够使用。

2.2确保农机驾驶和操作的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机操作的时候必须严格的根据其安全标准进行,绝对不能够随意地进行更改,并且驾驶员也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使用前,必须全面了解其各项性能,对驾驶和操作的流程进行熟悉,这样能够减少因为刹车而磨损零件。在机械使用的时候,需要检验相关的保护措施,对其防护功能能不能发挥出来进行判断,只有确保其功能可以发挥出来,才能够使用。在选择农业机械驾驶人员的时候,必须谨慎和仔细,在进行农业机械启动之前,需要对冷却液以及机油等进行认真检查,若是数量不足需要填补,在确保数量满足需要后启动。在启动之后,机械不能够马上进行工作,应该先进行低速预热,等到机油和冷却液的温度都达到需要后再进行工作,若是不进行低速的预热,那么农业机械的运转很容易超负荷,从而损伤机械。并且在进行机械驾驶的时候,也必须严格根据机械生产厂家相关要求进行,不能够超速、超载或者长期高负荷的运转。

2.3农业机械故障应急维修。农业机械故障维修需要确保修理方法选择的正确性,并且在工作的时候,不断地进行有效修理措施的探索,不断地完善应急预案。农业机械一般都是在户外工作,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故障,一旦出现故障,配件购买比较困难,整修工作的难度也比较大,这便需要维修人员随机应变。在进行农业机械故障应急维修的时候,可以将零件换用法、零件修理法、零件弃置法等办法运用进去。对于出现损坏的机械零部件,相关人员可以将其拿到附近的维修厂来修复。若是损坏严重,那么在零部件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切除磨损严重的部分,重新进行制件,然后通过焊接等办法进行固定。

3农业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3.1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系统专业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农机维修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农业维修管理中,必须加强对专业维修人员培养的重视,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提升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掌握更多更先进的维修技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和维修知识普及培训,为农业机械维修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做好农业机械维修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近些年来,农业机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应用的实际效果,我国相继出台了《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以及《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大了农业机械维修管理的力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宣传力度不足,这些规定文件的落实情况十分不理想,以至于许多不具备运营资质的农机维修网点依旧存在。对此,我国农机主管部门必须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对农机维修相关规定进行普及宣传,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农机维修技术水平。

3.3做好农机设备更新配件管理。在农业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技术检测环节的重视,组织农机维修监督管理人员定期对各个维修网点的维修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处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维修设备或是超过报废年限的配件,督促维修网点负责人进行更新,为农机维修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

3.4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市场的监管。为了构建一套完善的农业机械维修运作体系,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管力度,尤其是针对一些无证经营的农机维修网点,必须严格遵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一定的处罚并下达整改或是取缔通知。同时,处理好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服务纠纷,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质量鉴定,明晰责任。此外,定期向广大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提供最新的技术信息和工艺规范,推动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机维修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建立区域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的探索[J].宁梅萍.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04).

[2]浅析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王庆云.农民致富之友.2015(19).

[3]浅析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董春峰.农民致富之友.2014(09).

论文作者:卢美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及其质量管理论文_卢美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