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青年是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结合青年的特性和企业性质,探讨如何开展好青年工作,通过对青年员工的特性、诉求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应准确把握好青年员工特性,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企业与青年员工的“双赢”[1]。
关键词:特性;职业诉求;游戏化管理;实际管理
青年群体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艰巨重任[2]。伴随着经济、科技大发展,新时期青年员工的诉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工作中常用的方式方法已不再对青年人的胃口,甚至于一些激励措施也不再奏效。那么,现在的青年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什么,该如何进行管理?以下从三个方面对青年员工的特性及管理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给予管理者们一点工作上的启发。
1 新时期青年的特性分析
当前,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与以前的群体不太一样,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兼容并包的新特点。
1.1 与互联网同时成长的一代
比起现实世界,新时期青年更熟悉互联网逻辑,也愿意花更多时间与电脑、手机相处。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浪潮成长起来的一代,既有娱乐精神,又有社会责任感。时代企盼他们成为潜力股、价值股、概念股,从他们的想法中可知,他们早已做好准备。
1.2 成长的空间更大
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新时期的青年一方面父母给予的个人空间更为宽松,另一方面网络也提供给他们更为广阔的知识世界。百度、搜狗、维基百科……几乎能够回答他们所要求知的所有问题,翻译软件、语言APP能够将所有的语言变为属于他们自己的信息库。通过网络,这些青年人提早完成了见多识广的过程,心态变得更为开放,不以性别、年龄、地域作为认知限制。
1.3 独立而老成,纯真并现实
新时期的青年独立而老成,纯真并现实,热情有冲劲。他们不喜欢长篇大论地谈论理想抱负,做出一副与世俗对抗的姿态,他们才懒得拧巴自己去适应一个旧世界。他们信心满满,因为历史早已让这群孩子看见,世界永远只属于更新、更快、更富创造力的新生族群,而这一族群亦拥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专有名词——青年人。
1.4 反对权威,强调自身感知
“wuli”+名字=爱称,鲜有偶像,只有喜欢的人。在同龄人自发组建的群体之中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与面对前辈的自我态度截然相反,他们时时刻刻保持与新鲜文化无缝对接。如果你懂得在信息之间快速切换、不轻易对他人做判断、尊重多于批判、计划多于空谈、那么这群不抗拒现实的青年人就会很欢迎你进入他们的新世界。
2 新时期青年的诉求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尽管花样百出的辞职理由让用工单位多少有些头疼和无奈,但不可否认,现如今的青年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意愿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传统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2.1 从薪资到目标的焦点转变
报酬是很重要的而且一定要公平,但是它不具备长时间的驱动力。青年人看重的不仅仅是报酬,而是希望能从工作中衍生出目标意识,希望在一个有任务和目标的组织里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工作不再是单纯的为了薪水,工作必须要有意义。
2.2 从工作满意度到关注自身成长的转变
《欢乐颂》算得上是一部转画风的剧作,但也由此映射出越来越多认清现实、脚踏实地的青年人的影子。他们不再只满足于一个岗位,而是更注重自我价值的提升。不再过多的关注工作地点的附加修饰物,发放实物奖励和补贴已达不到原有的激励作用。他们希望明确的看到自己职业生涯的进步、目标和发展,才是驱动青年人成长的动力。
2.3 年度评估与持续性对话
他们常用的交流方式是朋友圈、微信等等,这些沟通方式是实时的、持久的,现在的青年人已经习惯了持续的交流和反馈,这些沟通交流方式显著地影响着他们的职场环境。他们不再想要年度评估,喜欢即时评价和交流。类似于年度考核式的评估方式不能及时兑现评价,除了淘汰制的引入还能牵动他们的紧张神经外,其余一概不再起作用。
2.4 不想弥补自己的劣势,想要发展优势
劣势不会发展成优势,但是优势会无限的发展。在大多数青年人眼里,时间更应该花在能够极大提升的优势上,作为组织也应该将劣势减到最小,优势发挥到最大。短板理论,在他们看来只是因为木板用错了地方,如果一味的强调勤能补拙、全面发展,将无法吸引、留住他们。
2.5 这不是我的工作,这就是我的生活
