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认知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龙国发

试论认知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龙国发

湖南省凤凰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416200

认知策略是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认知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一、运用复述策略,重现学习材料,增强识记效果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有人认为语文是学科名。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还是一个人文素质衡量术语,指人的内部言语机制品质和外部言语技术能力综合水平。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报告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语文教学应以现代汉语为表述形式,着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文字书写的能力。

听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投入的越多,就越有动力。为初中生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听说训练要求和计划。

1.教师要满足学生对课文材料的识记兴趣。初中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时常有一种期待心理,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通篇阅读,对材料形成完整的印象,或者先让学生尝试着读,然后抽学生读,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

2.由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指导学生模仿读。

3.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评议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想好了或者打好草稿再说,在发言中做到1、2、3条理化,能够有理有据,有逻辑性地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反复重现学习材料,让学生听说读评多渠道参与识记,通过课堂诵读熟悉材料,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

4.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晨读和课外活动必读必背的作业予以要求,增加学习材料反复重现次数,既符合朗读教学的规律又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创设一个让学生敢说、爱说、想说和会说的氛围,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举办参加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说会道,还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运用复述的策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在当前各级各类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学生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

(1)学生的书写。试卷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卷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工整。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增强学生答题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不随意涂抹,强化印象分。 (2)阅读答题。要求语言完整,表述流畅,这些要求在平时要养成习惯。 (3)写作文语言表达要生动,言之有物。书写能力可以反复练就,阅读答题可以多看多练,作文能力也可以采取读范文背范文仿写的方式加以提高。

二、运用精加工策略,进行理解记忆,提高回忆的准确度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基础知识积累方面可以运用建立类比、用自己的话做笔记等精细加工策略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文学常识等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

当教师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比,做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产生极强的学习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比较复杂的课文学习,可以运用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等精细加工策略。

比如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在共同探讨中,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加深理解。我们这里说的合作是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解疑答惑,这样就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了。

又如,学习《愚公移山》,引导学生来分组讨论愚公精神。一个小组提出了一个问题:“愚公太傻了,愚公精神也不值得提倡,没有效率。既然在山里居住不便,为什么不搬家呢?那岂不是更方便?效率也更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学生干脆提出“愚公精神就意味着没有效率,根本不值得学习”。有的小组愚公的有毅力、坚忍不拔,针对分歧引导学生继续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打开了,对问题的本质认识更加深刻。

学习结构更复杂的文章,可以采用说出文章主题大意、解释总结以及提问回答等精细加工策略。比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总结与理解课文主题思想的教学目的。教师可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帮助学生逐渐体会到耐人寻味的文章内涵和哲理。

三、运用组织策略,提升学习能力

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运用组织策略可以很好地把握学习的材料结构,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人生聪明识字始”,语文素质绝不仅指听说读写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的是记忆能力,“察言观色”是感觉器官的参与,“审时度势”就是思维过程的体现,以上种种都是语文素质的表现。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与判断等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哲学、逻辑学、美学、文化学也都承认“词语”是人脑进行思维活动的物质前提。语文教学向人脑输入并固化“词语”,输入“捕获和创造词语的概念、程序和模式”,学生对语词、概念的归类无不是组织策略的具体运用。

当然,在任何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兴趣等个体差异都很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认知策略,学习文学库里优秀、经典的作品,跳出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交际的能力等综合素养,有利于培养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代新人。

论文作者:龙国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试论认知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龙国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