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税收超常增长——去年税收增幅超过GDP增幅近十二个百分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幅论文,税收论文,百分点论文,二个论文,近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税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GDP增长幅度
2003年全国税收收入共完成20461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比上年增加3458亿元,增长20.3%,完成年度预算的108.2%。而2003年的GDP增长预计为8.5%左右。税收增长幅度超过GDP增长幅度近12个百分点。
在经历非典与自然灾害严重考验之后,税收取得这样的骄人业绩,不能不引人注目。
税收增长与GDP增长的关系
日前,记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与中国税务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上采访了多位经济学家和税收专家。
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司长吴新联分析说,影响税收收入主要有三大因素:经济发展、征管和纳税环境改善、税收政策变化。
从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分析,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税收的增幅也不会与GDP的增幅保持同比,因为税收的来源(税基)与GDP核算内容不是完全对应的。按照税收与GDP的相关性分类,大致有4种情况。
增值税、营业税和附征的城建税,与GDP中的二、三产业增加值基本对应,有较高的相关性,一定量的增加值应该产生一定量的税收,如果没有其他因素,两者之间具有稳定的增长弹性关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较低,二、三产业增加值增幅要高于GDP的增幅,预计2003年增长10%左右,要高出GDP约1.5个百分点,这是去年税收高于GDP增长的一个原因。这一部分税收占税收总额的50%多。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和车辆购置税等税种,只是对部分经济含量的再征税,与GDP的关系不是直接对应的,相关性较弱。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主要是对存量征税,与本期GDP无关。这些税种收入不多,2003年增长9%,也略高于GDP预计增幅。
海关代征进口税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经济因素。去年,进口环节的税收增加特别快。
加强征管和改善纳税环境是税收增长大大超过GDP增长的重要因素。金税工程、一窗式办税服务等都促使税收快速增长。
2003年政策方面影响税收的因素主要有两大项:一是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收30多亿元,约有近200万下岗失业人员享受这一政策;二是非典影响,包括落实支持防治非典的税收优惠政策,以近年有关品目税收平均增长为依据,测算出2003年中受非典影响较大月份的减收数约100亿元左右,主要体现在营业税和商业增值税上。但这是静态算账,实际上相当多的消费并没有消失,而是滞后反映,在9、10月份后有一个较大的反弹,如果动态计算,减收数要比100亿元少一些。总的来看,2003年政策性减收因素(包括非典)影响税收少增长0.6到0.8个百分点,对整个税收的超增长没有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不能单纯地拿税收增长幅度与GDP增长幅度做比较,要全面具体地分析。税收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长的,但不完全来自GDP的增长。
税收收入连续十年快速增长是良性的
1992年我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165亿元;1994年我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到5070亿元;1999年我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000亿元大关,达到10314亿元。而到了2003年,仅一年增收的部分,就已经超过10年前一年的收入总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认为,从1994年税制改革开始,税收收入连续十年快速增长是良性的。具体讲,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优势和活力,使我国的税源大大拓宽,税源出现了结构性变化。
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经济结构优势的发挥,使我国产业和企业以及地区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拓展了税源,保证了税收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我国扩大开放的对外政策取得了明显实效。这几年关税等涉外税收的大幅度攀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扩大开放政策的实施。
我国居民收入年年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总体收入水平稳定提高的情况下,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税收调节个人收入作用进一步发挥,个人所得税等对税收总量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1994年税制改革的活力开始持续释放,比较好地发挥了税收在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两大职能方面的作用。
税务部门强化了征收管理,采用了一系列征管手段和现代化工具,大大提高了纳税率。
今后几年税收收入增势将放缓
展望今后几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趋势将会是什么样?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司副司长丛明认为,今后几年税收收入增长趋势将放缓。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新一轮税制改革具有减税效应。
具体讲,一是实行增值税转型。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仅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一年就会减少增值税收入上千亿元。这项改革今年在东北地区8个行业先行试点,约减少150多亿元。二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按照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原则,减轻内资企业的税负,取消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总体上也会减少数百亿元的税收。三是解决欠退税问题。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原则,将会冲减税收收入。四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将全面取消除烟叶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平均降低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共减少农业税收100多亿元,以后几年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农业税税率,每年还将减少农业税收70亿元左右。
另一个因素是通货膨胀潜在压力初步显现。2003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由负转正,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较快,11月分别上涨11.4%和1 0.8%,分别从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两方面推动物价上升。在物价水平逐步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的情况下,根据物价水平变动与税收收入增长呈反比关系的经验,将会减缓税收收入的增长。
再一个因素是海关税收增长幅度也将趋缓。2004年进口关税税率要进一步下调,关税增收的潜力不大。海关税收能否增长,关键是看进口环节税,这又取决于外贸进出口的发展。从今年开始,外贸进出口增幅会逐步趋缓。出口退税率调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都会增加出口难度,出口增长减缓后,进口增长也会相应减缓,因为我国不可能用大规模的贸易赤字来维持进口的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