当职业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分界划分得较为清晰时,支付薪酬就够了。但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人用于工作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私人生活时间,对于众多青年人的技术宅男来说更是如此。这样一来,工作和娱乐之间的壁垒就被打穿了,也就是说,对于众多青年人来讲,工作就是生活,他们期待更有趣、更有意义的工作,希望参与管理,希望得到认可,希望有透明简单的环境以及情感表达等。
3 新时期青年的实际管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如此,工作亦然。好玩是人类的天性,没人不喜欢游戏,特别是对于青年人来说,更是如此。现如今游戏化管理理念也投其所好层出不穷。游戏化的本质并不是娱乐,它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亦或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如果把游戏化的思维植入到对青年人的日常管理中,加以合理转化,无疑会大大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工作效能。
3.1 让管理植入游戏化
“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曾经火爆一时,成为小游戏中的经典。那么,为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会让广大青少年上瘾呢?其中主要原因是它设置了恰如其分的关卡模式,并且增加了个人控制感和成就感,刺激你就想一再体验[3]。
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如此,尤其是青年人,他们渴望能够得到及时的鼓励以及明确的奖励。要想让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好,实时数据和定量基准是关键。以进度条、点数、级别、经验值、成就等形式来表示绩效,持续地进行测量、随时反馈,这样就增加了青年员工工作的乐趣和积极性,会使得员工把工作当成游戏那样来玩,不会觉得厌倦和枯燥,而且,游戏机制设计中融入了刺激和反馈,青年员工为了获得这些奖励将会更加努力工作,就能迅速提升自身的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也能够关注自身在工作中多方面的成就和成长。
3.2 让青年员工更有工作的动力
曾经有一家咨询公司于2013年针对员工的从业心理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员工的从业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一般情况下不是青年员工对工作不热爱,而是他们缺少工作的动力。游戏化管理能够有效诱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改变行为的过程中来,以致最后习惯成自然,其中游戏中的引擎设置,可以说是激发玩家内驱的动力。工作中引入引擎设置与青年人的内心欲求挂钩,同样能起到调动工作原动力,推进工作的作用。
3.3 让工作更具趣味性
游戏中的玩家面对任务时的态度总是心甘情愿地进行修炼,这是因为其趣味性的氛围吸引着人们长期关注和坚持,而这种氛围恰恰是工作中最为需要的[3]。对于青年员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更容易获得工作胜任感,满足员工的胜任需求。丰富多样化的晋升渠道,更容易满足员工的自主需求、胜任需求,让工作本身变得“有趣”。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企业关注员工成长,员工目标明确,清晰地知道游戏规则,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可以主动选择,自愿参与,更容易驱动其深层的内在动机。
当前,游戏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趋势,正在培训、考核等多个领域开疆拓土,青年人总是会首当其冲率先被影响、被塑造,加之玩游戏是人的天性,因此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得当,相信在青年人的管理中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虽然这势必会影响我们重塑已经熟悉的工作环境,但仍应以一颗平常心来接纳他们,并引导他们参与企业的发展,最终帮助他们完成好本职工作任务,完成好自身的成长和蜕变。
参考文献:
[1]包峰 王玉峰 李永霞.实现青工岗位成才和企业发展双赢.工业,2016(12):156
[2]夏俊芝.如何让“委外培训”变成企业的财富.企业管理,2015(11):91-92
[3]赵珂珂.HR 管理“游戏化”.企业管理,2015(11):93-94
作者介绍:赵园园(1981-),陕西宝鸡凤翔县人,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管理人员,曾担任团委书记、人力资源主管,现主要从事行政管理、思想政治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赵园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工作论文; 青年人论文; 青年论文; 员工论文; 他们的论文; 新时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