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府谷县老高川九年制学校 719499
摘 要: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的手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最终达到自己能够读书的目的。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使学生的兴趣、特长都得到发展。教师要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点燃学生阅读的火花,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把兴趣转移到语文学习上。
一、提高课堂感染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逐渐喜欢上阅读,把阅读看作是一种乐趣,愿意上阅读课,期待阅读课,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教师应该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才能够在阅读中与学生开展心与心的交流。课堂感染力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一定要勤于苦练,提高内涵,还要不断将感染力渗透于教学中,将学生带进阅读文本创设的意境中,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美感和阅读的魅力。在导入环节,教师应该利用精彩的导入拉开教学序幕,感染力由此而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中应该注意将学生“学”放在首位,教师力争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课前要做好功课,这样才能够依据文本为学生创设最合适的导入情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全情投入,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在朗读中渗透感染力,明确朗读目标,由朗读逐渐变为品读,力争让学生读有所获,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本文的内涵和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要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最后,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运用语言、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点点滴滴的妙用。
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烦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就必须注重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它是构成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课程标准》提出的“感悟、积累、运用”,除了读之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学习活动,如说、听、写、思考、游戏等。读是感悟、积累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说、听、写、思考、游戏等也是积累、感悟、运用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进行运用,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这些方式往往体现为训练,就是“读”也是训练的一种方式之一。语文课堂提倡以读代讲,是为了减少教师对课文进行烦琐零碎的分析,把读书时间更多地还给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字、词、句等的训练与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以读为本”才能真正焕发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与活力,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积累、感悟“语”与“文”,在多层次品读中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语言,进而能在相应的生活图景中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开展课外阅读,小组合作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延伸,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课外阅读中,实施小组合作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由于每个学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所以小组合作应志趣相投,才能稳固合作关系。在阅读中小组成员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大家进行读后感的交流,在小组合作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了种形式巩固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精彩。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其次要“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最后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读是悟的基础,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鼓励学生对阅读的热情,维持学习兴趣,对学生个性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阅读教学有着较好的发挥空间和时间,抓好学生阅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秉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2]刘慧 冉敏方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
[3]詹全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8)。
论文作者:杨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感染力论文; 兴趣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