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之一_环境承载力论文

论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判据论文,承载力论文,旅游论文,持续发展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作者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给出了它的定义、特征、组成体系及技术实现途径。

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 持续发展 旅游空间 心理承载量

随着世界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闲暇时间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又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旅游队伍中来。目前旅游在各国已形成一种时尚,旅游业也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和雇工最多的产业类型。然而旅游业的规模发展历史毕竟太短暂,它对人类经济和思维方式等的冲击太迅猛,致使人们无暇去思考旅游业应该怎样发展;旅游科学研究不够深入,它对旅游业的指导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各地旅游区出现了因游客严重超载而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或因游客严重不足而导致的旅游资源闲置和资金占用……这一切促使人们去思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人类已进入“绿色文明”时代,“生态旅游”已深入人心,倡导旅游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主题;然而怎样才算是旅游的持续发展?怎样才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其判据是什么?作者经过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并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又可简称为旅游承载力)理论,认为它是衡量旅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1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1 旅游环境的外延界定

我们所谈的旅游环境,不是指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在内的复合环境系统,称之为旅游环境系统。该系统是围绕环境主体的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体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当地居民因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实体及其氛围(如思想、文化)构成了社会环境,旅游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了自然环境(如生物环境、水环境),而与经济产出有关的要素体系则构成了经济环境(如市场)。有四维空间表现如下:

1.2 旅游者与旅游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特点

旅游者作用(指对环境系统的作用)和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以下简称反馈作用)之间形成以下特征:

1.2.1 共轭性。旅游者作用与反馈作用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构成一个共轭体。

1.2.2 正相关性。旅游者作用越强烈,反馈作用越显著;旅游者作用是正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民俗)时,反馈作用也是正效应(有利于旅游者活动),反之则受到报复(负效应)。

1.2.3 时空差异性。从时间上讲,反馈作用一般滞后于旅游者作用,但一旦旅游环境承载力达到饱和状态,这种作用往往同步发生。从空间上看,反馈作用不仅发生在旅游者对环境的作用点上,而有可能引起区域性危害。

图1 旅游环境系统的四维结构

1.3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表述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发挥其正常功能的条件。因此,环境承载力是环境本身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的量度,其大小可以用人类活动方向、强度和规模来反映。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由上述概念派生出的一个具体概念,其定义表述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1.4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内部流动与输入输出而形成的开放系统,其结构、组成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绝对的变动性。因此,它对于旅游经济的支持能力也具有双重性,即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绝对的变动性——短期的波动和长期的显变。建立在这种特征环境系统之上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特点:

1.4.1 客观性与可量性。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功能、信息诸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不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反映旅游系统结构组成特征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方面的客观性,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把握和计算。例如某一独立景点在一定时段内(指没有经过大规模改造的时段)所能承载的旅游者数量的阈值保持相对稳定,且这一阈值具有可量测性。

1.4.2 变易性。由于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施加作用,如增设新的旅游景点,或由于系统本身的运动变化;因降水增加而引起的湖泊水面旅游面积扩大,均会引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上述两例均为承载力的增加)。因此,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组成上的变化,反映在承载力上,就是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的变动;质的规定性上的变动表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改变,在量的规定性上的变动表现为指标值大小的改变。

1.4.3 可控性。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实施改造必须在充分掌握其运动规律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完成,因此根据一定的需求和目标,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适度改造,例如改变旅游资源品类和数量,从而使旅游环境承载力在量和质两方面朝人类预定的目标变化,我们把它的这种特性称为可控性,但这种可控性是有限度的。显然,改变旅游地的性质即它所承受的旅游活动类型变化所造成的旅游承载力值的变动最为显著。

1.4.4 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最大值或称饱和承载力,是旅游承载的极限,超出此极限值则视为超载。长此以往,旅游环境系统会遭到质的破坏。最适值或称最佳承载力,此点值既能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功能发挥最适,又不会导致“疲劳”态,经济收益也比较理想,因此旅游规划人员对它最感兴趣。

图2 旅游环境承载力组成体系与相关指数

2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体系及其实现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取决于根据不同的旅游环境要素内容划分的各承载分量值的大小,其组成体系的划分见图2。

各承载分量的含义及其技术实现:

2.1 环境生态承纳量(EEBC)

组成旅游环境系统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纳污能力,如大气、土壤、水都产生自净作用,即自维持功能,这种自净强度决定其承纳污染的能力。自然环境所承纳的旅游活动带来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一个是环境的污染,如旅游者直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宾馆饭店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水、废气,旅游娱乐设施的运行产生的噪声等;另一个是生态的破坏,如游人对草地等植物的直接践踏、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妨碍而导致的种群迁移、游客对珍稀植物的采集而造成的品质退化或灭绝等。因此环境生态承纳量是指生态环境自恢复能力所允许的游客数量。其函数式:

EEBC=MIN(WEC,AEC,SEC,EEC)

式中,EEBC——环境生态承纳量,取决于4个分量值;

WEC——水环境承载量(以水面为主要旅游资源,取WEC=水环境容量/人均废水产生量,不以水面为旅游景点或不构成主要环境要素,则取无穷大);

AEC—— 大气环境承载量(对于不产生大气环境污染的旅游活动类型,可取无穷大;产生大气污染时,AEC=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人均废气产生量)。

