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人民医院;四川西充637200)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会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掌握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的规律性,有利于提前做好预防举措,及时开展救治。要求急诊护士也要具备鉴别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变化的能力。
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分析
在早晨4点~10点间,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最高的一个时间段,分析原因可能在于,24h血压峰值便在早晨10点,而且该时间段也是一天活动的开始,节奏快、变化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以易引发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发生。而早晨血液浓缩这一原因,也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因素。
因此,建议中老年人在晨起之后的活动度要适宜,避免神经紧张,有意识的做放松训练,保持心情的愉悦。对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晨服药一定要及时、准确,这样也是有益于降低脑卒中发生率的。
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
这是对所有人群都强调的一个健康教育内容,尤其是对伴有脑卒中、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来说更是如此。吸烟史是脑梗死发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长时间的吸烟史会提高血液粘稠度、造成对血管壁的损伤,诱发脑卒中的发生、加速疾病发展,所以告知脑卒中患者,必须要戒烟。
饮酒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量饮酒会减少高血压、脑血流量。
同时也要注意对不良情绪的管控,学会放松身心、不要给自己太大的精神压力。
强化日常锻炼,运动量要以在运动中稍微有出汗、轻度的呼吸加快、没有感觉到疲劳感为宜,可以选择的的运动项目有:医疗步行操、慢速的步行、太极拳等等。通过运动,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危险因素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的调节、作用于对疾病的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大量的盐摄入、高蛋白饮食有着密切关联,同高血脂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日常饮食习惯要主张低钠、低脂肪,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通过控制性的饮食来降低血压水平、控制脑卒中死亡几率,借助于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增加抗氧化剂摄入量,以免脑卒中复发。
脑梗死发生有24h节律性变化
在一天当中,脑梗死的发生是有高峰时间段的,一般情况下,早晨4点到10点是脑梗死发生率较高的一个集中时间段。血压在昼夜范围内是有一定波动范围的,夜间处于睡眠状态下时,血压水平会呈生理性下降趋势,而当到了清晨时段后,血压水平便会得以生理性的提升、直至到达高峰。对于存在血管病基础的患者来说,这种急骤变化的发生,会使血管破裂、诱发脑出血,会最终造成其发生血流自动调节障碍,若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则会加速脑梗死的发展,因而成为发病的高峰时段。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同原有冠心病动脉硬化粥样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因素影响情绪和身体劳累等诱发因素存在相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病率相应的也会有所提高。由出血造成的损害,最普遍可见的便是脑深部灰质区脑室、小脑等造成的脑组织直接破坏,破坏处和出血部位保持一致。
血流变呈周期性变化
夜晚时,血压水平为生理性下降的状态,睡眠状态下、停止进水,但是肾脏却是在持续滤出水的,血浆的容量有所减少,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聚集到达了高峰,血流动力学变化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全血黏度增高会降低脑血流,继而导致血栓形成。经长时间以来的实验研究发现,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时间和各实验室指数变化都存在密切的因果关联。
可见,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有一定时间规律的,在发病的高峰时间段内,应加强防范,提醒患者应注意在此时间段内规律、正确服用降压药物,并注意血压的变化,降低发病风险。
论文作者:杨庆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发生论文; 脑血管疾病论文; 脑卒中论文; 高血压论文; 血压论文; 老年论文; 因素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