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观与语言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文明建设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教育、道德风尚和科学、文化等等。一切社会形态都不能离开精神文明而存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支撑着整个社会,并成为体现社会本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历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非常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倡导精神文明,力图使精神文明适应社会的进步,为现实社会服务。马克思主义更是自觉地认识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1](P144)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观,对于当前的语言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精神文明的传播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的交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语言文明的状况,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语言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语言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作为协调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工具,服务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语言文明建设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语言文明不仅从属于精神文明,而且还会作用于精神文明,推动精神文明健康发展。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加速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方面。科技进步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的劳动者又会推动科技进步。就加速科技进步而言,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相应的应用研究水平,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先决条件。从提高劳动者素质来看,主要在于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而语言能力又是文化素质中最基本的因素。
因此,摆正精神文明与语言文明的关系,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1.废除私有观念,用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来影响和指导全体社会成员。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名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关于“精神生产”、“精神产品及其占有方式”等理论,已明确地把人类的生产和产品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大类。因此,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详尽论述,甚至还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精神文明”这一概念,但上述思想确实涉及了精神文明领域,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文明建设所作出的最早的原则性阐述。
马克思、恩格斯精神文明观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他们对社会发展总趋势的深刻认识,以及依据这种认识对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的前瞻性描述。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时,就已经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落后、腐朽的一面:“资本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作为精神文明创造者的劳动人民,不但享受不到文明成果,反而被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奴役和压迫人民的手段。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成为与它的生产者相对应的异己力量,这就为文明的发展套上了桎梏。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断言,与“传统的观念”即私有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就成为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共产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奋斗的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精神文明观的先进性,还体现在他们在提出废除私有观念的同时,也为创建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指明了道路,即用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来指导全体社会成员,建立了与以往任何社会都不同的崭新的精神文明体系。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观的核心和精髓,就是为最大多数的人谋利益,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明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获得,都必须建立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益无害的基础上,清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剥削阶级思想,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在全社会倡导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倡导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2](P208)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的语言运用是其思想、价值观的具体反映。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才能唱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慷慨悲歌。在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指导下,解放后我国的语言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及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奋斗》的社论,形成了语言文明的初步繁荣。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整理了一批异体字,规范了一些异读字的读音。整个社会掀起了学说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潮。但是“文化大革命”却把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当作“封、资、修”加以扫荡,文化事业受到严重的摧残,语言运用呈现出了野蛮和粗俗。影响所及,直到今天尚未完全清除。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及思想价值观大量涌入中国,许多人不加分辨地盲目学习,语言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粗话、脏话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们的口头甚至于文学作品中,赤裸裸地宣扬封建迷信、宣扬奢华腐朽的生活方式,出现了诸如“共荣共存公司”、“二房佳酿”、“老娘豆腐”等有损民族尊严或格调低下的名称。出版界受拜金主义的冲击,忽视编校质量,“急就篇”泛滥,几乎无错不成书。广播影视节目中媚洋、媚痞的倾向相当严重,某些电视台、电台招聘节目主持人居然以能操港台腔口语为标准,语文应用失范现象相当普遍。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语文教育问题,社会用语、用字规范检查落实问题等,但究其根本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在起主导作用。营造什么样的社会氛围,就有什么样的语文运用;从来就不存在脱离社会的语言真空。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经济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一部分人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方向,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追求物欲的满足,放松甚至抛弃了精神文明追求,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空虚的精神世界需要刺激,于是粗话、脏话、黄段子大行其道。有些文人在人生价值取向上自甘堕落、嘲笑崇高,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心态从事创作,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心,胡编乱造,肉麻无聊,荒诞怪异,以此来追求所谓“卖点”。这些语言污染不清除,势必会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阻碍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品德培养。一个人如果“出口成脏”,很难想象,他的其他行为会文明得体。因此,我们应该对语言运用有充分的认识,决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个人说话、写字的小事,而是要从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认识语言文明,从思想修养和道德责任等方面加以根治,净化语言环境,使我们古老的礼仪之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2.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对爱国主义作出过著名的论述,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3](P168-169)这样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是人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的挚爱。当这种朴素的感情得到正确引导后,就会升华为饱满而充沛的激情,转化为爱国的行为,外化为爱国的实践。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江河大地、锦绣山川,热爱祖国悠久的传统与灿烂的文化,热爱自己的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勇于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精神文明领域的爱国主义,集中体现在对不良文化的抵制上。人类文明的成果属于全人类,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在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必须充分尊重自己的历史传统,不作伤害民族尊严的事情。正像一个人要受人尊重首先应自尊自强一样,只有挺起脊梁,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热爱祖国的语言,是爱国主义精神在语言运用中的具体体现。“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4](P201)这样说并不是排斥吸收外来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事实上,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古代汉语中就有不少的外来词,如“师子(狮子)”、“蒲桃(葡萄)”等,近现代汉语更因民族间交往的频繁而出现了许多借词。毛泽东曾经说过:“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5](P794)像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格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等,就是从外语中借鉴吸收过来的,使我们的语言更为精密、准确,更富于表现力。我们反对的是滥用外来词语,有损民族尊严的现象和不规范的用法。比如汉语中原来已有词语,却用外来词取代,把咸饼干叫做“克力架”,夹馅甜点心叫做“派”,店名冠以“巴那那”、“维多利亚”等洋名,令人茫然不知所以。方言泛滥,许多人以讲方言为荣或以港台腔为荣。校园里中英文夹杂:“上次的事,很sorry啦,一起去happy一下,怎么样?”年轻人追求新奇刺激,自造出许多新词或给原有的词语赋予了新的意义。如“觉(教)主”——爱打瞌睡的学生,“铁托”——铁下心来考托福,“恐龙”——长相丑陋的女生等等。有时还故意念错字,把“幼稚”读成“幼雅”,“含情脉脉”的“脉”读成“mài”。受广告语“福气多多,满意多多”的影响,学生们造出“成绩棒棒,精神爽爽”等违背汉语规范的句式;更有甚者,将优美的中国古典诗歌改造得面目全非:“举头望老师,低头思姑娘。”
1992年12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谈到语言文字工作时讲了三条重要意见:一、继续贯彻国家现行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各种印刷品、宣传品尤应坚持使用简化字。二、海峡两岸使用的汉字,当前可各自维持现状,一些不同的看法,可以留待将来去讨论。三、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写繁体字,还是写简化字,应尊重作者的风格和习惯,可以悉听尊便。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都必须完成这一社会历史任务。规范化是语言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强化民族自尊意识和民族自强观念的现实需要。我们要从维护祖国语言纯洁、健康的高度,加强语言规范化,自觉抵制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违背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不良倾向。
3.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一种崇高的社会状态,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肌体的组织细胞。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处于社会的中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运动,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因此,个人的素质培养,必然成为提升整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个人素质的高低,关乎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兴衰,因此,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就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素质包括语言修养。前一阶段,语言文明建设的重点是对行业语、社会用语进行规范,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下一阶段,关注的焦点应转移到个人的言语运用上,提倡每一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不传播趣味低级的黄色笑话和所谓的“语言幽默”。应该关注学生的语言文明教育,使之成为语文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应注重对婴幼儿的教育,从学习语言起即对他们进行规范用语、礼貌用语的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言语习惯。家长需重视这个问题,把它作为培养人才的大事来对待,自己带头不说脏话、尽量少使用方言,为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而努力。
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观的指导下,下大力气抓好语言文明建设,使我国城乡的社会风气和语言面貌有一个根本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