SEC——固体废弃物作用产生的容纳量,其公式为:

式中,S[,i]——第i种污染物自然环境净化量(量/日),T[,i]——第i种污染物的净化时间(日),Q[,i]——每日由人工处理掉的第i种污染物量,P[,i]——每位旅游者一天内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P[,i]——每位旅游者一天内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

EEC——自然植被(土壤)承纳量,取决于自身接受践踏并恢复的能力,须通过现场监测获得数据。

2.2 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

由于旅游者对风景(旅游资源)的欣赏具有时间、空间占有的要求而形成的某一时段内(如一天)的游客承载数量,称为资源空间承载量。其计算公式为:

REBC=资源空间总面积/人均基本空间标准

其中基本空间标准因地而异,不同民情、不同游览项目的值不同,它的求得是比较和社会调查的结果。

2.3 心理承载量(PEBC)

包括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承载量,即他们从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数量(人/天)和旅游者心理承载量——游客所能忍受的拥挤程度。实际上,后者与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具有量上的一致性,因为空间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是游客对于密度空间的承受标准,因此我们这儿讨论的心理承载量主要针对当地居民而言。

游客的过度密集导致的当地居民排斥心理,主要来源于由此引起的交通拥挤、物价指数上涨过快、商品供给不足、社会治安不稳定、环境污染(主要是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冲击过强、占用过多(如水资源、电力资源、生存空间等)。对于远离居民点的旅游地可以视为无穷大,但一般的景点旅游或多或少地与当地居民点联系,因此调查确认当地居民的心理承载量不容忽视。

2.4 经济承载量(DEBC)

某一旅游地综合承载能力大小还取决于旅游经济条件,既满足旅客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图2所列的五大要素中,主导因素(基础因子)是投资的强度和规模。

经济承载量主要包括主副食供应、旅馆床位、水、电、煤气、热力、电话、交通车辆、停车场等诸方面的供给水平所能承载的旅游者人数,其计算公式为:DEBC=MIN(DEBC[,1],DEBC[,2],…,DEBC[,i])

式中,DEBC——经济承载量(人/日);DEBC[,i]——第i种基本要素供给量形成的经济承载分量,DEBC[,i]=S[,i]/D[,i];S[,i]——第i种要素的日供给量(量/天);D[,i]——第i种要素的人均日需求量(量/人·天)2.5 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的综合实现

从理论上讲,Tebc等于上述四个分项的最小值;但由于各分项对它的贡献程度不同,即每超出各承载量值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消极后果不同,各承载量最适人数与极限人数之差相去甚远。因此,对于重要性程度(即限制性强度)较低的承载量值应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此系数应根据AHP专家调查或社会取证等方法,针对各分量指数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即

Tebc=min(x[,1]·EEBC,x[,2]·REBC,x[,3]·PEBC,x[,4]·DEBC)

式中,x[,1],…,即是作用系数。

3 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判据之一

综上所述,旅游环境承载力本质上是旅游环境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映,而持续发展旅游的首要标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作为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经济联系的中间环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历史地成为判断旅游是否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旅游环境承载量/旅游环境承载力(极限值)<1时,说明尚未超载,还具有发展潜力。

当然,是否持续发展的旅游还取决于:①经历了旅游活动的旅游者是否得到高品味的精神享受(指大多数游客的感受;)②是否促使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是否促使当地社会、精神文明的加强;④资源环境的贡献与消耗之比,即指数K=旅游收入/旅游环境损耗是否最优。但从更深层次上讲,这四个指标均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函数。

旅游环境承载力还具有以下作用(功能):①旅游承载力,特别是最佳承载力,是进行旅游规划的基础性材料,借以保证旅游者数量严格控制在极限承载量下。②根据旅游承载力的分量值,寻求影响总体承载力发挥的限制性因子,为拓展旅游承载力提供突破点。③根据旅游承载力的时空差异,寻求解决季节性分配不均、景点冷热程度不一的途径,为制定空间分流和季节调配方案提供依据。④旅游景点的超载会导致短期经济收益的增加和旅游环境系统的破坏,而景点游客的过度稀疏(远离承载力饱和点)会导致旅游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经济收益的低下,因此可根据各旅游景点的承载力利用程度,对远离饱和点的游地实施“引凤”工程,或改变旅游活动类型,或改变资源组成、结构,或着力加强交通可及性、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充分利用旅游承载力资源。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法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但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已有较大的进展,我们所提及的承载力理论与旅游容量在概念,技术实现诸方面有一定的共性,然而后者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客观量”无法突出旅游环境系统的主动性(人具有能动性,心理承载量的提法优于心理容量),不具备旅游承载力的可控性等特征。因此,完善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旅游经济与环境提供了协调判据,是旅游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STUDY ON THE TOURIST ENVI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Cui Fengju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Tai'an Normal College 271000)

Abstract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to correctly judge whether the people's tourist actions are in harmony with the touri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the anthor puts forward a new tentation theory and index-the tourist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TEBC),which can judge whether the tourism economy is in harmory with its environment,and whether the tourism issustained development or not.At the end,the definition,nature,systemof structure and the achieved ways of techology are gived.

Key words

toursit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sustained development;tourist space;psychological bearing capacity

标签:;  ;  ;  ;  ;  

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之一_环境承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